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基金上演发行魔咒,两年后爆款八成告亏、小基金却大涨
基金行业一直有着“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的说法,这一发行魔咒在近两年再度上演。
犹记得2023年一季度,市场延续了2023年的上涨态势继续高歌猛进,其中上证指数一度站上3700点,投资者纷纷“借基入市”,“日光基”、爆款基金频现市场。这也成为基金“好发不好做”的代表时间点。截至目前,成立在2023年一季度高点的基金中有六成收益为负,部分产品的基金净值接近腰斩,19只百亿级爆款基金中有15只的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今,两年时间飞逝而过,基金发行市场从“好发不好做”来到了“好做不好发”的一端。据Wind数据统计,2023年1月新成立基金59只,募集规模407.3亿元,为近三年第二低的月份,即使2023年以来股市反弹迅猛,基金发行市场似乎仍处于“倒春寒”之中。
好发不好做,15只百亿爆款基金收益告负
2023年2月18日,牛年首个交易日,A股主流指数集体高开,其中上证指数站上3731.69的阶段高点,把市场热度推上高潮。
市场的持续走高带动了新基金发行,据Wind数据统计,2023年一季度共成立了419只基金,合计发行规模1.07万亿元,占到了全年的36%,成为近两年基金发行规模最高的季度。
随着资金持续涌入基金发行市场,基金公司也开始顺势营销,爆款基金频现市场。2023年一季度,全市场共诞生了19只百亿级基金,其中5只更是达到了150亿元上下,分别为史博管理的南方兴润价值、王明旭管理的广发均衡优选、冯波管理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吴渭管理的博时汇兴回报。其中,冯波掌舵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更是一日“吸金”近2400亿元,创下公募基金历史上的天量认购纪录。
彼时的基金发行市场如日中天,但也恰恰是“好发不好做”的代表时间点。随后,股市陷入长达两年的震荡,这些成立在市场高点的基金也命运多舛。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2月3日,上述419只成立在高点的基金中有265只收益为负,占比约六成,爆款基金的管理规模更是增加了管理难度;19只百亿级爆款基金中有15只的基金净值低于1元,占比近八成,基金规模也随之大幅缩水。
例如,仅2023年1月8日,市场上就成立了三只百亿级爆款基金。其中,首募规模最大的一只在一季度迅速将仓位提升至90%以上,随后遭遇市场回调,两年多来亏损了约17%;另外一只由于重仓白酒、新能源等回调幅度较大的赛道股,两年多来亏损了约37%,基金规模从100亿掉落至50亿元左右。
再比如,另外一只首募规模80亿左右的基金,自2023年1月成立以来收益率约-48%,基金净值接近腰斩,在同期成立的基金中排名末位,基金规模也掉落至20亿元左右,迫于业绩和规模压力,该基金已经在去年三季度更换了基金经理。
某第三方基金评价人士向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震荡市或者下跌市,对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考验更大。“在市场连续上涨的环境中,很难区分净值增长究竟是来源于市场的贝塔,还是基金经理的阿尔法,只有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但他也表示“应该客观看待爆款基金业绩”,高点成立的基金赚钱难度更大,也要看到相对沪深300指数、相对业绩比较基准,不少爆款基金仍有超额收益,甚至逆市取得正收益,这都体现了公募主动管理和获取阿尔法的能力。据Wind数据统计,上述19只发行在2023年市场高点的百亿级基金中,截至目前4只取得了正收益,7只跑赢了业绩比较基准。
多只小规模基金逆市突围
在爆款基金纷纷折戟的同时,却有同样发行在市场高点的小规模基金逆市突围,在这两年做出了相当优异的业绩。
例如,成立于2023年1月20日的创金合信数字经济是一只发起式基金,首募规模仅有0.26亿元,基金管理人自掏腰包1000万元才得以成立。但近两年来,该基金却上演了一出经典的逆袭,截至2023年2月3日,该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高达62.79%,跑赢业绩比较基准85.99%,基金规模在2023年末已经增至47.66亿元。
具体来看,该基金主要收益来源于2023年,基金经理在周期和成长上不断调整寻找机会,挖掘到了斯莱克、四川美丰、建民集团等多只小盘牛股,仅2023年就获得了68.10%的收益率,基金规模也水涨船高,自从2023年起持续增加。
再比如,丘栋荣管理的中庚价值品质成立于2023年1月19日,首募规模27.95亿元,这在百亿爆款基金俯拾皆是的2023年并不出众。但在两年多后的今天,截至2023年2月3日,该基金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高达60.40%,基金规模在2023年末已经增至67.05亿元。
与此同时,近两年来,丘栋荣也已经成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基金经理,截至2023年末的管理规模为314.34亿元。
此外,韩创管理的大成产业趋势、池陈森管理的安信医药健康、王斌管理的华安聚嘉精选、周海栋管理的华商甄选回报等等,都是发行在2023年一季度高点,但是仍然逆市取得不错收益的基金产品,成立以来的累计收益率均超过了30%。
好做不好发,爆款基金后遗症持续反噬
如今,基金发行市场已经从“好发不好做”回到了“好做不好发”的一端。
在2023年市场调整的背景下,公募基金全年新成立产品1446只,募集规模1.49万亿元,创下近三年新低;即使2023年以来股市反弹迅猛,基金发行市场也仍处于“倒春寒”之中,其中2023年1月新成立基金59只,募集规模407.3亿元,为近三年第二低的月份。
对于为何市场回暖,基金发行却仍较为冷清,上述基金评价人士向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直言,“这或许也是2023年高位发行了大量爆款基金的后遗症。”
“前两年的结构性牛市造就了‘炒股不如买基金’的神话,在基金公司、渠道、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下,大量投资者抱着高收益预期‘借基入市’,疯抢爆款基金,却连续两年都未能回本,这对公募基金行业信誉的伤害是很大的,投资者‘借基入市’的信心大幅受挫。”上述人士表示。
上海某大型基金公司策略分析师则解释认为,按照行为金融学的规律,在经过一段长时间市场下跌后,即使市场反弹,投资者往往会在回本后选择止盈,落袋为安,然后持观望态度,等待市场第二波上涨再择机入场。目前市场正处于第一个反弹阶段,投资者观望态度仍然较为浓厚,这也是今年未能出现基金发行开门红的原因。
但他也指出,如果市场能持续反弹,基金发行市场应该能重新回暖。在此之前,基金行业或许应该提前思考,当新一轮行情到来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看待爆款基金,如何破解基金“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的恶性循环?“我们看到基金行业正在从过去倚重新发逐步转向持营,特别是在市场不确定性较强、观望情绪浓厚的时候,更需要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和投资者陪伴服务,帮助大家克服追涨杀跌的人性弱点。”
责编:桂衍民
校对:李凌锋
特别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