当前位置: > 股票>正文

股票、债券、房地产,哪种资产的回报率更高? 证券基金和债券基金哪种更安全一点

2023-07-27 01:31:11 互联网 未知 股票

股票、债券、房地产,哪种资产的回报率更高?

但是我们如果将投资的时间维度拉长,你就会发现股票市场回报的范围会大大缩小。比如如果有10年的投资维度,那么美国投资者每年的真实回报(扣除通胀以后)在-4.1%和16.8%之间。如果持有股票长达20年(在过去200年中的任何20年),股票市场的年回报在1%和12.6%之间。也就是说,只要持有股票超过20年,投资者一定赚钱(扣除通胀之后)。

换句话说,如果投资者对于短期(1-5年)的股市走向没有判断能力的话,那么他更好的选择是长期持有,因为长期持有给予投资者的回报更加稳定,并且亏钱的概率更小。关于投资者是否有短期择时的能力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会稍微展开解释一下。

上面说的是美国的情况,那么中国的情况如何呢?

Source: Bloomberg, Woodsford Capital Management

上图显示的是从1990年以来中国A股市场给予投资者的实际年回报率(扣除通胀)。大家可以看到,如果持有周期只有一年,那么最可能的结果是大喜或者大悲。但是如果将投资期限拉长,投资回报的范围会大大缩小。截至2014年底为止,任何20年的A股股市年回报在-1%和9.66%之间,几乎不亏钱。

为什么短期来讲股市回报大起大落,但长期来看却要稳定的多呢?这就要从股市回报的来源说起。

大致来讲,我们可以把股市回报分为两大类:基本面和投机面。基本面是指股票自身给予投资者的回报,主要包括公司分红和盈利增长。而投机面则主要反映了大众对于市场的悲观或者乐观情绪。从比较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基本面给予投资者的回报是可以预测并且比较稳定的,而投机面则变化无常,经常在天堂和地狱之间游走。

Source: J.Bogle,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 2014

上图显示了美国股市在过去70年中,每10年给予投资者的年回报。我们把年回报分成两大类:基本面(即上图深蓝和浅蓝部分,分红和盈利增长),以及投机面(上图黑色部分)。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30年代大萧条那十年,其他时期,股票市场的基本面回报大致来说是非常稳定的,扣除通胀之前大约每年10%。但是股票市场的投机面,即人们的情绪对于股票的影响,则有非常大的起伏。

有时候大众非常乐观(比如1950年代),因此股票给予投资者的回报非常高;而有时候大众则非常悲观(比如1970年代),那个年代股票给予投资者的回报则差强人意。这方面的例子在各国股市都非常常见。比如中国股市在2015年上半年充满了乐观情绪,很多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期望股票指数会达到8000点,甚至1万多点。而到了2015年下半年,市场情绪完全反转,从天堂一下子跌入地狱,充满了各种悲观情绪。

但是如果将时间维度拉长,我们可以发现投机面因素(即人们乐观和悲观情绪)大致互相抵消,因此在100年间,美国股市给予投资者的回报大约是每年10%(扣除通胀前)。

读到这里你应该明白,如果投资者想要在短期内从资本市场获利,那么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需要对短期内的投机面,即大众的投资情绪(乐观或者悲观)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解读。用行内话说,就是投资者需要择时而动。

每个投资者都喜欢择时而动,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我们每天阅读报纸,杂志和互联网上大量的财经新闻,我们从Bloomberg和CNBC观看各种关于经济形势的辩论。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综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买卖,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但除此之外,我们对择时交易的偏好还有行为学上的原因。

首先,人类天生喜欢赌博。大量研究表明,在冒了风险之后获得胜利的感觉,给人以相当的快感。这也是为什么如果控制不当,赌博可能会上瘾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预测美元兑日圆的汇率,或者A股指数涨跌并从中交易获利的快感,和在拉斯维加斯或者澳门豪赌一夜赢上一把获得的快感是类似的。

其次,大多数人都受到“过于自信的偏见(Over confidence bias)”的影响。过度自信偏见是指人们的习惯性过高估自己的技能和成功的机会。例如,上面的图例中有不少过度自信的例子。

过度自信导致过度交易。在2001年的一篇学术论文中,美国教授Odean分析了美国一个非常大的券商从1991年到1997年35,000个账户的数据,发现男性投资者交易比女性投资者高出45%。如此过量的交易使男性投资者的净回报比什么都不做每年损失2.65%,而女性投资者的损失是每年1.72%。两者都比呆而不动获得的回报要低。

过度交易不仅广泛存在于散户之中,在基金投资者中也十分常见。根据Dalbar,一家美国的投资者行为定量分析公司做出的估算,美国的基金投资者平均持有一个股票型基金的时间是3年左右。如此频繁的更换基金的行为让投资者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如上图所示,在1995年至2014年的20多年间,股票型基金的投资者在美国每年的平均回报率是5%,而标普500在同一期间每年回报9.22%。债券型基金的投资者平均每年获得了0.71%的回报,而同期年通胀率为2.37%,全球债券指数的回报则达到了每年5.74%。不管是股票还是债券基金投资者,其回报都远逊于呆而不动的傻瓜型投资策略。而这个结论在过去任何时间维度都是一致的:不管我们回头看的是过去一年,三年,五年,十年,或者是二十年。

如果我们的投资者选择长期不坚持,那么会对他的投资回报造成怎样的损失呢?

Source: Bloomberg, Woodsford Capital Management

上图显示了从1988年到2014年标普500指数(红线)在27年的时间里的回报,总共有6,824个交易日。

如果我们从这27年中取出10个单日最大涨幅日,我们便得到了S&P 500指数 – 10(以上绿线)的回报。请注意,我们取走的只是6,824天中短短的10天(0.14%)。你可以看到两条线的回报水平之间的巨大差异:如果你仅仅错过了6,000多个交易日中的10天,那么你在20多年中的股市投资回报就会差一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A股数据做一下类似的对比,得出的结论也是类似的。

人类的另一种常见的行为弱点是“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处置效应是指盈利和亏损之间的一个的不对称效用偏好,对于相同数目的标的来说,在输钱的时候,我们会感到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