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正文

股票和债券的异同、以及股票估值逻辑 股票和债券的定价模型是什么

2023-09-08 07:02:46 互联网 未知 股票

股票和债券的异同、以及股票估值逻辑

股票和债券的异同、以及股票估值逻辑

巴菲特有句名言:

“投资也可以化繁为简,用简单可行的法则和工具触及本质。让我们试着去把握那些能够把握的最简单的事,把那些不能把握的复杂因素留给运气和概率。”

“股票不过是穿着股票外衣来参加华尔街化装舞会的、长期资本回报率为12%的债券。”

之所以把企业和债券联系起来,是因为,我想借鉴债券的估值定价的方法来给企业估值定价。

那么,我们需要搞清楚一个问题:股票和债券有何异同?

1、 存续期。

债券有固定的期限,到期可以还本付息,而股票却没有。整体的股市可以看作是一个无限期的永续债券,但是具体的个股的期限却是不确定的,可能某个股票可以存续很长时间,也可能没多久就倒闭了。

2、 利息收入。

债券的利息收入每年都是固定的,购买一个债券后,每年收到的利息是确定的,黑纸白字的写在了合同里。这个利息就相当于是债券的自由现金流了,全部付给投资人之后,并不影响他后一年的利息收入。

股票的利息就相当于是公司每年所创造的自由现金流了(请注意,是自由现金流,而非净利润)。但是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是和企业的经营直接相关的,而企业的经营是充满不确定的,所以,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并不稳定,更不确定。可能今年经营的很好,自由现金流很好,但是明年可能经营又不好,自由现金流也差。

举例,投资100万,企业今年赚50万,自由现金流,明年可能亏30万,猴年赚40万,大后年又亏20万,这样综合算下来4年赚了40万,大概每年就是10%的收益。当然,也很有可能以后就长期亏损或者长期盈利增长,这都是有可能的。

因此,在利息收入上,企业的不确定性是比债券高的。

同时,对于好的、优秀的公司而言,由于他已经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了,所以,他的经营情况通常会比较好,因此,这类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可能存在一定的增长,并且这种增长可能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但是债券的利息每年都是固定的,是没有任何成长性的。

所以,企业自由现金流是可能有一定的增长的,他的增长性是比债券要好的。

综上,在利息收入方面,企业的确定性不如债券,但是优秀公司的成长性比债券好。

那债券的估值定价的方法其实很简单,直接用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就可以了,其中折现率就取值我们自己资金的机会成本。

那股票的估值定价方法其实也可以参考债券的定价方法,同样用自由现金流模型来计算,只是需要做一定的调整处理。具体的处理办法就是,把3年后的企业当做一个债券,然后卖掉他,收回投资本金。

把3年后的企业当做一个债券,也就意味着忽略的企业的不确定性和成长性,也可以看作是把企业较低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成长性相互抵消,然后假定企业3年后的自由现金流不增不减,并且一直持续下去。这样,第三年的企业的价值就可以参考债券进行定价了。

举例子,企业第三年赚到了4万的自由现金流,然后就假设从第四年开始,以后每年都是4万,100%确定,0%增长。这样就和每年获得4万利息的债券一样了。如果无风险收益率是4%的话,对于这样每年能获得4万自由现金流的企业,值多少钱?很简单,100万以内我是愿意买下来的。因为100万以内我买下这个企业的话,能获得≥4%的收益,比买国债强(此处我把国债当做了我的机会成本)。如果高于100万的话,每年也只能获得4万的利息,那就只能获得不到4%的收益了,那还不如去买国债。

但是,通常而言,我选股票会倾向于去选择那些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也就是有较深的护城河,对于这些公司而言,他们的确定性比较高,而且成长性也不低,三年后大概率还是由于债券的,所以,把他们3年后当做债券的话,其实是保守了。换句话讲,就是这类企业,三年后,他们的成长性和不确定性相互抵消之后,还会剩余部分成长性。把它们当做债券的话,我就是将剩余的部分成长性当做了安全边际。

所以,企业三年后的合理定价已经有了,即上例中的100万。这个100万是什么意思呢?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3年后可以用100万买入或者卖出是可以比较容易成交的,是能够买得到也能够卖得出的。

既然,三年后的合理定价有了,那么我三年后按照这个价格把企业卖掉,我能收回多少钱就确定了,然后结合当前的市场价格,我就可以知道我现在按照市场价格买入,三年后以合理定价卖出,我能有多大的获利空间,这个获利空间我是否满意等等。如果满意我就可以买入,如果不满意,我就继续等现在的市场价格下跌了再买。

所以,给企业估值定价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只需要知道企业3年后的自由现金流即可,这是整个估值定价过程中的唯一的一个未知数。

预估三年后的自由现金流,那么就相当于我们需要考虑企业这3年的增长。所以,我对于股票估值的做法就是考虑3年的增长,3年后认为他不增长并且当做债券卖掉(不一定会真的卖),看这中间的获利空间是否会让我满意。

这就是我对于股票的估值逻辑。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