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为什么要买基金?
最近看到一个数据,2023年到目前为止新进入基金市场的群体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52.9%,新基民中90后甚至是00后占据了大半江山。
很显然基金已经成为普通投资者重要的选择之一了,有很多人是看到朋友买基金赚了钱也想跟着一起买,但对于为什么要投资以及为什么要通过基金来投资并没有很明确的概念,今天就来跟大家讲一讲。
相信大家都经常会听到一个词——物价飞涨,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物价飞涨在经济学中有一个专业名词,大家也都不陌生,那就是通货膨胀。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数量过多;资源数量有限,需求增加但供给跟不上;还有就是成本的上升。
根据70法则,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下,按70除以3%的通货膨胀率计算,70/3≈23,也就是23年以后,你的钱只值现在的一半。
这个神奇的70法则(Rule of 70)其实是经济学里的一个古老规律,是估计复利的捷径,用来评估在当前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下,物价需要花费多长时间能够翻一番。
也就是说假设资产每年贬值1%,70年贬值50%。因此当我们的通货膨胀率达到3%的时候,70除以3,也就是23年左右你的购买力降低一半。
在70法则之外,还有一个72法则,用来专门计算资产增值的法则,以1%的复利来计息,经过23年以后,本金会变成原来的一倍。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的投资水平可以达到10%,那72/10=7.2年我们的资产就会翻一倍。大家可以算算自己的投资水平大约几年可以将资金翻一倍。
再回到通货膨胀率,主要通过CPI来衡量,也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按照近几年国内的统计,CPI的年增长速度基本在2%~3%之间,也就是说物价上涨的速度是每年2%~3%。
那么,按理说当我们购买的理财产品或者投资的收益率跑赢CPI的增长速度,就算跑赢通货膨胀了。
但是,如果想要更好的生活品质,实现各种“自由”,小到“车厘子自由”,大到“车子自由”、“房子自由”,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跑赢“可选消费通货膨胀率”。
任何一个社会,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的价格增长速度一定是大幅度高于CPI的,因为整个社会都需要这些资源,大家相互竞争就会推高这些资源的价格。
这些稀缺资源的增速,通常和M2的增速有关。M2指的是广义货币的量,流通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加上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它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近几年M2的同比增速保持在8%~9%之间。
普通家庭面临的通货膨胀率介于这两者之间,基本在3%~9%之间,因为我们的消费其实是由必须消费和可选消费组成,日常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我们可取中值的话,大概就是6%左右。
那么哪些资产能够抵抗通货膨胀呢?从过去来看主要有三类:人力资产、房地产、金融类资产。
人力资产对于年轻人来说很重要,好的学历、好的工作,都能大大提升人力资产的长期价值。
年轻人最快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一定是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企业一同实现成长是积累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最佳捷径,所以一定要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再谈其他。
谈到房地产,我们负责这个行业的研究员就要多说两句了。
在过去的10余年间,房地产承接了很多重要的投资行为目标,很多投资人也确实赚到了钱。但是在过去的三年里,房地产迎来了国家层面的严格控制。
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房价均出现了连年回落。一个是中国城镇化已经迈入60%的关口,需求没有之前那么大;更重要的是各地政府通过因城施策实现房住不炒的目标。
像今年年初的深圳楼市,短时间房价出现较大波动,深圳政府立马通过限制购房资格、提高贷款比例等多项措施进行房价控制,因此国家意志层面来看我们普通人想通过房产实现优质投资难度比较大了。
接下来就是我们普通投资者可以接触到的金融资产了,我们经常能接触到的就是银行定期储蓄和银行理财。
银行储蓄,现在两年期的定期存款大概就是2.25%左右,收益率基本是和余额宝持平了,投资价值可见一斑。
银行理财,现在银行理财收益水平大概是4%左右,需要锁定一定期限,离我们刚刚说的6%的实际通货膨胀率还有50%的差距。
总的来说银行储蓄和理财产品都是主要投资债券类品种,安全性不错,但长期收益是比较低的,单靠银行储蓄和理财产品,比较难跑赢通货膨胀。
信托类产品,同样主要是以债券类为主要投资品,前几年的投资收益大约可以维持在7.5%的水平,但是今年以来已经降至7%以下,并且未来仍将继续向下发展,因为之前占到承接信托产品40%的房地产行业融资受到了各项规定,信托行业好项目稀缺,收益率走低也就不意外了。
信托产品倒是不错,但是收益连年走低趋势不改,并且通常门槛较高,达到100万,对普通投资者依旧不友好。
以上就是我们熟知的一些债权类投资,也是过去很长时间得到大家青睐的产品。与债权类产品对应的就是权益类产品。那这两个概念该如何区分呢?
简单来看,债权类投资是你把钱借给别人,你可以定期或者一次性收取利息并在到期日收回本金,不承担经营风险;权益类投资是你把钱投资到某个实体经济体,并成为其股东,承担经营风险,可能亏损也可能盈利,经济体盈利时宣告发放股利就是应收股利。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明白了,权益类资产不就是股票吗?是的没错,如果不是自己创业当老板,那股票就是我们普通人能接触到最正规的权益类投资了。那有些人可能会问,今天的主题不是基金吗,怎么讲到股票去了,我先讲一个现象,有些稍微年长的长辈总是谈股色变,但是却认为基金安全的多。
实际上呢,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混合基金背后的主要动能还是股票。直接投资股票和基金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运作方式,这也是基金相对于股票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基金经理的存在,基金经理会凭借自己的专业性构建自己的组合,抵御风险,保证收益。这是大部分投资股票的投资者不具备的能力,因此基金相对于股票更适合一些平时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没有精力没有专业能力研究股票的人。
那这类权益类基金产品收益如何呢,能否跑赢通货膨胀,实现资产增值呢?
在过去的10年里,股票型基金达到了年化11%、偏股混合型达到了年化9.5%左右的水平。跑赢通货膨胀没有问题吧。并且这个数据是混合了优秀的和差的基金的平均水平,当然如果没有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不巧选到了一个差的基金产品,收益肯定会大不如此。这就要求投资者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收益水平一定会再上一层楼。
为什么权益类投资品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收益率呢?
其实就跟上班族实现自我价值实现最快的途径一定是和公司实现共同成长是一样的,公司不断壮大,我们在公司所担任的职位越来越重要,也就快速的实现了自我价值,报酬、地位、自我抱负都会得到实现。
通过基金或者股票进行权益类投资,也是看中了购买的这家企业可以实现成长,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毛利率净利率可观,公司具备强大护城河可以一直保驾护航等。通过企业的成长和壮大来实现我们投资的目的。
往大了说,上市公司作为这个国家最为优秀的一批企业,它们能够不断成长实际上也是国运不断上升的体现,那还有什么比分享我们的国运和企业成长更好的投资品呢。
不过在挑选优秀的上市公司中,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信息、深入了解公司所处的行业等等。普通投资者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做这个事情,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够即简单又高效的完成这个事呢?
基金就是这样的一个产品,我们只需要选择优秀的基金产品,有优秀的基金经理替我们考虑这些事情,我们需要做的事变成了在固定时间去做选择题,既省时又省力,还能依靠其专业性获得稳定收益。
何乐而不为呢?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