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基金>正文

基金怎么卖出?

2023-07-14 15:42:46 互联网 未知 基金

基金怎么卖出?

先说说基金要怎么卖,再分析一下题主买入的这只基金,最后纠正一下题主把投资当成投机的这个观念。

一、基金怎么卖

目前比较主流的卖出操作主要有看市场情绪(市场情绪止盈法)、看目前盈利状况(预期收益法)、看估值(PE/PB/ROE)等等。

我个人最推荐的是看估值的方法,因为有理有据,逻辑通顺。其他两种方法太过主观了,只能做辅助参考,不能当主要判断方法。

先说前两种(市场情绪&预期收益)方法,因为都比较简单好理解:

1.市场情绪法止盈

就是凭借自己主观地感受周围人对“股市”的热情,也可以借助量化的各类指标如换手率、新基金发行量、股票开户数等作参考,来帮助判断要不要卖出。

如果你曾经经历过2006-2007年、2009年以及2014下半年-2015上半年的三次大牛市,一定体会过那个时候的牛市中后期,大家对于股市是如何地狂热和追捧。加上最近行情起飞,从微信群还有朋友圈里应该也能感受到“民间股神”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大家对股市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从历史经验中来看,依靠市场情绪来止盈在大牛市中也许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投资者及时“收手”。但是这个方法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缺陷:

(1)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牛市有没有来”是非常模糊、粗糙的,而且市场情绪对于牛市的反应也不够精准。这就会导致我们止盈的时间可能会提前很多,或者滞后很多。

举一个例子,在20230101到20230430这一个小的“牛市”中,上证指数从2440涨到了3280左右,四个月涨幅约(3280-2440)/2440=34%。

由于每个人身处环境不一样,我就借助“股市”和“牛市”这两个词的百度指数来粗略了解普通人对于股市的关注度,百度指数越高说明这两个关键词最近被搜索次数越多,热度越高:

可以看出来,在2023年3月初和5月初这两个高热度的时间段里,都不是点位比较高的阶段,甚至是恰好错过了最适合止盈的期间(4月初)。

也就是说大家对股市的关注热情高涨的时候,可能并不是适合止盈的时间。

(2)即使借助换手率、开户数等可以量化的指标去判断要不要卖,也很有可能卖偏了。

还是上面这段时间里,可以通过下图看到,在3月初的时候涌入了大量的“新韭菜”,新增投资者数量几乎是平常的两倍,反而在最适合止盈的区间里,新增投资者的数量逐渐下降趋于正常:

同样,如果我们借助这个开户数帮助判断是否要止盈,也是不太科学的。

(3)定投的基金,如果不是沪深300这样的宽基基金,该怎么办呢?

题主刚开始定投选择的就是沪深300指数基金,这也是我刚开始定投买的第一只基金。这样的宽基指数基金和大盘的走势有着比较紧密的关系。

但我相信还有很大一部分新手朋友刚开始定投的时候并不知道什么是宽基指数基金,什么是主动基金等等,可能就是找了一只支付宝或者其他基金软件首页推荐的基金来定投的,比如下图支付宝“定投专区”部分推荐的基金,清一色都是主动型基金:

我们把支付宝推荐的前两只基金和上证指数放在一起,就可以发现他们的收益变动和大盘走势并非完全一致(红色和黄色的线是支付宝推荐的基金走势):

还有一些朋友定投的虽然也是指数基金,但是是行业指数基金,比如消费、信息等等,这些行业基金的波动也会有自己的“节奏”:

如果定投的是这些基金,市场情绪对这类基金的参考价值有限,又该怎么卖出呢?这就是“市场情绪止盈”这个方法的缺陷了---应用的范围比较有限。

上面三个缺点都说明了依靠“市场情绪止盈法”不是一个稳定可靠的方法,仅仅只能做为辅助。在历史上的几次大牛市中也许能有帮助,但是不能作为可靠的指标。

2.预期收益法止盈,也有叫做“目标收益法”的,大白话来说就是给自己立个flag--一旦达成了这个flag就卖出止盈。

最基础的就是给自己定个收益率目标,比如10%,只要定投的基金达到这个目标了,不管未来行情如何,马上卖出。

这个方法还有各种衍生操作,比如分批卖出的操作:定投收益达到15%卖出持仓的50%,达到20%卖出原持仓的80%,达到25%就把所有持仓都卖掉等等...

比如回撤止盈的操作:定投收益一路高歌猛进,同时设置10%的“警戒线”,一旦收益停止上涨开始下跌,并且下跌超过10%就马上卖出...

我认为这些方法也都有很多缺陷,最致命的缺陷就是对于收益率的设置。股市很难预测,要预测自己定投基金的收益率就更是难上加难。

比如你在2011年初刚给自己设置了20%的收益率,就遇上了如下图A股经典“长熊”的情形,长达三年的时间里,越定投越亏损,20%的收益率此时就像个笑话。面对这样的行情,你还能有毅力坚持定投下去么?

上面三个缺点都说明了依靠“市场情绪止盈法”不是一个稳定可靠的方法,仅仅只能做为辅助。在历史上的几次大牛市中也许能有帮助,但是不能作为可靠的指标。

2.预期收益法止盈,也有叫做“目标收益法”的,大白话来说就是给自己立个flag--一旦达成了这个flag就卖出止盈。

最基础的就是给自己定个收益率目标,比如10%,只要定投的基金达到这个目标了,不管未来行情如何,马上卖出。

这个方法还有各种衍生操作,比如分批卖出的操作:定投收益达到15%卖出持仓的50%,达到20%卖出原持仓的80%,达到25%就把所有持仓都卖掉等等...

比如回撤止盈的操作:定投收益一路高歌猛进,同时设置10%的“警戒线”,一旦收益停止上涨开始下跌,并且下跌超过10%就马上卖出...

我认为这些方法也都有很多缺陷,最致命的缺陷就是对于收益率的设置。股市很难预测,要预测自己定投基金的收益率就更是难上加难。

比如你在2011年初刚给自己设置了20%的收益率,就遇上了如下图A股经典“长熊”的情形,长达三年的时间里,越定投越亏损,20%的收益率此时就像个笑话。面对这样的行情,你还能有毅力坚持定投下去么?

时隔八年后还是你,很幸运赶上了之前提到的2023年初“小牛市”。吸取了2011年的教训,这次你保守了点,在2023年初设置了10%止盈收益率,结果两个月的时间就达到了目标,你很开心,马上止盈了。

没想到这一轮里市场一路冲到了3200+,本来可以吃30%的收益,只吃到了10%。在后面指数持续上涨的两个月里整天都是对踏空的懊恼。

这样几轮下来可能你都怀疑人生了,到底是高一点收益率好,还是低一点好?到底应该定多少才是合适的收益率呢?所以这就是预期收益法的最大缺陷---我们很难确定真正合适的收益率。

3.看估值

前面说的两个办法比较简单粗暴,都是只看到了表象,而没有考虑实质,所以都有着比较明显的缺陷。下面说说看估值的方法,干货比较多,建议点赞收藏关注三连~

我个人建议基金定投的卖出,主要还是取决于估值。

估值就是为了搞清楚当下的基金到底值多少钱,从而评估当前的价格是贵了还是便宜了、要不要卖出。

定投的基金,价格高了就该卖出,便宜了就该买入,正常价格就该持有,不要去关心市场上情绪如何,也不要关心目前收益率如何。因为价格始终是围绕价值在一定范围里波动的,东西一直卖得贵,市场上总是会有没人接盘的时候,价格就会掉下来;一直卖得便宜,市场上总是会有人慧眼识珠发现了它的价值,价格就会涨上去。

那么估值应该怎么看?怎么通过估值判断要不要卖出?

估值有两个方法,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两个方法本质是相通的,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

用买房做个粗糙的比喻吧,一套售价50万,另一套售价100万,如果不做其他面积、地理位置等等信息的补充,很难下结论说100万的就是比50万的贵。

相对估值法运用在买房上,就是在你要买的区域里多转转,看看这套房多少钱多少平米,那套房多少钱朝向如何,看看去年的或者前年的房价,大概就知道哪套贵,哪套便宜了。

绝对估值法就要做的很精确了,比如去看看开发商拿地的价格一平米是多少,建造成本一平米是多少,再考虑到房价以前和未来的上涨幅度,把所有因素都考虑进来算算这套房多少钱,再去作比较看贵不贵。

绝对估值法包括股利折现模型、现金流折现等方法,比较复杂,大家谈论得不多,在这里也不过多谈及;相对估值法主要看的就是PB、PE、ROE,是大部分投资者都使用并且很直观的方法。

所以下面说说PE、PB、ROE,以及如何用这三个指标来估值。

(1)最重要的估值指标--PE&PB

PE是市盈率,等于公司市值除以当年的利润,计算非常简单。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X倍的PE,就是以现在的价格买入公司股票,假设未来都像今年这么挣钱,需要X年才够我回本。

通过下图茅台的PE变动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开了“上帝外挂”,肯定会选择在2018年年末以24PE的价格买入,此时茅台股价约550元,而不是2018年初以40PE买入,此时茅台股价约750元。很明显,2018年年初的价格贵了:

借助市盈率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目前股票的价格是不是过高,是否应该卖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PB是市净率,等于公司市值除以公司净资产。分子的市值跟上面PE用的是一个数,分母的净资产就公司的账面净资产,从会计上来说就是账面所有资产减去账面所有负债剩下来的部分。

我们已经有了PE来衡量股价和盈利的关系,为什么还需要再多一个指标呢?

一方面,对于一些特殊的强周期型的公司,比如金融、房地产等,他们的营收波动非常大,这就导致计算出来的PE不够稳定。PE自带一个前提:如果未来一直维持目前的盈利水平,现在的股价是盈利的多少倍。如果盈利变动非常大,那么计算出来PE的可信度也要打个问号了。

另一方面,比如在今年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里,曾经盈利稳定的行业,甚至是宽基指数基金的盈利状况都会有较大变动,这样的时候只看PE就有失偏颇了,所以需要PB来辅助估值。

从PB的计算过程就能看出来,使用的分母净资产可以说是一个公司的“家底”了,相比其公司的市值而言,接地气得多。所以PB就用来衡量目前这个公司的市场价是本身家底的多少倍。

(2)评判赚钱的能力--ROE

上面提到的PE和PB都是用来衡量一家公司价格和盈利/净资产之间的倍数关系,更像是站在了一个”静止“的状态去考虑估值。而引入ROE就能让估值的过程更加动态化,也更立体。

这样说好像有点抽象,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通过近三年中证银行的PB可以看出来估值越来越低,而中证医疗的PE则体现出来估值是越来越高:

但是二者近三年的走势却说明中证医疗比中证银行赚钱得多(红线是中证医疗走势):

如果只依据PE和PB来判断的话,可能你看到医疗高估就早早卖了医疗基金,那么后面的收益都踏空了;也可能看到银行低估不停买入银行基金,结果越买越亏。

但如果你了解一点财务投资知识的话,一定听说过鼎鼎有名的“杜邦分析法”,以及其核心ROE指标。

ROE是净资产收益率的英文缩写,是最有综合性的用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指标。

现在再来看看ROE,就能发现最近三年里医疗的盈利能力是上升的趋势,而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在下降的: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PE、PB显示的高估不是真的贵,低估也不是真的便宜。

因为现在医疗体现出来的高股价,包含了市场对于未来医疗会有更高盈利的一种期待,所以估值不断抬高,但是价格却没有变贵;

而现在银行体现出来的低价,也是市场对于银行下降的盈利能力的一种反应,所以估值就算已经很低了,未来还是有可能会降低。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引入ROE让估值能动态化,也更加立体的原因。

(3)怎么通过PB/PE来判断估值高还是低?

以上我们已经掌握了估值的原理和计算,那我们取得了一个PE或者PB的数,怎么能够知道目前的算不算高呢?

就像前文提到的买房的例子一样,可以有两个思路:

一个是对比一下历史上这套房子挂出的价格是多少,也就是对比历史上PE/PB的百分位。现在各个基金APP都有百分位可以供参考,一般而言使用30和70分位值来帮助判断目前的PE/PB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另一个就是通过对比周边小区的房子都卖多少钱来看这套贵不贵,也就是看看自己买的基金和类似公司、类似行业的相比,估值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但是因为行业之间差距比较大,口径不好统一等原因,很难找到合适的比较对象,所以这个方法只适合在估值超出正常范围太多的时候使用。

比如现在中证医疗的PE接近110,对比起大盘的16PE,真的是高了太多,所以我建议一定不能再此时追高进场,可以适当考虑分批止盈。

二、未来可以怎么做的更好

以上说了我比较推荐的通过看估值来止盈的方法,但是仍然要在此基础上做一些补充:

(1)估值虽然是比较好的工具,但是估值无法做到精确完美。如果估值真的是完美的,那么所有研究估值的人都可以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可这种情况从未出现过,未来也不可能出现。

但是估值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比较好的交易逻辑,以及一个比较可靠的买卖区间,比闭着眼睛随缘买卖强多了。剩下的部分,就要靠自己长久的投资经验积累以及不停给自己做“心理疏导”,才能取得更好的收益。这大概也就是常说的“挣自己能力范围以内的钱”吧。

(2)虽然前面谈到市场情绪法和目标收益法都有自己的缺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两个办法也能一定程度上弥补一些估值法的缺点。

在大牛市中,估值法能告诉你当前的基金已经进入高估区间了,但是高估到什么程度呢?比如利用市场情绪法,就能对当前的市场热度有一定的认识,辅助判断该不该卖出了;

比如利用合理的回撤止盈法,就能帮助你尽可能多地吃到牛市的好处,同时避免了更大程度地损失~

二、题主买入的“农银新能源主题”如何?

我一般分析主动基金就是三个思路,先看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给自己找一个锚。

然后再看基金经理是谁,任职年限长短、从业期间回报以及基金经理主要的能力圈在哪里;

最后才是看基金的业绩表现、持仓、风格、业绩规模和主要投资者构成情况等等。(给自己立个flag,抽空写写我的分析思路为什么是这样的~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

题主买入的农银新能源的业绩比较标准是65%的中证新能源。这个指数目前估值适中略有一点高了,最新PE是35倍左右,但是ROE只有7.4%比较低。消费行业的ROE在24%左右,但是PE和新能源差不多,所以个人观点,新能源目前的估值不适合入手:

2. 再来看基金经理赵诣,从业年限只有3.62年,比较短。在管基金5只,任职期间业绩表现如下:

其中农银新能源的年化回报达到了107%,可以说表现非常不错。这只基金也正是从赵诣接手之后收益才一路向上的,图里红框部分就是他上任之后基金的表现:

但是考虑到基金经理上任时间比较短,可以参考的数据不多。行情又赶上疫情之后的一路起飞,最大回撤达到了28%说明基金波动较大,未来的情况还不明了,不建议现在盲目跟风入手。

3. 基金其他信息

基金目前规模在20亿元左右,成立时间不到五年。有意思的是,在今年6月之前,这只基金的规模只有两亿左右。在Q2之后,规模突然暴涨:

而与此对应的是基金在同时期的在同类中的业绩排名:

再考虑到这只基金的投资者结构(主要是什么人买)基本都是散户:

这肯定不是巧合。我大胆推测,就是散户看到这只基金突然“异军突起”,排名也突飞猛进之后加大了购买力度,所以导致基金规模猛增。

这也是非常标准的散户心态---什么涨的好就买什么。

上一个典型就是诺安成长混合,因为重仓半导体业绩暴增而上了热搜,基金规模扩大非常快;而当市场回归冷静的时候下跌也很严重,当时怎么涨上去的,现在就怎么跌了回来(红线是诺安成长混合的业绩表现),现在已经跌回了6月份暴涨前的水平了:

3. 这也过渡到第三点,我想要给题主的一些建议。

首先,买基金不要搞投机。除了净值确认的时间是以当天收盘价为准,光是手续费就够你扒层皮。如果想玩短线投机的,出门左转ETF比较适合;

买入了之后不要想着天天看净值变动,一遇到波动就想跑。投资也是赚钱,赚钱没有那么容易,首先心态上就要稳住。

其次,不要冲动消费。买件衣服都要淘宝货比三家,买基金也一样。多看看基金经理表现、基金的基本情况、目前的估值高不高,再决定要不要出手。否则就是纯粹白给。业绩不能代表一切,前车之鉴参考诺安成长混合。

最后,题主既然已经入手了,金额也不大,现在卖出手续费又很贵,正好赶上上周五的大跌,所以有亏损是很正常的。建议你持有一段时间看看,如果后期涨回来了,估值比较离谱了,再考虑卖掉。

对基金投资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 @辛辰 或者我的同名公众号‘辛辰笔记’,在那里有我的十万元基金投资实盘,践行投资理念。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