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基金>正文

母基金投资的逻辑、现状与未来 信托和基金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呢

2023-07-24 12:36:50 互联网 未知 基金

母基金投资的逻辑、现状与未来

文/红蓝君

微信交流:yang4uz

时间行至2023年下段,股权投资行业依然在经历凛冬的考验。对于母基金行业来说,经过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后,也逐渐感受到属于自身的深度调整。

虽然前些年投资行业发展狂飙突进,相当多母基金的研究力量依然相对缺乏,对基金的选择还处于相对感性阶段;基金评判模型的相对缺失使得仅能依靠历史业绩表现甚至媒体排名,无法支撑整体投资决策的稳定性与科学性。

在行业深度变革的大背景下,作为母基金从业者,也是立足自身,修炼内功,提升行业专注度和专业能力的时刻。要想在行业洗牌期迎头向上,把握机遇,更应当扎实根基,主动提升研究管理能力,构建属于自己的投资方法论。

01. 基本信息

众所周知,按照运作模式的不同,中国当前活跃的母基金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别:政府引导基金与市场化母基金。而市场化母基金按照资金属性的不同,又分为国资参与设立的市场化母基金与民营资本运作的市场化母基金。与欧美母基金多元化背景可按照大类资产配置的多维度运作模式不同,中国的母基金呈现出相当鲜明的本土色彩。

政府引导基金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政策性诉求,在设立之时就会明确其特定目的,对基金从注册地、返投比例到投资项目或阶段等都有诸多限制。

国资参与的市场化母基金,虽也追求收益回报,但在激励措施、退出方式、决策流程上有相当多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民营资本运作的市场化母基金,则是以获得稳定财务回报为主要目标,限制相对较少。但由于母基金募资渠道的匮乏,国内除前海母基金等少数几支超过百亿的母基金外,普遍规模较小。反而近年一些产业集团和富有的家族办公室反而在母基金领域频频布局,一线GP母基金化的趋势也初露头角。

02. 挑战

1)有效配置的挑战

与海外母基金的投资者背景多样化不同,国内母基金最重要的参与方为政府及国资企业,决策流程过长,限制条件过多,投资效率不高。

由于先天诉求的不同,国内母基金管理人很多时候受限于各种各样的场外因素,并不能完全以财务回报作为考量标准,很难通过最大化的分散投资风险,特别是政府引导基金,几乎不存在多元配置的可能。比如持续活跃的上海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新晋品牌深圳天使母基金,只聚焦于投资风险较高的早期机构。

2)持续性的挑战政府引导基金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资金,承担政策引导职能且不以营利为目的,持续出资能力有赖于政府预算及规划。资管新规之后,很多结构化方式设计的引导基金也只能去被迫去杠杆。而很多引导基金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交作业式”的投资决策,也导致部分基金陷入“投不出去、退不出来”的两难困境。

国资企业的出资则负有国资增值保值的使命以及部分功能性出资的任务,领导变动或政策变化都可能会影响到持续出资能力。同时国企激励措施的不足,也使得管理团队缺乏足够动力。

市场化母基金则受困于宏观经济下行以及资管新规限制,长期机构投资者的稀缺及高净值个人LP出资愈加谨慎,使得市场化母基金募资困难,持续投资能力严重不足。

3)管理能力的挑战由于母基金行业尚在发展初期,国内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较为缺乏,拥有持续投资能力的母基金机构更为稀少。而母基金管理人主要依靠多年积累的行业资源与人脉作为获取和了解基金的渠道,其拥有的行业认知和数据信息更是管理人分析研究能力的核心。整体行业管理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时间的积累。

政府引导基金则主要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要求基金进行申报,相对而言行业资源和研究能力较弱于市场化母基金。同时引导基金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