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正文

基金加仓可以拉低成本价吗为什么不涨,基金加仓可以拉低成本价吗为什么不涨收益? 中国银行基金可以没到期取回吗怎么操作的呢

2023-08-05 02:19:57 互联网 未知 股票

基金加仓可以拉低成本价吗为什么不涨,基金加仓可以拉低成本价吗为什么不涨收益?

基金加仓可以拉低成本价吗为什么不涨,基金加仓可以拉低成本价吗为什么不涨收益?

今天市场转头向下,上证指数下跌0.63%。每当市场出现下跌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投资者两级分化的情况。一种是已经跌麻了,并不准备加仓,躺平了,另一种是越跌越买、越跌越兴奋。对于那些看中下跌机会的投资者来说,部分人只有一些模糊的概念,而缺乏更加具体的加仓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加仓都有哪些方式?不同加仓方法多久回本?各有什么优缺点?

1、四种加仓方法

首先,最简单的就是定投加仓法。每个月设定一个或者多个定投日,只在定投日买入基金固定的金额。这个方法适合于那些没有过多时间精力投入到研究市场估值、宏观经济状况等因素的投资者。

另外,也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定投,根据估值情况调整每个月定投的金额。例如,中等估值每月正常投1000元,低估投1500元,高估投500元。

其次是指数加仓法。根据单日指数的跌幅来决定是否加仓的。这最好是有纪律性的,而不是凭感觉。比如当单日跌幅大于某个数值,就可以加仓;或者近几日跌幅大于某个数值,就加仓。

下图统计了沪深300指数近20年单日跌幅超过一定比例的次数和概率:

可以看到,单日跌幅超过1%的有954次,发生的概率是20%;单日跌幅超2%的有368次,发生概率是8%。具体按多少加仓,就看你想触发的加仓概率是多少。

另外,为了防止市场跌跌不休,指数的跌幅一直超过设定的参数,还需要加一个参数,即“n个交易日不重复触发”,通常可以选择3、5、10个交易日。

然后是正金字塔加仓法。简单地说,就是跌的越多,买的也越多。例如,投资者可以把资金分为6份,当下跌达10%时,加仓一份,也就是1/6。当下跌达20%时,加仓两份,也就是2/6。当下跌达30%时,加仓三份,也就是3/6。当然了,在按批次加过仓后,如果你还有充足的资金,可以继续加仓,一直到你觉得市场不在被低估为止,结束加仓。

这种加仓的方法需要在开始投资之前,就确立好准备投入的总资金额,以便于将资金分配。有的投资者可能会问了,一定是跌10%、跌20%、跌30%的时候再加仓吗?不可以做调整吗?说到这里,到底跌多少再加仓,最好结合基金的回撤,这就引申到了下一个加仓方法。

那就是回撤加仓法。顾名思义,根据基金的回撤来买入。可以是等额买入,也可以是正金字塔买入。

以葛兰的中欧医疗健康为例,历史最大回撤42%,假设我们在回撤14%、28%、42%的时候分批次加仓,加仓资金1万元。

第一种,把1万元分成三等份,每跌10%,补一份,就属于等额买入。

第二种,把1万元分成三份,注意不是三等份,第一份占资金的1/6,第二份占资金的2/6,第三份占资金的3/6,这就属于正金字塔买入,拉低成本价的效果更加明显。

说到这,有人可能问了,如果基金没跌这么多呢,比如跌了20%,万一只补仓了一点怎么办?别急,还有个方法,让你只要回撤加大,就能补上仓。

还是举例说,假设跌14%,补仓=1万元*14%/42%=3333.33元;然后跌到20%的时候,还可以补仓,补仓金额=1万元*20%/42%-第一次补仓的金额=4761.90-3333.33=1428.57元。如果跌到25%,还可以继续补。

2、四种加仓方法比较

我们对四种加仓方法进行了数据回测,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为例,从2018年1月末股市高点作为回测起点,截止于2023年1月末。于2018年1月23日建仓,一次性买入资金10万元,后面随着市场下跌,开启加仓操作,假设可以用来加仓的资金也是10万元,共准备投资20万元。

数据仅为测算,不代表真实收益及未来表现

本次回测中,采取月末定投的方式。为了方便比较各种方法的最终数据,将定投加仓法的加仓金额设为单次4166元,指数加仓法单次4000元,正金字塔式加仓法一份资金为16666元,回撤等额法单次加仓33333元。当沪深300指数单日下跌达2%时,指数加仓法会进行加仓,3个交易日不重复触发。虽然历史最大回撤为56.6%,但是考虑到每次回撤的幅度未必如此之大,所以正金字塔与等额回撤法选取40%为最大回撤。

单纯的从收益率的角度来看,等额回撤法最高。但是如果考虑到加仓的资金量,正金字塔加仓法和等额回撤法的加仓金额都没有用完预先准备的10万元,因为基金的回撤没能大于预设值(也就是历史最大回撤)。

正金字塔加仓法虽然也运用了最大回撤作为参考,但是加仓金额是前期少、后面越跌加的越多,而等额回撤法每一次的加仓金额都一样。所以,等额回撤法前期的加仓资金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