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基金>正文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丨浙江杭州余杭区青山村建立水基金促进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

2023-07-19 03:21:27 互联网 未知 基金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丨浙江杭州余杭区青山村建立水基金促进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

案例背景

青山村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人口2600余人,距离杭州市中心42公里。村内三面环山、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接近80%,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

青山村的毛竹

青山村附近的龙坞水库建于1981年,常年为青山村及周边村庄提供饮用水,水库上游2600亩的汇水区内种植了1600亩毛竹林。

龙坞水库

上世纪80年代起,周边出现很多毛竹加工厂,为增加毛竹和竹笋产量并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村民在水库周边的竹林中大量使用化肥和除草剂,造成了水库氮磷超标等面源污染,影响了饮用水安全。由于水源地周边的山林属于村民承包山或自留山,仅通过宣传教育或单纯管控的方式,生态改善的效果不明显。

青山村和龙坞水源保护地

经过治理3年后的龙坞水库清澈的水源

2014年开始,生态保护公益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以下简称TNC)等与青山村合作,采用水基金模式开展了小水源地保护项目,通过建立“善水基金”信托、吸引和发展绿色产业、建设自然教育基地等措施,引导多方参与水源地保护并分享收益,逐步解决了龙坞水库及周边水源地的面源污染问题,构建了市场化、多元化、可持续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了青山村生态环境改善、村民生态意识提高、乡村绿色发展等多重目标。

具体做法

“善水基金”治理龙坞水源地中的竹林农业污染

一是组建“善水基金”信托,建立多方参与、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2015年,TNC联合万向信托等合作伙伴,组建了“善水基金”信托并获得33万元的资金捐赠,用于支持青山村水源地保护、绿色产业发展等,第一个信托期为2016年~2023年。

借鉴国际上成熟的水基金(Water Fund)运行模式,“善水基金”信托建立了由各利益相关方参与的运行结构和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详见图1):

图1 “善水基金”信托运行结构图

1.当地村民可以作为投资人并与“善水基金”签署信托合同,将林地承包经营权以财产权信托的方式,委托给“善水基金”集中管理(评估后确定其份额)。村民的身份也随之发生了两重变化:一是从单纯的生产者变为生态保护者,为弥补因为保护生态环境、放弃土地种植所造成的损失,村民每年可以从“善水基金”获得不低于以往毛竹经营收益的生态补偿金;二是作为信托的投资者,签订信托合同的村民可以在信托结束后按照份额参与分红。

2.其他机构、企业或公众个人也可以通过投资或者捐赠的形式参与信托。如果选择捐赠,其资产及所获得的分红将被永久存续(相当于公益投资);如果选择投资,无论是投入资产还是资金,都将按照资产评估价或出资额认定其信托份额,最后在信托结束之后按份额参与分红。

3.组建决策委员会,由委托人代表(村民、企业、个人投资者等)、TNC和受托人代表(万向信托)组成,各方对资金使用、林地管理等重大决策拥有平等的投票权。为保证信托的公益性和所有决策符合生态保护目标,TNC拥有“一票否决权”,并作为信托的顾问,负责提供水源地保护模式设计、林地管理的专业化方案,以及评估保护效果、协调和整合公益资源等。

项目运行之初,TNC就选派项目人员在青山村组建团队长期驻点,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禀赋、风土人情和生态保护的症结点,实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和资料,因地制宜开展项目设计、执行和管理。

4.成立市场经营主体,“善水基金”2015年出资10万元成立“水酷”公司(后由青山乡村志愿者服务中心等青山自然学校团队作为“善水基金”运营方),作为产业开发和市场运营的主体,收益主要用于支付信托的日常运营费用、村民林地承包经营权的生态补偿金、信托到期后的分红和水源地的日常保护管理费用等,推动形成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基于自然理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在当地政府和青山村的支持下,“善水基金”信托按规定流转了水源地汇水区内化肥和农药施用最为集中、对水质影响最大的500亩毛竹林地(涉及43户村民),基本实现了对水库周边全部施肥林地的集中管理,有效控制了农药、化肥使用和农业面源污染。

同时,TNC作为信托的科学顾问,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推动水源地生态保护,促进村民基于自然理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如每年定期组织志愿者和聘用村民对毛竹林进行人工除草和林下植被恢复,在杜绝使用除草剂的同时,发挥竹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联合杭州等地企业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引入外部合作机构开展垃圾分类、厨余堆肥等活动,提高村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是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构建水源地保护与乡村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开展水源地保护、生态保护补偿的同时,青山村和“善水基金”信托努力探索一种比毛竹林粗放经营获益更高、又对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引入各方资源开展多元化项目开发。

销售生态农产品方面,水基金运营方积极为青山村春笋等各类农产品扩展销售渠道,青山村的竹笋在不喷洒农药后,产量较以往下降了20%~30%,但其市场价格大幅提高,产品销往沪杭等城市的企业食堂、餐厅,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开发文创和传统手工艺品方面,引进传统手工艺保护组织“融设计图书馆”,来自德国的专业设计师将当地传统的手工竹编技艺提升为金属编织技艺,并免费教授给村民;村民编织的“水源保护”等主题的手工艺品在“中国文化展”“米兰设计周”等国内外展览展出,并进行市场销售,获得了2倍于同类工艺品的利润。

发展生态旅游方面,将水源地保护、当地传统文化、低碳生活理念与城市居民对自然的向往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