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债券基金亏损了,我该怎么办?
最近,不少债券型基金都出现了下跌。据万得数据显示,5月以来短短三个交易日,短期纯债基金平均收益率下跌了,中长纯债基金平均收益率也下跌了0.19%,其中最高跌幅达到了1.23%。(数据来源:20230501-20230510)0.04%
对此,不少南粉就比较奇怪:
债券一般就是上市公司打的“欠条”嘛,那到期上市公司就应当按时还本付息啊,未来的收益按理说是比较确定的,为什么债基还会跌呢?
那今天小南就跟大家具体聊聊~
债券的赚钱之道
要搞清楚债券基金下跌的原因,我们就不得不一起看看债券的赚钱之道。
一般来说,债券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个:第一是票息收入,也就是赚融资方的钱。大家都知道,债券就是发行者为筹集资金发行的、在约定时间支付一定比例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有价证券。举个例子来看,假如以100元的单价买入1年期、票面利率是2.5%的债券,那么只要债券不出现兑付困难,持有到期之后就会获得相应的利息。
第二是资本利得,即赚交易方的钱。比如我们花100元买入债券,遇到债券行情好,债券价格上升的时候,我们以120元的成交价卖给对手方,从中赚取20元的差价,这就是资本利得。一般来说,债券的这部分收益会随着市场行情波动而产生相应变化。
债券产生亏损的原因
俗话说“盈亏同源”,了解了债券的收益来源之后,债券产生亏损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
01
首先,信用风险带来的票息收入波动。假如你买入一个企业债券,但不幸遇到该企业经营不善,产生重大亏损,就很有可能出现无法兑付本金和利息的情况。
02
其次,利率波动导致的债券价格调整。一般来说,债券价格和市场利率呈现反向的跷跷板关系:当资金供给收紧,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的价格也就会有所下降。
我们也举个例子来看,假如小王买了一份面值是1万的债券,期限是2年,每年利息是5%。但在第二年的时候,央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市场利率上升。这时,市场上流动的资金就少了,要想借到同样多的钱就需要更高的利息。那么,同样的一份债券,年利息上升到了10%。而小王此时又比较缺钱,需要卖掉债券换取现金。这时候他就无法按照面值卖出债券,因为他的债券到期收益率低,大家更愿意去买市场上新发行的利率为10%的债券。因此,他不得不进行降价处理,保证新买家的收益率也有10%。
这就是利率上升带来的风险:利率上升,已买到的债券一定程度上就会”贬值“。
近期债券亏损的具体原因
听到这里,可能大家对债券会出现亏损的原因已经有了一定认识。我们再以市场利率的参考标准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例来看看近期市场的表现。
从4与30日起,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51%涨到2.66%,短短几天上涨。(数据来源:英为财情,20230430-20230511)超6%
而国债收益率上涨,债券价格也就相应下跌,那债基的收益自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亏损。关于近期债市下跌的具体原因,南南也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前期债市积累了较大涨幅。今年以来国债收益率曲线大幅下行,尤其是中短端下行幅度较大,存在机构为了获利出售持有的资产,导致债券价格出现暂时回落的情况。
第二,两会即将召开,市场对刺激政策出台的预期上升,带动风险偏好的回升;
第三,供给增加,包括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供给的增加,对配置需求产生一定冲击。
当前持有的债基要不要赎回?
总的来说,当前债券市场整体有所调整。
那么面对债基收益的短期波动,我们持有的债券基金是否要赎回呢?
对于这个问题,南南也不能给出肯定的回答,毕竟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但是在决定卖出之前,南南希望大家思考2个问题:
01
首先,当前债券基金的波动是否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对于很多低风险的投资者来说,如果当前波动已经超出个人风险承受能力,那就可以考虑赎回至一些货币或者银行存款中进行避险。
但是如果风险承受能力较高,那就不妨再等等,毕竟基金投资注重长期持有。以债券型基金指数为例,短期来看,确实有的下跌(数据来源:wind,20230501-20230510),但是拉长时间来看,债券收益指数整体是向上的,近10年上涨了(数据来源:wind,20100510-20230510)。0.1%67.44%
而且当前的宏观经济和政策背景依然有利于债券市场,虽然短期内市场有波动,但资金面宽松环境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继续大幅上行空间不大。因此如果不想折腾,频繁交易增加手续费,那就不妨放宽心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02
另外,如果卖出又觉得当前货币基金整体收益较低,那就需要考虑有没有合适的替代品。
就替代品来说,需要明确的是债券类基金即使出现波动,但整体风险仍是低于股票型基金的。从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指数过去十年的走势就可以看出,一般股票型基金跌宕起伏,波动较大,而债券基金指数则平稳缓慢增长,整体波动较小。
数据来源:wind,20100511-20230511
因此,如果仅仅是由于债券型基金较小的风险波动而转而投资股票型基金,这种想法南南是不建议的,毕竟这无疑是在间接放大投资的风险。当然了,如果是出于股债均衡配置的角度进行投资就另当别论了。
风险提示:上述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不发生变化或更新,不代表本公司或者其他关联机构的正式观点。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基金投资需谨慎。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