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吨黄金”买来“废铜烂铁”,中国却一点也不亏,用它演练金门登陆战! 两万吨黄金多少钱
“废铜烂铁”有大用
见过下饺子吧,白花花的一片,一股脑往水里扔,近几年中国新舰艇下水,也是这样的。
2018年,中国下水新舰艇吨位超20万吨,约等于整支法国海军;
2023年,下水新舰艇吨位再超20万吨,又“造”了个法国海军;
2023年,下水新舰艇吨位有15万吨,相当于整支澳大利亚海军,这才“低调”了一回。
▲以法国海军为计量单位是国际“惯例”
懂得都懂
中国令人瞠目结舌的造舰速度,也被网友们夸张地形容成“一年开工一个舰队,一年下水一个舰队,一年服役一个舰队”。就连一向财大气粗的美国海军也一度自叹不如。
在海军各种舰艇下水消息的轮番刺激下,广大军迷朋友们也从当初一开始的兴奋不已,到了如今的“心如止水”。
“什么?第八艘055型号驱逐舰下水了?”
“第三艘075型两栖攻击舰也下水了?”
“第二艘国产航母还没下水,第三艘航母就开建了?”
▲第三艘075两栖攻击舰下水
但很多年轻人却只看到了如今中国蓝水海军的辉煌,却忘记了当初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海军建设到底有多曲折。
中国海军建军早期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全部家当无非几条日伪时期留下的残破船只,以及从国民党那儿俘获的几艘小舰艇。
当时的中国首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前往山东威海卫,想要过海考察刘公岛海军基地。
▲刘公岛是甲午海战遗址
到了才发现海军居然没有船,只能向当地渔民借船,那个渔民问道,“你这个海军司令还跟我借船呀?”
这句话让萧劲光顿时羞愧不已,登上刘公岛码头后,他沉重地对随行人员说:“记下来,1950年3月17日,海军司令员萧劲光乘渔船视察刘公岛!”
舰艇少倒也罢了,更关键的是,现有舰艇几乎都是半只脚迈进报废名单的老船,真正遇见敌情时,难当大任。
而中国海军也因为这堆“老船”,吃过不少亏。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人民海军在浙江东端的嵊山渔场发现了一艘混在渔船中的“某国”侦察船,企图窃取我方军事情报,上级命令炮艇迅速出动。
在舰员的操作下,我方炮艇可以说是马力全开、火速追赶。结果却没有对方的船快,双方的距离逐渐拉大,终究还是让对方顺利逃脱。
更憋屈的是,敌船全身而退之际,居然留下了一个表示“再见”的国际信号。
为了拓展中国海军装备库,当时的中国海军也采用了多种方式。
比如派人前往香港,当时香港有许多二战结束后退役的军舰,被出售给民用航运公司当货船使用。于是我们以购买民船的形式,采购了14艘已经用于运输的大中型登陆舰和2艘运输船。
▲第一代“开封”号驱逐舰,
是退役后在香港做货轮的英国“花”级护航舰
但就算是这样的“战舰”,也被广大官兵们大赞“好用”,当时中国海防实力之弱,可见一斑。
于是,在西方国家的海上封锁、对岸台湾国民党骚扰的双重威胁下,中国一度被笑称“有海无防”。
但彼时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又偏偏没有相关的技术积累,靠自己闭门造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难题,可以说引进外船,是必须要走的路。
引进哪个国家的战舰?作为当时的超级军事强国之一,装备各型主要作战舰艇数百艘的苏联无疑是最好的引进对象。
更关键的是,同作为社会主义阵容,在西方诸国的封锁下,苏联当时和中国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期。
可又该引进那种战舰?当时中国刚刚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军费大量拨给空军,而海军的军费处于次要地位,说白了就是没钱。
同时拥有反潜、反舰、防空等综合能力的驱逐舰,在二战后的军舰地位中逐渐提升,这种船吨位小,造价便宜,便于维护使用,火力猛,往往能够以小博大。
驱逐舰,成为中国海军的第一选择。
但还有一个问题,苏联并不想将大型军舰出售给中国,只愿意卖给中国岸炮、鱼雷和教练机。时任领导不惜两次亲自致电斯大林,阐述“中苏战略合作”的重要性,苏联才做出让步。
当时,苏联最先进的科特林级56型驱逐舰,已经开始量产。一批1936-1941年二战期间建造的“07型”驱逐舰(愤怒级)已经准备退役。
更重要的是,该型舰曾在服役期间多次暴露舰体稳性和结构强度不足等问题。1938年,为太平洋舰队建造的“07型”驱逐舰“坚决”号,就因为遭遇8~9级风暴,直接断成三截,宣布报废。
这样的驱逐舰,放到50年代已然落后,就连苏联海军也在大量退役、停用这种老式驱逐舰。
但就是这种“破烂玩意”,苏联开出了中国难以承受的“天价”,一艘售价约合17吨黄金!(实际上这个价格并不算高,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已是天价)
到底要不要买,当时犹豫了很久。
1953年初,海军副司令员罗舜初又先后两次率团赴苏联,经过几番艰难困苦的谈判,苏联始终不肯出售新型驱逐舰。
对于人民海军来说,07型驱逐舰虽然在技术性能上并不如战后新造的驱逐舰来得优秀,但引进后能迅速扩充和形成战斗力。
萧劲光回电罗舜初:“废铜烂铁也要!”
接下来几年里,苏联分批次将坚决号、炽热号、纪录号、凛冽号共4艘驱逐舰交接给中国。
而中国也因此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支驱逐舰队,士兵们亲切地将这四艘驱逐舰称为“四大金刚”。
▲第一代“四大金刚”
关于四艘驱逐舰该如何命名,当时也起了不小争议。
在此之前,中国的大型军舰一般都会用中国的省会等大城市的名字命名,而来自苏联的这四艘驱逐舰也不例外。
作为当时海军中最好的战舰,当时就有人提出,第一批交付的两艘驱逐舰坚决号和炽热号不如就叫“上海号”、“北京号”。
但这个方案很快被否决,原因很简单,它们不是由中国自主建造的战舰。
▲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为什么叫辽宁号?
是的,这两艘舰船,尽管承载了中国未来海防的重任,但却也在无形中重重扇了中国积弱不堪重工业的脸。
最终分别以中国的钢铁之都鞍山和中国的煤炭之都抚顺命名,即“鞍山号”和“抚顺号”,以此激励国内重工业奋发图强。
▲百年鞍钢
与另外两艘被命名为“长春”、“太原”的驱逐舰,并称为中国海防“四大金刚”,其中鞍山舰为指挥舰。
▲101号“鞍山”舰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质疑这单交易中国亏了。
但实际,一点没有亏。
可以说,这四艘驱逐舰,彻底扭转了中国“有海无防”的尴尬处境,彻底打破了中国驱逐舰从无到有的局面。而通过中苏两国签订的贸易协定,中国所收获的也远非纸面上的实力看起来那么简单。
以“鞍山”舰为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承担着中国“海上大学”的责任。
在中苏交接“鞍山”舰时,与鞍山舰一同来到中国的,还有数百名从苏联接受培训归来的中国技术骨干,他们是第一批掌握驱逐舰操作技术的中国舰员。在苏联教官的培训下,第一时间就能上岗,进行“战备值班”。
▲103号“长春”舰
而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驱逐舰,这几艘舰船也是成为了军事院校学生实习见学最好的实践对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海军干部。
据不完全统计,“鞍山”舰在航的时间里,从水兵成长起来的团级干部近100人,师级干部50多人,军以上干部17人。
1955年,鞍山和抚顺两舰参加著名的辽东半岛反登陆演习,模拟美军在辽东半岛进行联合登陆,两艘驱逐舰担任蓝方登陆编队的火力支援任务,模拟美军护航军舰。
▲辽东半岛反登陆演习
1959年,两艘驱逐舰赶赴舟山群岛,又参加了以“解放金门”为假象背景的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演习。为中国驱逐舰队作战方式、训练方法、装备使用和维护等各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海防历史中,中国的“四大金刚”,更是做出过实打实的战绩与贡献,曾4次在领海线上维护了祖国的主权和尊严。
1962年4月13日,美国“狄海文”号驱逐舰闯入中国青岛外海,“鞍山”、“长春”、“太原”舰奉命监视驱逐美舰。
▲“狄海文”号驱逐舰
在长达两天的对峙后,贼心不死的美舰突然转向,试图侵入中国领海,“长春”舰立即发出战斗警报,进行了战斗测绘,炮口瞄准美舰。
面对中国舰队森冷的炮口,美舰只能再度调头退入公海。又经过8天8夜的对峙后,美舰这才退出中国领海一线。
到了70年代末,四艘驱逐舰开始现代化改装,拆除了原有2座三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改装成两座双联装“上游一号”(SY-1)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将火炮鱼雷驱逐舰升级成导弹驱逐舰。
▲将鱼雷换成反舰导弹的鞍山舰
因此,中国买的这堆所谓的“废铜烂铁”,怎么能说不值?简直太值了!
如今,“四大金刚”的时代已然落幕,中国也不是当年那个需要几艘四大金刚,来给自己壮胆的中国。
我们开始有自己的航母编队、万吨驱逐舰、平顶两攻。
而我们的英雄战舰们,也有了各自的归宿,即便如此,也在用各自的方式为祖国奉献。
1992年4月24日鞍山舰退役,服役期长达38年,航行过10万多海里,是世界范围内服役时间最长的驱逐舰之一。退役后陈列于青岛海军博物馆,成为“国防教育基地”,向后人们展示着那个时代人民海军的艰苦与辉煌。
“抚顺”号1989年退役,回炉后变成钢材,成为了新舰的一部分。
“太原”号在1986年改名为“青岛”号,1991年退役,现停泊于大连老虎滩,成为大连舰艇学院的练习舰。
“长春”号1990年退役,被山东省乳山市购下,现停泊于该市的银滩,成为展示舰。
▲“鞍山”舰所在的中国海军博物馆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