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买基金一年内能赚钱吗 买黄金赚钱还是买基金赚钱
一边是管理费收入大幅增长,一边是向其持有人交出一份巨亏的成绩单。2008年的国内基金,在收入与业绩上呈现出“冰与火”的两重性。 日前,国内60家基金公司旗下424只基金2008年年报全部披露完毕。来自天相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424只基金累计亏损额高达1.5万亿元,即使是扣除公允价值变动后,基金2008年已兑现的亏损亦达到5778亿元。而在2007年,基金创造了1.11万亿元的巨额财富。前年大牛市行情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去年则是大幅暴跌,如此说来,代人理财的基金也逃不出靠“天”吃饭的怪圈。 与基金巨亏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其提取的管理费收入出现上升。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07亿元,同比增长了9.2%。其中,华夏基金公司以27.9亿元的管理费收入拔得头筹,管理费收入超过10亿元的基金公司增加到9家,而此前则为7家。 撇开基金的盈亏不谈,事实上基金提取管理费的方式早就广遭诟病,即便是在大牛市行情时亦是如此。以所管理的规模来提取管理费,不仅导致基金以分红的方式搞促销,也诞生了某些基金以分拆的方式变相扩大规模,进而收取高额管理费的弊端。 显然,以规模来创造效益,成为基金公司盈利的法宝,也凸显出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特性。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基金公司都普遍热衷于发行新基金,即使是市场行情不好或大势不佳。毕竟,如果产生了亏损,由其持有人埋单,如果产生了盈利,则成为基金的“功劳”。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市场对于基金管理费的提取颇有异议。目前国内诸多基金中,在基金契约中自我设定“紧箍咒”的并不多见。博时价值增长基金是国内第一只将价值增长线概念引入国内的产品,该基金率先承诺,若单位基金净值跌破价值增长线,公司暂不计提管理费。不幸的是,其承诺在四年多的大熊市中变成了现实。其实,除了博时价值增长基金之外,海富通基金公司旗下相关基金也曾因为净值低于收益增长线而暂停收取管理费。 但此种现象并不多见,更多的基金管理费提取遵循的是“旱涝保收”的游戏规则,也因之导致了基金管理人对其业绩漠不关心的事实,也造就了某些基金公司更关心的是基金规模的大小。毫无疑问,这对其持有人是不公平的,也有损基金代人理财的形象。 有市场人士建议,基金的管理费收入应与其业绩水平挂钩。笔者以为,该建议并无不可取之处。但是,这同样无法解决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提取脱离“旱涝保收”的特性。而且,该建议无法抑制基金追求规模的冲动。 既要让基金为其持有人理好财,又要做到保护持有人利益,在今后新发行基金中引入“价值增长线”(或收益增长线)的“紧箍咒”更为妥当。那么,监管层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规定如果基金净值跌破价值增长线,则基金不得提取管理费。如此,才能解决基金管理费收入与盈利能力不成“比例”的缺陷,让基金代人理财的角色定位名副其实。 我买了点基金做试验3年多了,亏损还达30% 基金不一定都能盈利的,而且盈利能力相差很大,好的基金还可以,大部分不行。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