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基金>正文

如何挑选合适的基金产品做基金定投?

2023-07-15 04:28:41 互联网 未知 基金

如何挑选合适的基金产品做基金定投?

作为一个定投了10年的人,走过了不少弯路,和大家聊聊我定投选品种的经验和思路。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定投和一次性投资选择基金品种的思路是不一样的。一次性投资很讲究择时,定投对择时的要求较低,在选定投品种时主要考虑产品本身,其次是市场环境。

归纳起来,选择合适的定投产品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准:

一、选合适类型

一说到选定投品种,市场上主流的看法是基金定投就该选择波动性大的品种,定投货币型、债券型基金没有意义。我不赞同这种说法: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尽相同,一个极端保守的投资者,就是不想承担风险,选择定投货币基金作为储蓄方式何错之有?所以,这里题主的问题是“如何挑选合适的基金产品做基金定投”,合适与否是一定要从不同投资者自身风险承受力出发的,要先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其次才是选择合适的类型及构建合适自己的定投组合。当然,考虑到定投这种方式对风险已经有较大的降低作用,所以每一类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都可以选择比自己风险承受力相对高一点的品种,或者说在构建定投组合时都可以适当加入一定比例高风险品种。

基金可以按投资范围的不同分为货币型、债券型、混合型和股票型四大类。保守投资者可主要配置货币型和债券型基金品种,并根据投资期限及具体风险承受力加入适当比例的偏股型基金品种。稳健型投资者可以投资债券型和偏股型品种,进取型投资者可以集中投资偏股型品种或另类投资者品种。

除了从自身风险承受力出发、按投资范围选择合适类型外,我们往往还面临另一个特别重要的类型选择: 到底是选择主动管理型基金,还是选择被动指数型基金?

民间主流的声音认为定投应该选指数型基金品种更好。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巴菲特就经常奉劝普通投资者选择指数型基金,因为多数主动管理型基金跑不赢指数。既然业绩跑不赢指数,管理费率还比指数型高,还时不时出现基金经理变动情况,自然选择指数型更好。但是实际上在A股并没有那么简单。实际上,如果从长期业绩来看,不少A股市场的主动管理型基金是跑赢指数的,因为A股市场交易者的构成中,散户占多数,这和美股机构占多数是不一样的。在散户是主要交易中的市场中,机构投资者还是体现了更强的专业管理能力,可以打败散户实现超额回报。而美股这种机构相互博弈的市场,想战胜彼此很难,因此选择指数型基金更有意义。所以,我的观点是希望长期省心省力的“懒人”型投资者,优先考虑经历过长期牛熊检验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找到中国的“巴菲特”是更理想的选择。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的基金业也已经有自己的“巴菲特”。

而专业且有精力的投资者,可以优先配置指数基金,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来实现超额收益。所以到底是选被动还是主动,和投资者自身的情况相关,对市场有较强判断力的投资者选择被动型基金有望获得更高收益,而希望省心投资则可以选择主动管理型基金。

当然,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选择主动管理型的好处是管理成本低,但也可能看错人或基金经理业绩变脸的风险,选择指数型的好处是不用看人脸色但是缺点是市场研判能力、动态调整能力要求高。 如果难以抉择,同时配置主动型和被动型是比较理想的方式。

二、优选成长性好的产品

许多人把波动性大列为定投选择的第一标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波动大不是关键,关键是是否能够向上波动,如果主要是水平波动或向下波动,那么不赔钱就不错了,更别提赚钱了。所以向上波动的能力,其实就是我们说的成长性、增长能力,涨的好的基金去定投,自然更容易赚钱。

那么,怎么选择成长性好的基金呢?

先说常见的错误方法,就是根据过往业绩来选。台湾的教授发明了一个方法,叫“4433”选基法,具体有四个标准:

A. 最近1年收益率排名在同类型基金前1/4;

B. 最近2年、3年、5年及今年以来收益率排名均在同类型基金1/4;

C. 最近6个月收益率排名在同类型基金的前1/3;

D. 最近3个月收益率排名在同类型基金的前1/3;

这个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

首先,这个方法选基金容易受短期业绩影响,比如某个基金之前一直表现平平,突然最近半年逆袭,这个时候它的近1年、近2年、近3年业绩也会看起来不错,然后这个时候你用4433方法就把这个基金选出来了,你会觉得它看起来很完美。但是实际上如果庖丁解牛,你会发现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屌丝逆袭”,只是短期靠运气带动了短期和中长期业绩看起来很好,但是时间再长一些可能又发生变化。另外一个更大的缺点是:你再过一个月用同样的方法选出的所谓好基金已经不同,如果再过来半年,甚至可能大部分都不一样。那么这个方法还值得信赖吗? 如果是好基金,不应该有稳定性吗?怎么能过几个月就变呢? 其实背后的原因就是因为短期业绩在这个体系中的影响太大。所以,更科学的方法是分年去评估一只基金的业绩稳定性。比如,我们在2018年的3月份这时间去评估一只基金优劣,那么可以分别看下他在2014、2015、2016、2017这市场环境大不同的年份中的表现,看看是否能够适应不同市场风格变化长期业绩优异,还是风格稳定长期业绩优是

第二,这个选择方法忽略了基金经理可能会变更。选出来的基金业绩方面不错,但是实际上在前不久可能刚换了基金经理,那么你看到的它的业绩好实际上和现任基金经理没多关系。其实分析的核心应该转移到现任基金经理到底管理能力怎么样,而不是用4433法去衡量这只基金过往看起来有多美。

第三,这个方法可能一只基金也选不出来。因为这个选择方法是比较苛刻的、甚至是死板的,尤其是对短期业绩的要求,往往导致某些时间点选不出品种。这就有点像选美女,如果每个部位都以高标准来筛选,最后你发现一个美女都选不出来一样。实际上,近1年及以内的短期排名,只要能近前1/2就算不错的,所以这个方法应该放款筛选标准,尤其是在短期业绩方面。

就初选时标准过于苛刻这个问题,我反对排名第一的@云踪者 三大标准中的“成立以来最大回撤20%以内”这一标准。这个标准太苛刻了:偏股型基金如果遇到2008年、2015年股灾这样的系统性重大风险回撤20%以上实在太正常了,2015年股灾时权益类回撤最小的公司东方红资管也超过20%了。而另外一条“成立以来年化20%“也过于苛刻——从2009年1月开始管理兴全社会责任的傅鹏博老师,到2018年离任时在同类基金中排名第1/208,年化收益率也就20%,按照这个标准也干掉许多好基金,容易把一些成立时间点好、受益于市场系统性上涨的基金选进来,而那些成立于市场高点的基金就会吃亏很多。

接下来说一下筛选的具体标准(先说主动管理型基金,被动指数型稍后讨论):

1、业绩。刚才说了这么多根据业绩筛选的缺点,并不是说业绩不重要,而是说没那么重要。业绩的筛选是初选的第一步,自然要放宽一些,就好比公司招聘员工,不能一开始就要规定研究生学历,规定本科就够了,然后再通过能力等因素来进一步筛选。这里,相比一般方法看短期、中期、长期业绩,我更喜欢按年看业绩稳定性及风格,并且更看重长期业绩表现。具体筛选环节,可以把4433法放款条件,初步筛选出品种,同时再加入业绩稳定性、最大回撤等因素,筛掉一些业绩稳定性特别差、最大回撤控制差的品种。

2、基金经理。实际上基金经理才是基金的核心,对于基金的成长性评估,实际上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