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基金>正文

中美私募基金对比

2023-07-16 01:28:18 互联网 未知 基金

中美私募基金对比

从平均数据来看,中国私募基金平均每只规模为1.71亿人民币(相当于0.25亿美元),美国私募基金平均每只规模为18.82亿人民币(相当于2.77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11倍左右;中国私募管理人的平均规模为5.29亿人民币(相当于0.78亿美元),美国私募管理人的平均规模为188.55亿人民币(相当于27.73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32倍左右。国内单只基金规模和管理人平均管理规模与美国都有较大差距。

管理规模超过100亿人民币的大型私募机构数量也远落后于美国。中国超过100亿元的私募机构只有233家,占比2%;而美国为734家,占比27%。由此可见中国私募基金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私募巨头方面,中美对比也是相形见绌。截至2013年6月底,KKR集团管理的总资产835亿美元,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黑石集团管理的资产总值为4496亿美元。而中国私募截至8月底,管理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的私募共233家,千亿级别的私募少之又少。

2.品种类型:美国私募基金的业务和形式呈现多元化

美国私募基金的类型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对冲基金、PE基金、VC基金,房地产基金,还包括资产证券化基金、流动性基金等,其中对冲基金和PE基金占大头。中国的私募基金主要分为四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创业投资基金和其他私募基金,品种及形式相对单一,还需进一步细化,私募基金的业务也需要不断的创新。

具体来看,美国私募基金数量最多的是证券投资基金(对冲基金),总资产为4.57万亿美元(31.08万亿人民币),占比55%;其次是股权基金总资产1.83万亿美元(12.43万亿人民币),占比22%。中国恰恰相反,中国私募证券基金的规模是2.4万亿人民币,占比20%,私募股权基金的规模是7.5万亿,占比60%,股权基金才是中国私募行业的老大,与美国正好相反。整体来看,美国私募证券基金(对冲基金)的规模是中国的13倍以上,差距十分悬殊, PE基金总规模与中国差异并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冲基金即证券投资基金主要投资衍生品,可以投资股票,债券,CDs以及众多稀奇古怪的衍生品,杠杆高,并且对冲基金还可以使用各种策略满足投资的需求,从事高频交易,当然,只投资股票的基金也可能是对冲基金。时至今日,美国仍占据对冲基金行业的“多重最”,最大对冲基金公司所在地、最多管理资产、最多对冲基金数量等等。中国的证券基金大多是传统股票多头,受多种因素影响,衍生品的应用还有限。

3.集中度:美国更高,头部效应显著

美国前十大对冲基金管理人的资产净值占整个私募基金行业20.8%,风险敞口占整个私募行业的41.9%,平均每家对冲基金管理净资产达到1400亿美元,管理的总资金规模平均可达到4000亿美元以上,而中国最大的证券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不过几百亿人民币,集中度也较低。

美国的私募基金行业是一种超越投行和共同基金等传统金融机构的高级金融业态,被誉为华尔街王冠上的明珠。目前国内数量庞大且集中度较低的私募基金行业,未来可能会经过行业洗牌淘汰大部分市场参与者,最后留下一批竞争力较强的私募机构,行业集中度提升。

4.投资市场不同

美国大型对冲基金地区敞口67%在北美,33%在其他地区。PE基金控制的投资组合公司总资产价值在美国为43000亿美元,占67.1%近七成。中国的证券及股权在国外的布局相对比较少。

5.资金来源:养老基金是美国私募基金的最大份额持有者

养老基金是美国私募基金的最大收益所有人,占25.3%,全部持有份额达到16970亿美元。而私募基金本身(包括FOF、基金管理人出资及跟投基金)占20.2%,持有份额达到13550亿美元。而FOF背后的出资人主要是养老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为主,个人投资者仅占13.9%的基金份额。看来,养老基金是私募基金最大的基石投资人。机构投资者在PE基金中的持有份额更加集中,其中养老金占33.4%,私募基金(FOF为主)占21.8%,个人投资者仅占8.8%。

6.注重避税,注册地一半在美国一半在避税港

避税港在美国私募基金注册地中扮演重要角色。美国私募基金的注册地(按照净资产计算),一半在美国本土(49.7%),一半在开曼、爱尔兰、维尔京、百慕大等著名的避税港。相比美国PE基金,美国对冲基金注册地更青睐避税港。规模在5亿美元以上的对冲基金更青睐开曼群岛(55.4%),超过美国本土(31.5%)。而管理资产20亿美元以上的PE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更青睐美国本土(63.3),开曼群岛占到30.7%,英国占2.3%。

三、中国私募落后美国的主要原因

通过数据对比发现,目前中国私募基金的发展与美国还有较大差距,管理规模远低于美国,类型/形式/工具/策略也相对单一,全球布局存在限制,投资市场相对封闭,投资者主要以高净值客户为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国的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阶段及程度不同。

从时间来上看,美国证券行业从萌芽到至今已经拥有一百多年历史,反观中国证券行业,起步至今仍旧不满30年,美国私募基金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而我国私募基金则更是新生事物,阳光私募基金才约10年的历史,仍处于发展初期,资本市场规模和美国有差距;同时美国资本市场全球布局,中国私募基金目前主要做中国市场,投资品种比较单一,衍生品市场发展偏缓慢,风险对冲工具单一,资金出海困难,无法全球配置,同质化竞争激烈,管理人的投资策略和基金类别目前难以满足投资者全方位的配置需求,这都制约了中国私募基金业的发展,所以总规模及质量显著低于美国也是必然的。此外,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金融资产在全球领先,并且居民早就形成了将金融资产交给专业机构打理的理念,国人的投资理念还停留在固定收益阶段,中国的投资人对私募认同还需要时间。

四、中国私募证券基金发展历程

与国外相比,我国私募证券基金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以2004年为界,在此之前,私募基金基本处于地下生长阶段,自2004年以后步入阳光化发展阶段,近年来,中国私募基金得到了快速的增长。总体而言,我国私募基金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五、中国私募基金未来发展趋势

不过中国私募目前落后于美国这只是一个过程,是暂时的,不是结果。展望未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放开,政策的健全,投资者的成熟,中国私募无论是在发展速度、规模、结构,还是产品类型、投资者结构都会有量与质的显著提升。

1.成长空间大

中国私募作为后起新秀,成长空间大。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二位,国内高净值人群也在不断扩大,他们所掌控的财富越来越多,对资产稳健增值的需求越来越大,资产配置方式也将越来越多元化,这为国内私募基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其次,中国经济目前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无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资产全球化配置、创新创业等都离不开私募基金的支持与参与。

2.多元化、全球化

自从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领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纷纷开展多元化的策略,不断丰富私募产品。有能力的PE机构纷纷开展对冲、债券、资产证券化、FOF等私募业务,而对冲基金也在VC、PE方面积极拓展,协同发展。提供综合的另类资产解决方案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做大做强的核心策略。另外,领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建立网络,通过本土化团队,在全球各主要资本市场寻找投资机会,更好满足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

中国的私募基金类型目前相对比较单一,大多数私募基金管理人从事同质化的竞争。从全民PE,到全民VC,再到全民新三板,大多数私募机构都是在跟风操作。导致产品周期性强,波动较大,投资靠运气,而不是依靠主动管理能力。中国领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需要在多元化投资策略和全球化策略方面未雨绸缪,加快布局,丰富私募基金类型,差异化竞争,创造价值,满足不同层次市场需求,以应对未来来自海外的竞争,以及到海外去竞争。

3. 头部化,集中度提升

中国当前私募基金的分散度还比较高,主要是资管行业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监管政策也在逐步完善中,投资是一个中长期时间窗口下,才能反映出投资机构投资水平的优劣,因此私募基金管理人当前还处于群雄逐鹿的状态。相信随着时间窗口的拉长,投资者的成熟,能够更有效的观察到各家投资机构的投资风格和投资收益后,整个私募管理行业的集中度也将上升,诞生出类似美国KKR、黑石这样的私募巨头,这是私募行业发展不可避免的方向。这两年私募行业在存量行情下,已经开始洗牌,资金向头部私募集中趋势明显,中小私募要么有特色要么有能力,否则都在持续淘汰行列。

4.机构化

美国私募基金的出资人主体主要是各种类型机构投资者(包括养老基金、FOF、主权财富基金、非营利组织、保险公司、银行等),个人投资者仅占13.9%的基金份额。美国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正是得益于美国养老基金于上世纪70年代允许配置私募基金。可以说以养老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是私募行业发展的稳定器和基石。通过这些机构投资者在VC、PE、房地产、对冲等基金的长期、连续的配置,有效促进了美国的创新创业、企业公司治理的提升和价值发现。也为养老基金提高收益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相比之下,中国私募合格机构投资者暂时还没有取得突破,目前主要以高净值客户为主。没有长期的有耐心的合格投资者,私募基金行业发展难免大起大落,难免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束缚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中国的养老基金目前还无法在私募基金配置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与美国私募生态最大的差距。未来随着相关政策逐步完善,私募的出资人也将逐渐过渡到机构主导。查看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