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正文

马骏:绿色股权(PE/VC)投资不可或缺,金融机构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银行基金持股特点有哪些方面

2023-08-13 05:59:26 互联网 未知 股票

马骏:绿色股权(PE/VC)投资不可或缺,金融机构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绿色金融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手段,而绿色股权(PE/VC)投资是绿色金融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近日,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表示,碳中和的目标将带来巨大的绿色低碳投资需求。

根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估算,实现15℃目标导向转型路径需累计新增投资约138万亿元人民币。马骏认为,这些绿色低碳投资的大部分需要依靠社会资本,因此旨在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本开展绿色投资的绿色金融体系,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将发挥关键的作用。

3月17日,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FS)和高瓴产业与创新研究院在双方联合发布了题为《迈向2060碳中和——聚焦脱碳之路上的机遇和挑战》的研究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认为,中国承诺碳中和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一项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也开启了中国以碳中和目标驱动整个能源系统、经济系统和科技创新系统全面向低碳转型的新时代。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会有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会带来科技创新、能源和经济转型的重大机遇。相关的企业和投资机构如果能够把握好这个大的趋势,就可能开辟一系列新的高成长的业务领域和取得更好的长期收益,并有效规避低碳转型对传统高碳产业所带来的风险。

《报告》梳理了实现碳中和的八大重点领域的相关机会,包括电力、交通、工业、新材料、建筑、农业、负碳排放以及信息通信与数字化领域。

金融机构应大力发展绿色股权投资

中国目前已有的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PPP等,其中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是最主要的金融工具。

《报告》认为,企业应规划和开展碳核算并制定减排行动计划,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参与和支持绿色低碳科技发展,尤其是要大力发展绿色股权(PE/VC)投资。

下一阶段,围绕落实碳中和目标,满足低碳、零碳项目的巨大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应该进一步关注如下产品领域:

第一,银行方面:创新适合于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项目的产品和服务,推动开展绿色建筑融资创新试点,围绕星级建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绿色建材等领域。探索贴标融资产品创新,积极发展能效信货、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货资产证券化;探索服务小微企业、消费者和农业绿色化的产品和模式;探索支持能源和工业等行业绿色和低碳转型所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比如转型货款。

第二,绿色债券方面:发行政府绿色专项债、中小企业绿色集合债、气候债券、蓝色债券以及转型债券等创新绿债产品;开发与碳足迹挂钩的绿色债券;改善绿色债券市场流动性,吸引境外绿色投资者购买和持有相关债券产品。

第三,环境权益市场和融资方面:尽快将控排范围扩展到其他主要高耗能工业行业以及交通和建筑领域等。

第四,绿色保险方面:大力开发和推广气候(巨灾)保险、绿色建筑保险、可再生能源保险新能源汽车保险等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

第五,绿色基金方面:鼓励设立绿色基金和转型基金,支持绿色低碳产业的股权投资,满足能源和工业行业的转型融资需求。

第六,私募股权投资方面:鼓励创投基金孵化绿色低碳科技企业,支持股权投资基金开展绿色项目或企业并购重组。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合作,为绿色资产(企业)挂牌转让提供条件。

《报告》强调,要实现碳中和,不仅仅要支持纯绿的项目(如清洁能源、新建的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项目等),也要支持化石能源企业向清洁能源转型、老旧建筑的绿色低碳改造、高碳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和减碳项目等。后者一般被称为转型经济活动,也需要大量融资和激励机制。

欧洲已经建立了一些转型基金,支持高碳企业向低碳转型,同时避免失业也推出了一些转型债券,支持传统能源企业引入新能源项目,将废旧矿山改造为生态景区等。中国也应借鉴这些经验,在认定标准、披露要求、激励机制等方面探索建立支持转型融资的机制,支持金融机构推出转型债券、转型基金、转型保险等金融工具。

推动股权投资支持绿色科技

我国目前的绿色金融业务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而绿色科技研发和运用的一个特点是风险较高、项目回报的周期较长,这是银行和债券市场的风险偏好所难以容忍的。

《报告》认为,为了大量碳中和所要求的绿色低碳科技项目及成果转化,必须建立以股权投资(尤其是PE VC基金)为主体,股票市场和投贷联动为支撑的金融服务体系。

马骏指出,早中期的绿色技术企业通常商业模式未完全成熟,技术路线不确定性高,项目风险较大,主要的外部融资来源通常是私募股权(PE)和风险投资(VC)。但国内专业化的绿色PE/VC基金管理机构参与度较低,是现阶段中国绿色技术投资的一大瓶颈。

根据基金业协会的统计目前在协会注册的、冠名为绿色的各类基金共有700多只,但绝大部分投资于绿色上市公司和使用成熟技术的绿色项目,很少有基金涉足绿色技术创新领域。

《报告》认为,要推动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