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基金>正文

学会这个买基金技巧,年化收益率提升10%+ 很多基金投资人和基金经理都认为,买基金最好长期持有。研究数据表明,基金持有周期越长,赚钱的概率越高。持基3 买基金技巧

2023-07-21 11:23:17 互联网 未知 基金

学会这个买基金技巧,年化收益率提升10%+ 很多基金投资人和基金经理都认为,买基金最好长期持有。研究数据表明,基金持有周期越长,赚钱的概率越高。持基3

来源:雪球App,作者: 基金小克勒,(https://xueqiu.com/1188695121/198850407)

很多基金投资人和基金经理都认为,买基金最好长期持有。

研究数据表明,基金持有周期越长,赚钱的概率越高。持基3-5年以上的,基本都能赚钱,买基金不到一个月就要卖的,亏损的概率较高。

为了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各种文案也是层出不穷。

今年年初,某网友分享了家人买基金的经历,在网上火了一把。这位女士的母亲,2009年买入8.5万元的银华富裕主题,一直持有至春节前,8.5万已经变成了139万,足足翻了15倍。

不过,根据我的投资经验,基于理性的、低频率的投资时机选择,对提高收益率是有帮助的。

“择时”的周期可长可短,一周内换手率300%是择时,一两年间,仓位变动一次,这也叫择时。

在各种语境中,【择时】是一个被妖魔化的词汇。

在散户眼里,不做日内T、不玩高抛低吸、不做波段,那就不叫投资。

站在机构视角,【择时】是一个禁忌,每逢基金经理访谈,每个人的回答都是千篇一律——“不做择时操作,坚持个股研究、价值投资”。

在我看来,散户择时做得太勤快。短周期的择时,能参考的只有市场情绪、短期资金面的松紧、短期的K线图技术趋势,经验丰富的老手,也不一定能百发百中。择时做错了,卖出的份额要不要追高买回来、抄错的底要不要割肉?这非常考验交易心理。

公募基金之类的机构普遍不做择时、排斥择时,有其背后的底层逻辑。公募基金做的是相对收益,赚的是管理费。即使是2018年这样的大熊市,只要跌幅比业绩基准的沪深300指数小,那就算完成任务了。基金经理做择时,冒的是基金份额大幅减少的风险。

每一轮上涨末期,行情都是疯狂的。提前退出的话,基民会发觉你减仓了。涨幅一旦跟不上大盘,赎回潮就会接踵而至。即使事后看,择时做成功了,基金份额的减少也是永久性的。公司和经理的收入也会随着规模一起大幅缩水。

绝对收益导向、申购赎回不如公募基金那么容易的私募和专户产品,就不那么排斥择时。

以私募和专户领域标杆产品的高毅晓峰和国君君享弘利为例,在2015年和2018年都作了减仓操作。

邓晓峰的产品,成立的时机不巧,赶上了2015年的牛市高位。

然而,产品成立之初,直到2016年中,他选择空仓运行,几乎完全避开了大盘从5178点到2638点的下跌。

2018年也是明显降低了仓位,仅下跌-9%。当然,由于加仓不及时,一定程度上也错过了2023年的上涨。

肖莹的产品成立得更早,2015上半年就开始减仓,下跌行情中受伤较轻。

2017年末就降了仓位,2018-2023年业绩卓越。2018上半年做出很好的alpha收益,全年正收益收场,又加大仓位,赶上了2023年的上涨。

说了这么多,择时到底能不能做呢?

我认为,逻辑清晰、多因素叠加的大周期择时是可以做的。巴菲特曾说过,“等待挥棒全垒打的那个时刻“。他手里捏着伯克希尔的保险浮存金,找准时机再出手,本质上也是一种择时。

我个人通过大周期择时,在2015年6月、2018年2月成功离场,避开了熊市的主跌浪。在2016年1月、2018年底重新入场。

最近一轮行情,我于今年2月份卖出了部分基金仓位,也算是避开了今年表现不佳的“核心资产”。

接下来讲讲,我是怎么择时的。

时机选择的底层逻辑,是基本面+技术面的共振。

基本面,也就是看估值的高低,这是学院派金融理论的范畴,也是资产定价的根本。

技术面,听起来有些神棍,也是有理论支撑的——行为金融学。参与股市的投资者,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并不都是理性经济人。投资者的贪婪与恐惧,会在股价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牛市超涨、熊市超跌,这就是股市的常态。

所以,如果只看一个估值指标,低估了买入、高估了卖出,可能就会买得太早被套牢,卖得太早而踏空。

估值与技术趋势结合在一起看,就好比科学遇上魔法,方能更完整地吃到一整轮行情。

我判断应该持有/抛售/买入与沪深300相关的标的,依据来源于以下2点:

一、沪深300市盈率倒数/十年国债收益率比值。

这项是基本面指标,代表的是龙头股票相对于国债的性价比。我在手把手教你看懂股市估值一文里已经详细介绍过这个指标。这也是我们投资基金、股票最需要关注的单一指标。

沪深300股债性价比的比值基本在1.5-3.0的区间内浮动,比值=2.2差不多是一个中间的水平。

每逢股债性价比接近3.0的时候买入,都会有不错的收益。

这也是有金融学意义的,根据美国200年的历史数据,股票的长期年化收益大概是债券的2倍。

如果择时只能选一个指标的话,我会选择沪深300股债性价比,它是整个择时体系的基石。

二、沪深300周线BBI

这是一项技术分析指标,是一种将不同日数移动平均线加权平均之后的综合指标,通常设置的默认参数是(3,6,12,24)。BBI这个指标可以在东方财富的电脑软件里搜到。

上两轮06-07和14-15的牛市,光看这一条BBI就能判断牛熊,跌破周BBI线就是进入熊市,K线在BBI以上就是牛市延续。

2023年初以来的这轮行情,就要稍微复杂一点了,我们可以看到,在2023年2、3月份国内外新冠疫情初发的时候,沪深300周线BBI的走势是走坏的:

但是那个时候,沪深300市盈率倒数/十年国债收益率罕见地超过了3.5,是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最大值。基本面因子显示:股票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并非是股市走熊,反而是一次once in lifetime的绝佳投资机会。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择时需要多因子共振考虑,不能光看一个指标来判断牛熊。

股债性价比低位(接近1.5)+沪深300周线跌破BBI,两项因素叠加,一般都是大盘股见顶的标志,是卖出的时机。

股债性价比高位(接近3.0)+沪深300周线涨破BBI,两项因素叠加,一般都是大盘股见底的标志,是买入的时机。

今年2月份,沪深300股债性价比触及1.74的低位。2月底,沪深300跌破周级别的BBI。

今年,持有易方达蓝筹精选、富国天惠等与沪深300相关度高的基金的投资人比较受伤。可能就是没看明白沪深300指数的基本面+技术面共振,错过了2月份的出逃时机。

本篇文章,我只介绍了沪深300相关基金的择时方法。若是与中证500、小盘价值指数等其他指数相关度高的基金,选择入场和离场时机,得参考相应的指数,不能看沪深300。

但是,底层逻辑是一致的——基本面+技术面共振。当科学与魔法面对面碰撞,就是这么神奇。

 $上证指数(SH000001)$   $沪深300(SH000300)$   $中证500(SH000905)$   #基金#   #择时#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