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基金的最大回撤?
基金的最大回撤与投资标的、投资策略和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都有关系。通常来说,股票型基金的回撤会大于债券型基金,中小盘成长主题基金的回撤会高于大盘蓝筹基金的回撤,量化对冲型基金因为能使用衍生品对冲风险,可以较好的控制回撤。
不同基金经理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看重估值安全边际的基金经理相对于淡化估值、看重股票未来成长性的基金经理来说,前者管理的基金回撤会小一些。
此外,市场行情好坏也影响着基金回撤的幅度,牛市的回撤自然比熊市要小。所以我们在对比两只基金时,要在相同时间周期下比较回撤大小,最好选取的时间范围可以包括市场下跌周期。在熊市中更容易观察基金经理对净值回撤的控制力。
选基金时为什么要关注“最大回撤”?
因为最大回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指标:
第一,它反映了管理人的风控水平;第二,它形成了投资者的投资体验;第三,它决定了投资者收益的高低。
最大回撤是伤害复利的,前一年涨了一倍,后一年只要回撤50%就能使复利归零。反向也是一样的,回撤50%,就需要涨100%才能回本。
举个例子来讲:
小明10元购入的一只基金涨到了10.2元,继续上涨到12元后,出现下跌,直到6元才停止,后续又上升到9元。
那么这段时间里小明买基金的最大回撤率就是(6-12)/12≈-50%,最大回撤是50%。
那如果要从6元再涨回12元,需要上涨多少呢?
答案是:(12-6)/6≈100%。
所以总的来说,最大回撤是和风险成正比的,即回撤越大,则风险越大。
但是呢,投资者对于最大回撤需要关注、了解,但是把它当做选择判断的指标过度解释会带来一些负面效益。
因为基金的管理过程中,回撤的控制和基金的收益是一对矛盾。从风控的角度看,控制回撤无非控制总仓位或者控制重仓股的仓位比例。在股票下行时无比正确,但是一旦行情反转,较低的仓位就会演变成踏空。
这张图展示了近三年市场上所有股票、偏股、指数基金的最大回撤和年化收益率情况。其实我们也能看到,两者之间关系较弱,硬说关联的话,回撤小的收益率较小,而大部分满足正态分布。
因此,虽然最大回撤是和风险成正比的,但是可以看到不能认为回撤控制得好,基金就会做得好。
基金出现回撤怎么办?
做时间的朋友
经常见过很多投资者每天关注自己持仓的基金净值,心情也跟着基金净值一起波动,喜欢跟同类型的基金比较,涨得靠前还好,涨得靠后的话一天两天可以忍受,一个月下来跑输同类型或出现回撤的话就受不了,不是换基金就是赎回。
基金的投资收益是“非线性的”,基金80%的收益,来自20%的时间,你要能耐得住80%时间的寂寞,才能真正赚到收益的80%。
如上图的某“二十倍基”走势,即便是传说中的牛基,也会遭遇不同程度的回撤。
所以,如果回撤在基金经理的现有投资框架下是合理的,我们认为就是一个良性回撤。
比如,今年以来因为市场对于疫情的担忧,节后都有大幅度的回撤,但是如果基金所投标的公司运作正常,不改长期逻辑,那么这就是一个良性回撤,更低的估值反而提供了加仓的机会。
而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相信基金经理,静待花开之时。
回撤正是加仓时
对于长期持有并且业绩较优的基金,回撤正是加仓的时机,应该感到开心而不是懊恼,毕竟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抓住回撤加仓的时机,未来的整体收益也会更优。
因此,各位在投资基金前,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比如一年内,购买的基金下跌多少是可以接受的。
比如,某基金的最大回撤是30%,而自己能承受的风险是持仓下跌15%,那么建议购买50%的基金,剩下的仓位做一些稳健的投资。
最后,再提醒投资者们,今天只是从风险控制角度来讲的,但是投资基金时,仅用最大回撤来衡量一只产品的优劣是不全面的,基金的最大回撤受到市场行情、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对市场的敏锐度和判断力、仓位的控制能力等多方面影响,面对极端恶劣背景下的大回撤,净值能否起死回生也很重要。
因此,相比过度关注最大回撤,要做一名优秀的投资人往往需要在市场恐慌的时候需要保持冷静,跟随理念优秀、风格稳健的基金经理,才是投资人更加需要具备的素质。
文章来源:
二鸟课堂:《基金的最大回撤》
天天基金网:《一名优秀的基民 如何应对基金下跌回撤?》查看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