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正文

深挖中国最牛的30个基金经理(2.0升级版,附名单+基金经理盘点+筛选攻略) 微信哪些基金比较好

2023-08-20 18:37:13 互联网 未知 股票

深挖中国最牛的30个基金经理(2.0升级版,附名单+基金经理盘点+筛选攻略)

网叔 | 文 (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关注公众号:网叔点财

同名微博:@网叔点财

-----------

这是一篇升级版。

10月底发布的“中国最牛基金经理”(1.0版本)已经获得4256个点赞,11477个收藏。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

不过,这只是开始。

过去2个月,我们一直在努力,努力纵深对于基金经理的研究,去寻找“什么样的基金经理才能长期取得超额收益?”这个问题的更好答案。

我们进一步优化了我们的研究方法,剔除掉原来一些不成熟的研究方法,升级完成了这篇中国最牛逼的基金经理(2.0版本)。

在2.0中,最牛基金经理名单我们从20位增加到了30位。

文末的著名基金经理盘点,我们从原来的10位升级成了30位。

当然,这依然远远不够。

这份名单,后面还会有3.0版,4.0版,5.0版……

同时,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基金经理。我们还开设了“传奇基金经理探秘”专题,目前已经完成易方达张坤、富国朱少醒、广发刘格菘的深度盘点,目标盘点100位中国最优秀的基金经理。未来,我们还希望在这个系列基础上开发一个基金经理访谈栏目,去走进基金公司,面对面跟大神沟通,获得一手的投资策略、见解的资料。

方便阅读,先亮本篇文章目录:

1、筛选的核心逻辑2、中国最牛基金经理30强具体筛选过程3、新锐基金经理20强4、关于名单的争议基金经理探讨5、盘点30位最具代表性的基金经理

在进入具体章节之前,我们先上答案:

基金经理牛不牛,主要看业绩,简单讲就是:

业绩牛逼,业绩一直牛逼,管理大规模资金还一直牛逼。

核心筛选思路可以用一图表述:

第一步.搜集国内所有股票基金经理人信息,对其投资业绩进行统计分析:搜集我国143家公募基金机构共1561位股票基金经理人信息,并对其投资业绩和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分析。

第二步.淘汰掉业绩比较差的和从业时间比较短的:先排除年化收益率不足15%和从业年限不足5年的基金经理,还剩175人。经历过2轮牛熊且管理资金规模超过百亿的直接晋级。

第三步.结合资金规模和基金公司进一步筛选:管理资金规模低于100亿的排除,基金公司太差或规模太小的也排除(在前20%的基金公司从业的有BUFF加成)

第四步.选出最牛逼的30位基金经理:结合收益率、基金规模、优良业绩持续时间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最后从选出我国最牛逼的30位公募基金经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筛选的核心逻辑先看业绩牛逼的

看一组权威数据,来自WIND(截止2023.12):

国内公募基金,偏股型的基金经理一共有1561位(严谨点讲叫权益类基金管理人,股票不完全等于权益类资产,但占绝对大头)。

专业人士就是跟“七亏二平一赚”的散户不一样,绝大部分基金经理职业生涯都是赚钱的(正收益),当然也有例外,有41位工作以来总体都是亏的……

比如这位叫刘田的帅哥。职业生涯共管理过6个股票型基金,只有一个收益是正。

果然,长得帅容易渣……

实现正收益的共有1520个基金经理。

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有899位,占所有股票型基金从业者的57.6%。

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15%的,有691位,占44.3%。

15%是一个分水岭。

管理公募基金,如果能长期能实现15%是一个非常牛逼的存在。

贵为“股神”巴菲特,老人家的长期年化平均收益率也就21%。只是因为坚持了55年,然后就在2008年成为了世界首富。

回头我们算一下,如果你能长期稳定实现15%的复利增长,你的投资回报:

投100万,10年后本息是404.56万,20年后是1636.65万,30年后是6621.18万。

实现财务自由,养老无忧。

再看业绩长期牛逼的

上面讲到,职业生涯实现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15%的,有691位,占所有股票型基金从业者的44.3.3%。

也不少。

但你可能不知道,中国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只有4年。大部分人都没有经历过一轮完整的牛熊周期,短期的出色业绩,即有运气成分,也有赌对赛道的可能。

何况,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从来就不缺赌徒。

“失败者黯然离场,成功者名利双收。”

小基金经理需要“豪赌”来实现人生逆袭,小基金公司也有通过“豪赌”来扩大江湖地位的动机。

所以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就显得尤其关键,也就是“业绩长期牛逼”。

691个年化收益率超过15%的基金经理,如果把时间拉长到3年,就只剩下343个了,占所有股票型基金从业者的22%。

如果再把时间拉长到5年,就剩下175人,占11.2%。

把时间拉长到10年,最后就剩下17人了,占1.1%。人中龙凤。

投资就像一场长跑。

起跑的时候,大家可能差距并不大。

但跑着跑着,差距就出来了。跑得越久,差距就越大,真正能够持续做到优秀也就那么几个,凤毛麟角。

接着再结合两个条件:管理规模大还长期牛逼+ 所在的基金公司牛逼

1、管理规模大还一直牛逼

有人说,规模是业绩的敌人。

这话极端了,但规模过大会潜在影响基金实现超额收益是真的。

怎么办,不选规模大的基金?

前面大家也看到,牛逼的基金经理从来就是凤毛麟角。凤毛麟角,大家又争相购买,所以只要基金经理牛逼,管理规模就不会小……

因为牛逼基金经理的基金规模大了而不选去赌潜力股,就有那么点因噎废食的味道。

所以正确的应对策略应该是这样的:管理规模大还长期牛逼

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刘备自己带兵,1万以内几乎无敌,但是过了1万,常常一败涂地。

为啥?

组织管理能力跟不上。

他的老祖宗刘邦也遇到同样的问题,10万以内还顺溜,10万以上就容易瘫痪。

但兵圣韩信就不一样,一个词:多多益善。给多少人,带顺溜多少人。

管理基金其实跟打仗也差不多,管理1个亿跟管理100个亿是不一样的……

2、所在的基金公司牛逼

很多牛逼的基金经理去了私募就“不复当年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原先支撑起他们实现超额收益的平台没了。

投资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你需要强大的投研团队支持才能运作起来。

基金经理是一个将军,将军想要打胜仗,是需要优秀的体系和优秀的士兵支持的。

单以“士兵”的质量为例。

在基金公司,调研一个股票,一个研究员一般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调研的质量又跟研究员的质量(水平)息息相关。研究员的质量怎么来?看基金公司的“募兵”能力。

基金公司越牛逼,能招到的研究员质量就越高。

所以,如果遇到两位业绩差不多的基金经理难以抉择之时,就要看看他们背后的公司。

目前市场TOP20%的基金公司管理着80%的钱,TOP20%的基金经理管理着80%的钱。

已经是明显的二八“马太效应”。

国内一共有143家公募基金机构,TOP20%的基金公司有29家(143*20%)。

这29家基金公司管理的权益类基金规模达到了47976亿元,占了权益类基金市场80.63%的份额。

1561位股票基金经理中有312位基金经理进入了这29家公司。

这312位基金经理共管理着5.8万亿元的基金资产,占据了75.5%的市场份额。

钱是市场最聪明的东西。业绩不会骗人,业绩一直牛逼的基金经理必然得到最聪明的钱的青睐,管理的基金规模就会“蹭蹭蹭”往上涨。

通过这个核心筛选逻辑,网叔筛出了中国最牛逼的30强基金经理名单:

二、30强的具体筛选过程

这一章我们继续深化,谈谈我们但是基金经理30强具体是怎么筛出来的。

首先找常胜将军

怎样的基金经理才配叫常胜将军?

关键点在时间。

网叔的时间设定是在经历2轮残酷的牛熊轮动之后,依然业绩出色。

A股最近2轮牛市,分别在2007年和2015年。

也就是说,从业13年及以上。2007年之前就开始担任基金经理。

业绩出色,我们的设定是年化15%及以上。

2007那年历史上的超级大牛市。

在这轮牛市里,上证指数最高涨至6124点,10多年过去了,上证指数仍未突破这个高点。

在这轮大牛市前就开始任职,且年化收益率超过15%的有8个人。

但现在管理资金规模超百亿的只有4个:

朱少醒、曹名长、董承非、周蔚文

1561个基金经理只挑出了这么4位,只占总人数的0.26%。

可以说是公募基金界的四大老天王了。

这四个老天王,是中国公募基金领域不折不扣的常青树,我们的30强必然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接着筛中坚力量

经理2轮牛熊“凡尔登绞肉机”的百亿基金经理只有4个,太少了。

我们再退而求其次,从经历一轮牛熊的中坚力量中去找。

我们的筛选指标:

经历过一轮牛熊周期,从业6年及以上。

年化收益率15%及以上。

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00亿。

这一次,我们又新筛出31名基金经理:

我们继续精筛:

1、先看业绩,找出从业年化收益率超过20%的基金经理。

31人中收益率超过20%的有18人,全部进入我们的30强榜单,形成我们的22强。

这18人,很多人已经在江湖如雷灌耳。

他们是:傅鹏博、赵枫、饶晓鹏、谢治宇、雷鸣、孙伟、李元博、李永兴、赵蓓、刘格菘……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网叔会着力介绍他们的履历、战绩、投资理念。

2、接着看风险,筛出收益超过15%,但操作稳健的基金经理。

傅友兴和蔡向阳年化收益率虽然没有超过20%,但管理的基金都属于股债平衡型基金,常年配置较高仓位的债券。

股债平衡基金想做出高收益,有天生的弱势。

债券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也就4%-5%左右。持有大比例债自然会拉低整体回报。

但是风险要比单纯配置股票的基金要小非常多。

所以,傅友兴和蔡向阳管理的股债平衡基金是含金量非常高的基金,这两人的水平了得。

进入我们的30强榜单,形成24强。

其中傅友兴管理的广发稳健增长A(270002),债券仓位39%。

(橙色是持股比例,浅蓝是持债比例)

蔡向阳管理的华夏回报A(002001),债券仓位28%。

(橙色是持股比例,浅蓝是持债比例)

3、最后再结合从业公司、资金管理规模、年化收益率、历史回撤等多维度指标,筛出剩下的6位基金经理。

陈皓、张坤、杨锐文就不用多说了,TOP20基金公司从业,年化收益率19%+,接近20%,直接晋级。

再看管理百亿资金规模时间的长短。

黎海威,2017年四季度以来就开始管理百亿资金,晋级。

王培,2023年四季度以来就开始管理百亿资金,晋级。

余广,虽然今年2季度才开始管理百亿资金,但之前管理的资金规模也接近70亿,和其他基金经理管理资金规模动辄几倍的膨胀速度相比,变化不大,晋级。

1561位权益类公募基金经理中,经历过一轮以上牛熊周期考验,管理资产规模超百亿,且年化收益率超过15%的仅35位,占比2.2%。

网叔的名单,本质是从这35位中再精选30位:

三、新锐基金经理20强

下面看青年才俊。

看过网叔文章的都知道,网叔对于新锐基金经理,持保留态度。

不否定,也不肯定。

网叔定义的新锐,是指从业生涯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牛熊周期,担任基金经理未满6年。

“英雄不问出处”

市场其实并不关心基金经理的从业年限,普通投资人只看短期的收益,很少会关注一个基金经理长期的表现,真正的实力。只要短期做出了好业绩,即便基金经理的工作经验只有2-3年一转身就募集了几百亿的资金的大有人在。处于争议漩涡中心的诺安成长蔡嵩松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最近几年起势的新锐,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共性,即几乎都踩到了这几年医药、消费、科技的结构性牛市。刻薄一点讲,他们都是被风吹起来的。

雷军有一句话: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

于是不免让人担心,当风停了,这些新锐有几个还能稳坐钓鱼台?

投资是一个长跑,跑的越久,水平的差异就越大。

“一年赚三倍者众,三年赚一倍者寡,十年跑赢大盘的,寥寥。”

下面是筛选新锐20强的具体操作。

筛选条件:

(1)没有经历过一轮完整牛熊周期,但任职超过3年;

(2)年化收益率超过20%;

(3)管理资金超过100亿。

没经历过一轮完整牛熊周期,但任职超过3年,年化收益率超过20%,在管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基金经理一共有35位。

在这35名基金经理中,管理规模超过300亿的有8位:

茅炜、胡昕炜、归凯、杨瑨、周应波、葛兰、杨浩、郑磊。

他们已经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全部进入新锐榜单。

剩下的27人中,年化收益率25%以上、管理资金规模150亿以上的有15人。(东方资管的孙伟管理资金规模149.38亿元,也入选)

在这15人中,除郭斐、费逸、乔迁、谭丽外,从业年限均在4年以上,进入新锐榜单。

郭斐、费逸、乔迁、谭丽四人中,乔迁师从董承非和谢治宇两位大牛,担任基金经理年限虽短,但管理风格已接近成熟,入选新锐名单。

至此,20名新锐基金经理全部选出来了。

四、关于名单的争议基金经理探讨1、顶级基金经理的业绩滑落

过去几年的大牛市中,诞生了一大批明星基金经理。

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A,三年涨了181%。

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三年涨了153%。

刘格菘管理的广发创新升级,三年也涨了132%。

在这些明星基金经理享受鲜花和掌声的同时,却也有不少早已成名的老将默默承担着基民的质疑。

被质疑最多的两位恐怕就是曹名长和朱少醒了。

先看曹名长。

近3年,曹名长的中欧价值发现A就涨了29.84%,年化9%。而他整个职业生涯的年化收益率却是22%,乍看一下曹名长确实老了。

但这也不能全怪曹名长,他的风格就是买低估蓝筹股。

但这几年,低估蓝筹股持续低估,拉都拉不起来。踏错了市场节奏,曹名长业绩根本好不起来。

未来,可以确定的是曹名长还将保持“买低估蓝筹股”的风格。但市场风格会不会向低估蓝筹切换,这个不确定。

切换不过去,曹名长还将继续“老下去”。切换过去,曹名长就能“焕发生机”。

一句话,曹名长是不会主动迎合市场的,买不买曹名长的基金,就看你对市场风格向“低估值蓝筹”切换有多大信心了。

再看朱少醒。

近3年,朱少醒的富国天惠涨了82.7%,年化22%,和他职业生涯22%的年化收益率是匹配的。

虽然比不上新崛起的明显基金经理,但也算是宝刀未老。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

但如果把时间拉长到5年,那他的年化收益率就降到15%了。

这也是他备受质疑的地方——2016年以来,基金并没有取得多少超额收益。

这是2016年以来,富国天惠(黑线)和沪深300(红线)的走势图。

2023年3月份之前,长达3年的时间内,富国天惠基本没有产生任何超额收益,直接拉低了近5年的回报。

不过,网叔要说的是看事情不能只看表象。

以2016年为分界线。

2016年之前,沪深300指数涨了275%,年均上涨12.8%。

2016年之后,沪深300指数涨了29.5%,年均上涨5.3%。

市场整体收益下降了,富国天惠的收益自然不可能像以前那么高了。

另外,从投资风格上来看,2016年之后,富国天惠的投资风格更趋均衡了。

2016年之前,大盘成长股和小盘成长股交替出现,进攻性强的小盘成长股仓位极高。

2016年之后,小盘成长股仓位降低,大盘价值股占比提升,基金组合配置更偏均衡一些。

很难说,这种均衡是朱少醒根据市场风格进行的调整,还是其他原因。但仅仅因为收益率下降就说朱少醒“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不过,投资者买朱少醒的基金还是要适当降低下收益预期,指望朱少醒的基金问鼎“年度冠军”显然是不现实的。

2、“押注式选手”的风险

刘格菘押注科技股,基金规模膨胀到800亿+。

蔡嵩松all in 半导体,基金规模也膨胀到300亿+。

一时间,“押注式投资”似乎成了基金经理快速出位的捷径。

(1)什么是“押注式”投资?

押注式投资是基金经理博短期市场风口,all in 某个行业或主题,以换取基金净值短期内大涨的投机行为。

刘格菘、蔡嵩松就是押注式投资基金经理的典范。

(2)张坤重仓白酒是“押注式”投资吗?

和刘格菘、蔡嵩松重仓科技股一样,张坤也重仓白酒股。

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水井坊、洋河股份6只白酒股占了易方达中小盘仓位的44%。

但张坤重仓白酒的行为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押注式投资。

2012年塑化剂风波时,张坤就开始逆势投资茅台。2013年2季度后,茅台一直在张坤前十大重仓股里。

2014年1季度后,五粮液也一直在张坤前十大重仓股里。

2015年2季度后,泸州老窖也一直在张坤前十大重仓股里。

况且,茅台、五粮液等白酒股业绩优秀,是A股价值投资者青睐的对象。

张坤重仓白酒股是一种类似巴菲特那种“长期持有伟大企业”的价值投资,而不是博短期市场风口。

(3)基金经理的“押注式”投资由来已久。

刘格菘、蔡嵩松并不是因为押注式投资而出名的第一人,在他们之前因押注式投资而闻名的是任泽松。

2013-2015年,任泽松就因为押注中小盘成长股大获成功。管理规模也蹭蹭的往上涨,达到300亿元,被封为新的“基金一哥”。

但好景不长,2015年下半年股灾后,市场风格切换,中小盘成长股一地鸡毛,乐视网、尔康制药、宣亚国际等任泽松青睐的个股相继暴雷,任泽松也黯然离场,主动辞职,转战私募基金。

(4)如何看待押注式投资?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押注式投资大行其道,不管是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还是个人投资者都脱不了干系。

基金公司靠收管理费生活,不管基金是赚还是亏,管理费都照收不误。天生有做大基金规模的冲动。

怎么做大基金规模呢?

趁着牛市和结构性牛市,押注某一行业爆发。成了,管理费收到手软,败了,大不了从头再来,没啥损失。

基金经理呢?不管是基金公司还是银行等销售渠道,资源都在向明星基金经理倾斜,新基金经理没有业绩支撑,根本得不到支持。

那怎么办?剑走偏锋,押注式投资干一把呗,反正输了没啥损失,赢了就是像刘格菘那样的明星基金经理。

个人投资者呢?根本就无视“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十字箴言,不管股票还是基金,只拣涨得最好的买。助涨了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押注式投资的气焰。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押注式投资的背后是行业发展的浮躁。想要杜绝押注式投资,还是要引入私募那样的超额收益提成机制,把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投资者绑到一条船上,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5)名单中有哪些基金经理有押注式投资的嫌疑。

除了刘格菘,名单中其他几个重仓科技股的基金经理也有押注式投资的嫌疑。

这是刘格菘管理的广发创新升级的收益曲线。

2023年科技股行情爆发之前,基金表现乏善可陈,很难吸引投资者关注。

同为投资科技股的基金经理。这是周应波中欧时代先锋的收益曲线。

这是冯明远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股票的收益曲线。

周应波和冯明远的基金明显更能吸引投资者关注。

如果不是2023年以来科技股行情爆发,刘格菘估计很难出位。

在公募基金30强和新锐基金经理名单中,和刘格菘基金收益曲线差不多的还有孙伟和饶晓鹏的基金。

他们基金定位全市场精选股票,但收益曲线和刘格菘押注科技股的走势一毛一样,也有押注式投资的嫌疑。

这是孙伟民生加银策略精选的收益曲线。

这是饶晓鹏华安升级主题的净值曲线。

五、盘点30位最具代表性的基金经理

最后网叔再盘点30个最有代表性的基金经理。

先上盘点目录:

1.富国朱少醒:唯一10年10倍的基金经理人

坊间有这样一个故事。

十四年前,40岁的上海人吕耕(化名)伙同部门同事认购了一支股票型基金20万元。

可能也不是特别差钱。

最初两三年,他只是偶尔看看,发现涨的不错。因为密码忘掉了,一直没动这笔钱。一直是半遗忘状态。

2015年大牛市中,吕耕寻上门想止盈,却发现当年的银行卡也注销了,补办手续复杂,索性就算了,继续持有。

又进入半遗忘状态。

此后,净值继续起起伏伏。20万元像滚雪球一样,一路滚到了将近200万。

非常幸运,他买到了一只“10年10倍”的传奇基金,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

(朱总的帅照)

媒体这样评价朱少醒,颜值爆表,业绩爆表,低调到尘埃里。

朱少醒1973年出生,博士学历。

富国基金副总经理、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富国天惠基金经理。

低调是朱少醒的第一个标签。

在他19年从业生涯中,极少对外公开交流。他说,一次就把10年的话都说了。

但是网叔更想说,专注才是朱总的真正slogan。

公募基金20年,实现10倍收益的只有18只。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么多年来,很多基金不知换了多少基金经理人。但唯独富国天惠除外,14年来一直都是他在管理。

14年,经历2轮大牛熊,其间不乏经历2008、2015这样的大股灾,到今天累计收益1930.63%,平均年化收益率22.5%,跟股神巴菲特不分伯仲。

朱少醒的投资理念可以用12个字概括:自下而上,偏重成长,淡化择时

什么是自下而上?

下,就是个股,上,就是宏观、行业。

一般投资研究,都是从行业到企业。但朱总不一样,逆着来,从企业到行业。用他的话讲,就是发现一家好公司,恰巧就在某个行业。

这种打法,非常依赖个股的研究能力。

朱总具体研究,也有一句非常清晰的话:良好的“企业基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优秀的企业管理层

他认为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公司,大概率能胜出。偏重成长,就是重仓成长股。

看上图,橙色是富国天惠2005年成立以来大盘成长股的持股比例变化,红色是小盘成长股变化。可以发现,大比例都是这两个颜色。

最后一个是淡化择时。

朱总买入卖出并不注重择时,坚信自己的置信度哲学,从三五年维度来评判公司。在买入前,他会花大量时间反复调研、反复争论,确定是优质资产之后立马买入。

而关于卖点,朱长醒会从以下几个维度判断:买入之后,逻辑有没有发生变化;估值有没有达到之前的判断;是否有更好的标的来替代原来品种。不

过,朱总也过这样一句说:虽然他淡化择时,但你也不要在牛市后期买他的基金,这样操作弄不好未来3年都是亏损。

因为不择时,所以朱少醒也喜欢满仓操作,不管是牛熊。

总结一下:

朱少醒的投资理念和操作方法,普通人基本是复制不了的。

我们普通人投资,切记重择时,切记不要满仓。

没要他的择股能力,硬学,照猫画虎反成犬。

不过,虽然不可学他的武功,但可以买的他的基金。

2.广发刘格菘:“公募一哥”

2023年公募基金业绩排名,广发基金独揽前三,而前三的基金经理人都是刘格菘。

一个词,垄断。

公募基金20年历史,还没有出现哪位基金经理可以包揽年度基金业绩前三甲,且收益率均实现翻倍。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自从,刘格菘被媒体冠以为了“公募一哥”的美名。

刘格菘,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经济学博士毕业。

毕业后,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三年,其主要工作是对自上而下宏观的数据跟踪和研究比较,这其间他培养了较为出色的宏观视野,习惯于从宏观视角来思考问题。

(也是个帅哥)

2014年9月-2017年2月,在融通基金担任基金经理。2017年2月28日加入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广发基金成长投资部总经理,管理资产规模821亿。

2018年11月,开始管理广发双擎升级混合A,至今收益率超过200%。

刘格菘投资投资理念: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重仓成长股,抓产业趋势。

在不同经济周期、不同市场阶段选择最佳资产。在产业趋势快速兑现时,买入龙头股,赚估值和业绩提升的钱。

相比朱少醒,受惠于早年在人民银行做宏观研究的积累,刘格菘最大的特点是自上而下,从宏观经济、产业到企业。具有更大的战略格局,是典型的帅才。

他的理念和思想,操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专注于产业趋势变化快的成长股,尤其是小盘成长股,基本不配置价值股。

这种操作方法极其考验基金经理的判断能力。从业绩上来看,刘格菘是具备这种能力的。

2023年,A股围绕3000点来回震荡,但刘格菘管理的几只基金收益率都超过100%,包揽年度公募基金排行榜前三。今年表现同样亮眼,多只基金已经接近翻倍。业绩好,基金自然卖得好。刘格菘管理的基金规模已经达到821亿元,这个规模在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经理中排名第一。

仓位上,由于坚持选股优先的逻辑,刘格菘基本是高仓位运作,近年来股票仓位逐渐加大。驾驭资产能力日渐成熟。

“公募一哥”的黑历史:

2015年,刘格菘在融通基金,作为基金经理人在牛市的高点发基金,结果惨遭滑铁卢。

2016年,中小板进入了漫长的杀估值阶段,之前炒得火热,随后彻底凉掉。刘格菘管理的一只融通新区域新经济基金,2016年亏损30%,2017年2月亏损到50%,惨不忍睹。

最后无奈谢幕去了广发工作。看下图,这个基金到现在都还没回本。

牛市顶点发基金,再牛逼基金经理都是为公司的割韭菜行为“背锅的”!

3.易方达张坤:中国公募基金界的“巴菲特”

信仰有两种,一种是饭圈文化的“愚”信,另一种是深入骨髓学习的“虔”信。

国内信奉巴菲特的基金经理一抓一大把。但最虔诚的信徒,一定是张坤,践行的最好的,也一定是张坤。

张坤在大学学习生物医学工程期间就热爱投资,读到巴菲特的书后深受启发。毕业后,进入易方达基金工作,算是在巴菲特的引导下踏入公募基金行业。

(有点聪明绝顶的趋势)

张坤,硕士学历,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

2008年7月加入易方达基金,历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

2012年9月28日起任基金经理,管理易方达中小盘。任内收益率超过500%。

张坤的投资理念表现出极强的“巴菲特风格”——深度研究、重视阅读、长期持有伟大的公司、集中持仓、极少换手、强调安全边际。

做时间的朋友,与优秀公司共成长。

张坤选股的标准“不想持有十年以上,就不要持有一分钟”。张坤对于公司的研究与大部分基金经理不一样,他不崇尚调研,他认为调研获取的信息只不过是人家愿意给你看的。

他更相信“阅读”的力量,每天除了开会和很少的交易时间,他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是放在阅读上。有目的性、有针对性、范围极广的阅读。

为了对行业和公司理解透彻,他每年会阅读800-1000份公司的年报,认为年报是最客观的反映企业历史成绩单的资料,也会读几乎所有可以找到的深度报告、相关人物传记以及一切能和公司关联的资料。

张坤强调安全边际。即使是好公司,也必须在足够安全边际的保护下买入,才有可能“从中真正获取价值”、从而实现长期的复利增值。认为本金亏损是股票投资的最大风险。

“一旦有本金亏损,后续收益率即使更高也难以弥补对复合收益率的伤害。”

他的选股标准是企业护城河宽、竞争力强、盈利能力强(ROE)。在A股,符合这一标准的也就茅台、五粮液等少数个股。

所以,茅台一拿就拿了6年,五粮液也拿了5年多。操作上,他偏爱“白马股”。

2012年,担任易方达中小盘基金经理后,就把基金操作风格从小盘成长切换到白马股集中的大盘成长上。

风险控制上,张坤用择股而不是仓位对冲市场下跌风险,常年高仓位运作。

因为对安全边际的重视,其管理的基金回撤非常小,2018年市场全部深度回调,沪深300指数回撤26%,易方达中小盘仅回调了14%。

4.中欧曹名长:穿越两轮牛熊,平均15%的“四天王”之一

曹名长是中国20年公募基金历史上,四个能超越2轮牛熊,还能实现15%以上的基金经理人之一。

曹名长是一位价值投资者,业内人们都称其为“价值一哥”。

其长期专注于挖掘低估值、高分红的股票,持仓风格比较稳定。

曹名长,上海财经大学硕士毕业。历任君安证券有限公司研究员、闽发证券上海研发中心研究员、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百瑞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经理、新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管理部总监、总经理助理及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

2015年6月加入中欧基金,担任价值投资策略组负责人、基金经理。

(帅气大叔)

代表基金:中欧价值发现混合A(166005)

投资风格:

曹名长的投资风格比较稳,偏爱价值股。从低估值的角度出发,追寻绝对价值。

2015年,他接任中欧价值发现基金经理后,一改前任基金经理偏爱小盘成长的风格,将基金重仓股换成大盘价值股和小盘价值股,就算配置成长股也主要是配置大盘成长股。

由于坚信价值投资,曹名长也放弃择时,股票仓位一直保持高仓位运作。

5.中欧周蔚文:穿越两轮牛熊,平均15%的“四天王”之一

周蔚文是中国20年公募基金历史上,四个能超越2轮牛熊,还能实现15%以上的基金经理人之一。

他自我评价:“比较较真,比较独立,有一点韧性。”

周蔚文,1973年出生,硕士学历,毕业于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后,历任光大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富国基金研究员、高级研究员。2006年11月-2011年1月,担任富国天合稳健优选混合基金经理。之后,跳槽到中欧基金。

2011年5月,开始担任中欧新蓝筹混合基金经理,至今仍在管理该基金。此外,周蔚文还在中欧基金担任副总经理、投资总监、事业部负责人等职务。

(憨厚总裁范)

代表基金:中欧新蓝筹混合A(166002)

投资理念:

和朱少醒、曹名长专注个股,自下而上选股不同,周蔚文的选股逻辑是自上而下,讲究行业配置。他的行业配置原则是,先选好赛道,然后选好赛道中的好公司,最后才看估值。

操作风格上,大盘价值、大盘成长、小盘价值、小盘成长均有涉及。

周蔚文自上而下的选股理念和其成长经历分不开。

早在1998年还在实习的时候,他就写过10多万字的保险行业报告。之后,还研究过债券、公用事业和计算机、医药、机械等行业。研究的行业多了后,周蔚文觉得投资首先要有宏观思维,不仅要分析经济数据变化,还要洞察社会变迁,然后决定配置哪些行业。

仓位上,由于坚持自上而下的行业配置理念,周蔚文股票仓位虽然比较高,但并未满仓运行,还配置不少现金、债券等其他品种。

6.兴全董承非:穿越两轮牛熊,平均15%的“四天王”之一

基金界有个奥斯卡,叫金牛奖。

该奖项自2010年由中国证券报发起,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具公信力的权威奖项之一董承非2007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以来,共拿了10次金牛奖。

这个水平,在公募界,不说傲视群雄,也算是高手中的高手。

董承非是中国20年公募基金历史上,四个能超越2轮牛熊,还能实现15%以上的基金经理人之一。

董承非,2003年,上海交大硕士毕业。

毕业后加入兴全基金,参与了公司筹备,2004年公司成立后负责研究食品饮料与通信电子行业。2007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

(颜值也在线……)

代表基金:兴全趋势投资混合(LOF)(163402)

投资风格:

和周蔚文类似,董承非也是秉持“资产配置”的理念,进行自上而下的选股。

不过,在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中,董承非大幅缩减了股票仓位,错过了一波大涨,周蔚文则是完美吃到了这波涨幅。

选股方面,秉持“资产配置”的理念,董承非股票仓位在大盘价值、大盘成长、小盘价值和小盘成长股均有配置。

但和周蔚文相比,对大盘价值股的偏爱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