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基金>正文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袁桅:中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特色与探索 教育基金在哪买好

2023-07-20 18:45:50 互联网 未知 基金

美国大学捐赠基金的资金来源里校友捐赠占比22.6%,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捐赠资金来源中校友捐赠比例略高于此。

另外,投资业绩方面,我看大家桌上的报告也有相关数字,就不赘述了,只提一点,就是2023年美国捐赠基金的平均回报率为5.3%,比2018年有所下降。

美国高校捐赠基金资产配置比例最高的有三类,另类投资(包括私募股权、量化对冲等产品)(39.0%),境外权益产品(14.5%)和美国国内股票(14.1%)。前段时间我们看到美国高校捐赠基金也受到来自美国政府的压力,要求他们在投资组合里,把中资股(包括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及美国大学捐赠基金在香港等股票市场上的配置)从他们的投资组合里剔除。

我们再简单看两个美国大学捐赠基金的案例。

哈佛大学的筹款部门在哈佛大学发展办公室,筹款团队大约300至400人左右,筹款在校级、院系级层面都有,是一个多元化体系。

哈佛大学资金管理部门每年会有一些专项支出,还有一些科研支持会直接用到捐赠本金。每年学校的筹款额最终归到Endowment Fund的大约一半多一些,这部分会放到哈佛全资持有的HMC(哈佛管理公司)进行管理。2023财年,哈佛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总规模是409亿美元(全部为留本基金),年投资回报率6.5%。

哈佛大学捐赠基金每年拿出上一年净资产的5%左右,用于支持学校发展。哈佛大学每年预算如果按50亿美金左右来讲的话,哈佛Endowment Fund的收益支持贡献基本可达到学校年度预算的40%左右。

所以HMC(哈佛管理公司)可以完全作为一个金融机构在市场上配置资产,而我们国内所有大学的教育基金会,是Foundation的概念,资产配置和投资行为、风险偏好要在另一套体系下去考虑、运作。

第二个案例是耶鲁,2023财年耶鲁大学捐赠基金资产总规模为303亿美元,年投资回报率5.7%。

中国高校基金会概览及投资特点

我们再来看一下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情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增长和发展特别快,2018年净资产已经过4.5亿了。

国内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的特点这里我只想提第一条,就是投资参与率偏低。大部分教育基金会由于规模小,也缺乏专业能力,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原因,所以不做投资。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讲,还有广阔的空间。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资产配置概览

我们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一直遵循信息公开的原则,大家可到我们官网及中国公益慈善网查看我们的相关数据。

虽然目前我们和很多央企发起的百亿、千亿的超大型基金相比规模还不大,但我相信,捐赠基金在中国资本市场会越来越发挥出独特的作用。我们的资金不仅有品牌,有增值服务在,最主要这是实实在在稳定、长线的钱。

目前我们基金会资产配置里,超过20%比例配的是长期股权投资和直接股权投资。

FOF(母基金投资)投资时间很长,风险不低,有机会获得超额收益。目前我们出资的基金里已上市的公司有40多家,申报的有十几家,正在准备申报的30家左右,我们期待这一轮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的出台,我们的管理人在不远的将来能够为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带来比较丰厚的回报。

我们在选择fund manager时主要看两类,一类是头部管理人,一类是对特定领域有深入洞见的管理人。我们并不排斥first time fund,只要团队在一个niche market里深耕,我们都有可能投,去年和今年我们就分别投了两只。

基金会不负债,我们的目标主要是基金保值增值,所以在FOF投资方面,我们希望寻找到优秀的GP共同成长,也希望成为他们超长期、最专业、可信赖的LP之一。

直接股权投资部分,我们做得也比较有特色。最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刚刚上市的氢能源第一股亿华通,他是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中国目前的市场结构下,实际上FOF投资面临的问题,可能要在刚才提到的直投基金的问题上再“平方”。相对回报来讲,风险高,周期长,流动性较低,但我们相信中国的投资环境会越来越规范、成熟,优秀的企业会越来越多涌现,我们会坚持投资中国的未来。

与此同时,我们教育基金会承诺保证留本基金每年5%的收益,用于相关项目发展,同时我们还要拿出超额收益部分用于支持学校发展,所以基金会还是会关注整体的流动性,从配置上讲,长短结合,实现收益最大化。

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够与合作伙伴一起,找到和开发出一些适合长期投资的产品。

除了股权投资,我们在其他的一些产品上也有配置,包括固定收益、债券、证券产品,量化对冲产品等,在海外我们也有配置。

今年总体来讲我们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投资收益不错,这里还未包含股权配置方面四五十家上市未退出的FOF参与或直投的项目。所以实际从现金回报上来讲,私募股权在我们整年回报上还未体现出来,至少在18、19、20年,还是非常小的比例,未来这部分可为我们提供长期丰厚的回报。

以上是我简单分享的我们

清华教育基金会的情况和一些探索。我们现在团队比较小,我想中国的高校捐赠基金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一定也会向更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进步,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这些年一些工作的经验总结,与在座的同行、朋友们一起,为中国高校教育基金的资产配置领域,探索出一条可复制、规模化、可持续的模式。谢谢大家。

▌ 袁桅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秘书长

袁桅女士1993年获得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和经济管理双学士学位。1995年获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哲学硕士学位。因成绩优异,袁桅女士1994年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决策咨询团队工作。在科技部工作的五年间,袁桅女士成长为国家科技政策和政府事务专家。2000年后,袁桅女士开始涉足新兴的科技投资行业,并逐步成长为中国大陆最成功的女性科技产业投资人之一。她曾先后在中国最顶尖风险投资机构之一上海联创,硅谷著名风投机构红点公司工作,并成为了著名风投机构江南资本的创始合伙人。袁桅女士长期关注绿色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在十几年间发掘和支持了一大批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成长,成功发起募集了人民币20亿元的环保产业基金,并曾创下单笔投资回报率200倍的佳绩。

2016年,袁桅女士担任启迪控股总裁。2018年,袁桅女士开始担任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是中国大陆最早的高校基金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认证的“5A级社会组织”,这是中国政府对基金会最高级别认证。成立26年来,基金会为清华大学和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非公募基金会。

▌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于1994年正式成立,是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是建国后最早成立的大学教育基金会。2023年12月31日,民政部发布2018年度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等级公告,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再次被评为最高等级——5A级基金会。

教育基金会以为清华大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使命,积极筹措各种社会资源,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清华大学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师资建设、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并发挥清华大学科技与人才的综合优势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公益服务。

自1994年成立以来,经过26年的探索发展,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在资金筹集、项目管理、资产运营、团队建设等方面日趋完善,社会声誉与品牌形象不断提升,为中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的改革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查看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