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正文

三十年之怪现状 今天透过日本过去30年的行业兴衰来聊一聊指数投资。只谈股价不谈理想。1,先回顾一下过去38年从1980年到今天的牛熊转换...  股票与保险的投资30年对比图片

2023-09-06 17:57:25 互联网 未知 股票

三十年之怪现状 今天透过日本过去30年的行业兴衰来聊一聊指数投资。只谈股价不谈理想。1,先回顾一下过去38年从1980年到今天的牛熊转换... 

来源:雪球App,作者: 中国慢慢来,(https://xueqiu.com/8843073930/111226018)

今天透过日本过去30年的行业兴衰来聊一聊指数投资。只谈股价不谈理想。

1,先回顾一下过去38年从1980年到今天的牛熊转换。黑色的是日经指数。蓝色的是EPS*15倍,即15PE。

澄清一下我国非常流行的【失去三十年】的说法,八十年代就是我们股民都知道的乐观过头,股价黑线大幅超越EPS蓝线狂奔,然后整个90年代是还债阶段估值一路下行不断修复。从2003年左右开始,顺着几波熊市调整到位以后一直依托着15倍PE爬升。随着企业经营带来的利润成长,长期股价也反应了经济成长的成果走出慢牛。"失去三十年"并不精准,炒高了以后价值回归,除了高位接盘的人很痛苦其他都很正常。

二,大级别的牛市一共有四波:

1989年12月29日,日经史上高山仰止的38915点。这一轮牛市的核心逻辑是国营转民营(之前NTT,docomo等大的电信公司和铁路公司都是国营),豪气冲天的泡沫景气。

2000年4月12日,收复20000点。美国纳斯达克IT泡沫。这一轮的核心无疑是通讯设备和IT企业。

2007年7月9日,冲到18261点。核心逻辑是新兴国(中国)的崛起带来的需求扩大和美国次贷繁荣。

当下。目前是22000点。次高峰。核心逻辑是这十年的量化宽松加安倍经济学汇率调整刺激出口。

2,现在的问题是,从2012年最近这一波牛市的起点作为分界线,哪些行业的股价在2012年之后的新牛市里相对于2012年前创出新高了?这些行业显然比较有投资价值。打个比方如果我们中国的话,中石油在2007年到达过48块,2015年到14.71,那么应该就是14.71/48=30.6%。

当然2012年前,是指1989年,2000年,2007年的最高点,并不只限于1989年。

中间这条蓝线代表日经指数,和1989年的39000点比,现在的20000多点大概等于50%多,换句话说就是大盘比前高回复了50%多。蓝线上的行业和2012年之前比最高值跑赢大盘,蓝线下的反过来跑输大盘。此数据的周期已跨越三十年,排除了很多短期价格的干扰因素后显示出了各种产业在长期变化中的消长,所以有一定的参考和前瞻价值。

从左往右,首先是新高组橡胶/医药/汽车/食品。这组表示2012年前你即使在高点买了指数基金,这几年都解套了。这里按解释一下食品业的前五强依次是,JT(日本烟草),麒麟啤酒,朝日啤酒,三得利啤酒,明治乳业。

然后是回到75%~100%的,精密机械/化学/机械/地产。注意化学的分类里,按市值依次是信越化工,花王,资生堂。所以化工算50%的日用消费。

然后是小幅跑赢大盘的,零售业(比如优衣库,无印,永旺),卸卖业(各种商事),运输业,电气机器(索尼佳能松下日立)和保险。

最后就是各种跑输大盘的行业,按照惨烈的程度从右往左看过来依次是空运,银行,证券,有色金属,农林水产,纸业,航运,天然气,钢铁,建筑,石油。。。注意总共33个行业里跑不赢指数的多达19种。

这么写大家可能没什么感觉,那我们先拿掉汽车和橡胶(日本的汽车有国际竞争力),剩下按照2007年后的市场表现脑补成医药(恒瑞)>食品(茅五/伊利/双汇)>化学(烟台万华上海家化)>地产(万科)>零售(苏宁永辉)>保险(平安)>各种传统行业。立刻觉得有现实感满满。

接着我们看一下从1989年到2012年行业的起伏。

这张表上往下依次是时间顺序。从左往右是之前那张图的涨幅对比。比如最左边的100%超是指创出新高的四行业。括号里的是截至2015年3月末,行业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依次是汽车(12.4%),电气(12.4%),通信即电信移动(8.6%)银行(7.3%),零售(5.4%),医药(5.0%)。

1)高点出现在1987年到1990年那一波牛市里的行业

A. 单峰形(银行等)

1987~1990年见顶后不能再起的行业,到今天还涨不满50%的非常多。这里边最有代表性的行业是银行业。唯一的例外能穿越三十年今天创出新高的是食品业。

以下是1980~2015的银行业,红色是银行业的市值,蓝色是日经指数。

2012年民主党下台自民党上台之前最惨的时候跌到峰值的8%。2012年安倍上台后大力搞QE,让银行三年里涨了90%(右下方那小小的一勾。。。)。但是比起89年的峰值仅15%。倒过来算89年那一波牛市里银行好像曾经飙到市场总市值的24%。再想想我们A50里银行股的构成,"谁没有年轻过,你老过吗?"。老了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

以下是防守坚挺的食品股。

B.双峰形(即1989年创出最高,之后2000年或2007年基本恢复失地的行业)

A-B形即1989年和2000年IT泡沫里双高的行业,典型的就是三大电信巨头NTT,docomo和软银,还有日本雅虎,line等组成的通信业。在80年代积极的财政政策+国营企业民营化的大背景下,新股上市的申购倍数曾经达到近百倍对未来的期待让通信企业的股价推高不少,以至于到2015年虽然比2012年涨了100%,还只是到89年和00年的40%。这个行业跟软件行业的特点是牛熊放大器涨跌都超过大市。

A-C形即1989年和2007年形成双高峰,这里边有我们很熟悉的地产和保险。

日本的地产和保险分别只占总市值的2.9%和2%,占比并不大。其中地产最大的[三井不动产]市值1713亿市值,PE17.6。保险里最大的是美国家庭人寿保险AFLAC(一家主要在日本做业务的美国公司)4054亿市值,PE12。

地产的主峰出现在1989年,后来随着大都市的二次开发,2006年迎来了久违的地价上涨。最近随着东京奥运会和大都市的再开发+量化宽松,地产股在这三十年里获得了还不错的涨幅。

以上是1989年见顶的行业。

2)2000年见顶的行业。

主要有电器和软件服务业。原因自然是2000年的IT泡沫。2015年比起2000年来软件业的份额大约涨回了65%。

3)最后是2007年见顶的企业。

先是海运业,1989年日本本身到达景气顶峰。2007年在我国快速崛起的前提下,资源/粮食/产品的需求大增,有印象的股民可能还记得2007年上市的明星企业中国远洋和中国船舶。海运业在2007年后一蹶不振,现在市值只有2007年的26%。

最后明星登场,这两个行业在2007年创出新高之后,2015年再创新高,汽车和医药。

汽车的推高主要有两个动力,一个是中国汽车销量的不断增长一个是安倍经济带来的汇率贬值,让出口的日本汽车业绩靓丽。医药则是典型的受益老龄化的产业,牛市一波跟着一波,上升趋势明显。上图汽车,下图医药。

以上是过去三波牛市的主角和他们在这一波的表现。

3,最后来看一张图,把大量信息压缩在一张图里展示出来。

先说纵轴,纵轴是刚才说的现在的股价和2012年之前的最高的比例。那根50%多的横线表示日经指数的平均水平。比如医药,食品长期跨越新高。

再说横轴,横轴表示这一波牛市(2012年~现在)的涨幅,横线200%多(实际涨幅100%多)表示日经指数的平均水平。比如证券,电气机器,软件服务在这一波牛市里涨得最好。

纵的可以想象成一棵树,在三十年里长得越高的越结实。横的可以想象成一匹马,越往右的在这次牛市里跑的越好。

圈的大小表示当下的市场份额,边上的小字是排名。依次是电气机械,汽车,电信,银行。。。

圈的颜色表示在2012年之前见顶的早晚,可以认为是行业的新旧,蓝的表示1989年见顶,红的表示2000年见顶,绿的表示2006年见顶。

横轴上跑的最快的除了证券就是2000年泡沫的两个明星行业软件和电气业,目前的这波牛市姑且不论对错,看领涨的板块就知道跟随纳斯达克比较像2000年。

右上方的第一象限里集中了很多受益于日元贬值的出口股。

左上的第二象限有医药,食品,陆运和快递业,这部分属于历史表现较好但是最近跑输大市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防守板块。

右下的第四象限有通信股,软件股,证券股,这部分是特别容易受泡沫影响的进攻板块。最近虽然跑赢大盘,但是比起上一次的牛市来市值原未恢复。

左下的第三象限是失败组,长期(纵轴)既收不回失地,中期跑的也慢。这些传统行业基本都是蓝圈即1989年的霸者。除了银行外,其他行业都已经萎缩到圈或者说市值都非常小。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观点,

第一,牛市里所有的股票都会涨过头熊市里也会跌过头,真正能穿越牛熊的要么是医药食品化妆品这些刚需,要么是那些确实有核心技术能对外输出挣外国人钱的汽车和机械。

第二,金融三剑客里保险最好,银行和券商要差点。

第三,长线配置喝酒吃药抹脸,中线的话券商很值得一搏当免费的杠杆使,比指数基金强。

第四,地产和机械感觉没有现在A股的盘面上反映的那么差,在日本他们起码也算个中游偏上的学生嘛。

第四,这么说肯定很多人反对,我们的A股其实有点像相位差了十六年的日本股市。首先估值的不断下行很像。其次从内容看1989年的日本泡沫跟我们2007年的蓝筹大象跳舞非常像,当时传统产业的银行券商电力有色航运全部上天,从估值来看很可能我们这辈子都不会再有机会看到这些传统行业回到当年了(当然不考虑通膨因素我们的银行股基本上都回位了,起码表面上不像日本人这么惨,考虑通膨的话大概差不多)。2000年的IT泡沫则跟我们2015年的互联网行情非常像,当时TMT炒翻了乐视和暴风都上了天,虽然从长线看软件企业不是个好东西。那么无脑胡猜一下,下一波2023年左右的牛市的契机说不定是印度等国的崛起带来的商品需求和我们自己的消费升级。当然前提是我们要有格力电器自己吹的核心技术才能赚到外国人的钱。

第五,有人老把MSCI来了当利好,但是我觉得他们的存在客观上加大了A股的投资难度,这两年的股市的变化明显感觉到他们基于差不多的日本同样的经验不停的在消费和医药股里边转悠。推高了这些行业的估值也压缩了获利空间,搞得我们很蛋疼。

短期的事件驱动都不能改变海底下洋流的暗涌。印第安人不是让西班牙人杀死的,是被西班牙人带去的天花给灭了种。更关心逻辑而不是事件。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