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基金>正文

2023上半年,固收+基金规模增长亮眼

2023-07-19 08:11:08 互联网 未知 基金

2023上半年,固收+基金规模增长亮眼

来源:郁言债市

摘 要   2023已然过半,从收益率来看,各类债基和偏债混合基金整体收益率中位数区间1.5%-3%。近日2023年基金二季报已渐次落地,我们试图从募集增量、存量基金、后续供给等三个维度来观察债基2023上半年出现了哪些重要的边际变化。2023H1,中长期纯债基金和偏债混合基金依旧成为基金规模增长主要力量。2023H1,常规债基和偏债混合基金合计募集规模超过5600亿元。中长期纯债基金新发产品规模近2000亿元,“固收+”基金募集超过3000亿元。其中偏债混合基金募集资金约2800亿元,环比增长28.69%,二级债基募集超过500亿元,环比增加43.84%。指数型债基和短期纯债基金募集规模相对较少。存量基金方面,中长期纯债基金存量规模逼近4万亿元,二级债基也超越6500亿元,偏债混合基金接近8000亿元。细分中长期纯债基金(剔除摊余债基)和“固收+”基金来看,中长期纯债基金于2023Q2加杠杆较为明显,杠杆率达到了116.55%。且在整个2023Q2区间内基本处于拉久期的状态,6月底久期达到了2.42年。从大类券种仓位来看,2023Q2中长期纯债基金信用债、转债仓位继续下滑、利率债仓位略有上升。“固收+”基金方面,2023Q2“固收+”基金杠杆率止跌回升至110.73%。在“固收+”基金大扩容的背景之下,各类券种均得到显著增持,但仓位有所分化。如“固收+”基金转债、企业债券仓位下滑,政金债、中票仓位略有上升,同时大幅加仓股票。重仓股方面, 2023Q2“固收+”基金前15大重仓股合计持股市值为493亿元,占基金净值的比例为3.63%,主要分布于新能源(光伏、锂电)、半导体、消费和金融领域。后续供给方面,截至2023年7月25日,已发布招募说明书债基以及在审核债基(含已拿批文待发债基)合计潜在发行规模接近5000亿元。其中,已发布招募说明书债基潜在发行规模为4616亿元,在审核债基潜在发行规模为372亿元。而我们对历史债基发行成功率进行回溯之后,统计出当前债基潜在发行规模合计接近2700亿元。综上,当前债基潜在供给规模仍较为可观。从当前债基的投向趋势来看,新基金的成立,对利率债、高等级信用债和转债行情仍有支撑。2023下半年,长端利率出现趋势上行的概率较小,建议仍然保持一定久期和杠杆率,不建议下沉资质博取相对收益。核心假设风险。债市出现超预期调整。基金募集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

2023已然过半,纯债基金收益率中枢略低于“固收+”等基金类别。2023H1,纯债基金收益率中枢基本处于1.5%-2%区间,其中,中长期纯债基金收益率相对较高,为1.83%。短期纯债基金和指数型债基收益率中枢分别为1.65%和1.63%。而一级债基、“固收+”基金(二级债基+偏债混合),转债和权益仓位明显高于纯债基金,在权益市场结构性行情支撑下,收益率中枢相对更高,基本位于2%以上。其中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基金的收益率中枢分别为2.18%、2.09%和2.81%。此外,“固收+”基金内部的收益率差异性明显较大,如二级债基95%收益率分位点达到了7.46%,而5%分位点仅为-1.30%。

近日公募基金2023年二季报已渐次落地,我们试图从募集增量、存量基金、后续供给等三个维度来观察债基2023上半年出现了哪些重要的边际变化。

1

中长期纯债基金募集头部效应增强,

“固收+”基金“巨量”募集

混改

2023H1,在主要持有债券的基金类型中,中长期纯债基金和偏债混合基金依旧成为基金规模增长主要力量。2023H1,常规债基和偏债混合基金合计募集规模超过5600亿元。其中,中长期纯债基金新发产品规模近2000亿元,“固收+”基金募集超过3000亿元,其中偏债混合基金募集资金约2800亿元,二级债基募集超过500亿元。指数型债基和短期纯债基金募集规模相对较少,分别约为291亿元和34亿元。而一级债基在2023上半年,没有新产品发行。

2023H1,摊余成本债基发行规模大降,剔除摊余债基之后,中长期纯债基金募集规模环比大增。2023H1,摊余成本债基审批节奏明显变慢,仅募集资金334亿元,相比2023下半年环比下降69.05%。在剔除摊余债基之后,2023H1中长期纯债基金募集规模超过1600亿元,环比增加118.30%。 

2023H1,中长期纯债基金募集向头部集中。我们以基金管理人作为统计对象,分别筛选出统计区间内中长期纯债基金募集规模位于前3、前5、前10的基金公司,并计算其合计募集规模占同期债基募集规模的比重,作为头部效应的衡量。从结果看,近年来中长期纯债基金募集头部效应有所减弱,但今年上半年出现了显著回升。这可能是因为,2016年后,随着权益市场前期遇冷、债券市场供需两旺、券商资管开拓债基通道,债券基金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各类机构争抢债基份额,基金募集集中度下降。随后债券市场进入熊市阶段,中长期纯债基金募集规模下降,头部效应也进一步减弱。而进入2023年后,纯债基金募集规模增加,头部效应也有所回升。

2023H1,“固收+”基金募集规模表现亮眼。自2023年底,“固收+”概念基金受到投资者广泛关注,募集规模也随之跃升。尤其是偏债混合基金(相比二级债基,权益仓位限制更为宽松),目前已成为“固收+”基金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23H1募集资金约2800亿元,环比增长28.69%;而二级债基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2023H1募集规模增速也较高,环比增加43.84%。

2023H1,“固收+”基金募集同样向头部集中。从头部基金管理人来看,“固收+”基金募集CR3近年来稳定在30%以上,头部效应较强,CR10自2023年来略有下滑,但也稳定在55%之上。从单只“固收+”基金募集规模来看,2018年以后,随着“固收+”基金爆款频出,“固收+”基金单只募集规模也实现快速增长,从2018年单只4.59亿元的规模增长至2023年上半年的17.25亿元。

2

中长期纯债基金和“固收+”基金

均加杠杆、减仓信用

截至2023年6月底,中长期纯债基金存量规模逼近4万亿元,剔除摊余债基的中长期纯债基金存量规模约为2.8万亿元,二级债基也超越6500亿元,偏债混合基金接近8000亿元。此外,在考虑了募集增量补充之后,我们发现各类常见债基基本实现了份额的净增长,即“老债基”也出现了净申购。而指数型债基一边新增募集,一边存量规模明显下滑,两者叠加呈净赎回状态。偏债混合基金由于新产品密集发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老产品产生了挤出效应。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分析存量规模居前、业绩相对较好的中长期纯债基金(不含摊余债基,下同)和“固收+”基金于2023Q2的边际变化。

(一)中长期纯债基金:加杠杆、拉久期、信用债投资相对谨慎

2023Q2,中长期纯债基金加杠杆、拉久期。2023年来,中长期纯债基金杠杆率中枢有所下移,不过于2023Q2加杠杆较为明显,杠杆率达到了116.55%,环比提升0.75pct。久期方面,中长期纯债基金在整个2023Q2区间内基本处于拉久期的状态,6月底久期达到了2.42年。

中长期纯债基金主要持有政金债、中票、企业债等券种,且于2023Q2均有所增持。即使在剔除摊余债基之后,政金债依然为中长期纯债基金持有的第一大券种,中票、企业债券等信用债同为中长期纯债基金重点持有券种。2023Q2,在中长期纯债基金持续扩容的背景之下,上述券种均得到显著增持。其中,政金债持有市值约9700亿元,环比增持近900亿元、中票持有市值约6500亿元,环比增持超过300亿元。

从仓位来看,2023Q2中长期纯债基金政金债仓位进一步提升,中票、企业债券仓位有所下降。根据基金季报披露的口径,中长期纯债基金持有政金债仓位环比上升1.09pct至35.58%,而企业债券和中票仓位分别环比下降0.83pct、0.29pct至16.04%、23.70%。从大类券种来看,2023Q2中长期纯债基金信用债[1]、转债仓位继续下滑、利率债仓位略有上升。

从重仓券来看,中长期纯债基金持有AAA级债券的比例有所增加,重仓券持有市值集中度保持相对平稳。我们统计了中长期纯债基金持有的全部前五大重仓券的评级,并分别按持有市值加总,得出中长期纯债基金持有AAA债券的市值超过3400亿元,在前五大重仓券中占比为90.72%,环比增长0.38pct。从重仓券市值集中度来看(重仓券市值/基金规模),中长期纯债基金重仓券市值集中度2023Q2保持相对平稳至35.46%。

进一步观察业绩和规模均在前25%的中长期纯债基金的持仓,我们发现,样本基金相对整体中长期纯债基金的久期更长、杠杆率更高、信用债仓位也明显更高。

(二)“固收+”基金:加杠杆、加仓股票、减信用仓位

2023Q2,“固收+”基金杠杆率止跌回升。“固收+”基金杠杆率自2018Q4达到高点后,随后虽有波动,但整体呈下降趋势。2023Q2,“固收+”基金杠杆率为110.73%,环比上升0.79pct。

“固收+”基金股票持仓不低,债券类资产以企业债券和中票为主。从大类资产来看,债券仍为“固收+”基金首要配置的资产,不过其股票持仓也较为可观,2023Q2持有股票市值为2236亿元,环比增加380亿元。具体到债券类资产,“固收+”基金主要持有企业债券和中票等信用债,2023Q2二者持仓市值分别达到2975亿元和2792亿元,环比均有所上升。此外,政金债和可转债也是“固收+”基金配置的重点券种。

“固收+”基金主要券种仓位变动分化。2023Q1,“固收+”基金股票、政金债和中票仓位分别为16.48%、10.03%和20.58%,环比分别上升0.93pct、0.74pct和0.42pct;而企业债券和可转债仓位为21.93%和9.12%,环比下降1.08pct和0.14pct;主要券种持仓变动有所分化。从大类来看,“固收+”基金利率债、信用债和可转债仓位呈波动向下趋势,但利率债近来波动幅度收窄,2023Q1利率债仓位环比微升,而信用债仓位环比下降较为显著。

重仓股和重仓转债方面,2023Q2“固收+”基金前15大重仓股合计持股市值为493亿元,占基金净值的比例为3.63%,主要分布于新能源(光伏、锂电)、半导体、消费和金融领域。前15大重仓转债合计持仓市值为417亿元,占基金净值的比例为3.07%,以金融尤其是银行类大盘转债为主。

此外,我们通过筛选2023Q2规模和业绩均位列前25%的“固收+”基金(共得到33只基金)后发现,其重仓股和整体“固收+”基金的主要差异体现在医药生物品种的配置力度。而转债在金融大盘品种的基础上还配置了林洋转债、川投转债等碳中和主题品种。

3

公募债基潜在发行规模接近2700亿元

截至2023年7月25日,已发布招募说明书债基以及在审核债基(含已拿批文待发债基)合计潜在发行规模接近5000亿元。其中,已发布招募说明书债基潜在发行规模为4616亿元,在审核债基潜在发行规模为372亿元。而我们对历史债基发行成功率进行回溯之后,统计出当前债基潜在发行规模合计接近2700亿元。

首先,我们根据申赎方式将债基划分为定开债基、“持有期”债基(基金名称含“持有”字样)、普通开放式债基等三大类型,并根据2023年以来各类债基实际发行情况,分别计算出定开债基平均募集规模35.80亿元、“持有期”基金平均募集规模10.88亿元、普通开放式基金平均募集规模13.44亿元。

接下来,我们统计了当前已发布招募说明书的债基,并按上述规则进行分类,其中,截至2023年7月25日,定开债基共10只、“持有期”债基共12只、普通开放式债基共18只,根据平均募集规模,大致估算各类债基潜在募集规模分别为358.00亿元、130.56亿元、241.92亿元,合计共约372亿元。

最后,根据证监会披露的《基金募集申请公示表》,我们统计了2023年以来,已获得证监会审核受理的债基(含已拿批文待发债基),截至2023年7月25日,定开债基共84只、“持有期”债基共54只、普通开放式债基共76只,假设这些债基未来均顺利获批发行,则分别对应规模3007.2亿元、587.52亿元、1021.44亿元,合计共约4616亿元。

不过,回溯历史来看,获得证监会受理审核之后,最终能够成功发行的基金刚刚过半。我们统计了2023-2023年间,共1197只获得证监会受理审核的基金,而截至2023年7月25日,最终成功发行的基金数目为597只,占比为53.93%,耗时(受理决定日-基金成立日)中位数约为235日。细分上述基金类别来看,定开债基、“持有期债基”、普通开放式债基成功发行占比分别为42.97%、62.50%、62.91%,耗时中位数分别为236.5、199、237.5日。结合成功发行占比以及已发布招募说明书的债基来看,当前潜在发行规模接近2700亿元。

综上,和2023上半年相比,下半年债基潜在供给规模仍较为可观。考虑到债基2023H1合计募集规模环比增长明显,约为2800亿元,当前2700亿元的潜在发行规模同样较为可观。从当前债基的投向趋势来看,新基金的成立,对利率债、高等级信用债和转债行情仍有支撑。2023下半年,长端利率出现趋势上行的概率较小,建议仍然保持一定久期和杠杆率,不建议下沉资质博取相对收益。

注:

[1]:包括基金季报披露的企业债券、企业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ABS。

风险提示:

债市出现超预期调整。基金募集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

已外发报告标题:《2023上半年,固收+基金规模增长亮眼》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7月28日

报告作者:

刘   郁,SAC 执证号:S0260520010001,SFC CE No.BPM217,邮箱:shliuyu@gf.com.cn

感谢董远和马敏同学对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