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纠结基金“一把梭”还是“分批买”?到底哪个更赚钱? 黄金和基金哪个更好卖一点一点的赚钱
原标题:还在纠结基金“一把梭”还是“分批买”?到底哪个更赚钱? 来源:天天基金
经历了近期的上涨,很多投资者陷入了焦虑:持基不多,担心财富的上涨跟不上股市,想多买点,但又担心已经涨了很多的基金会不会太高了?
具体到操作方式上开始纠结分批买入还是一次性投资,哪种方式更好。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分批买入和一次性买入不是对立的关系,不是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没必要二选一。
哪个更赚钱?
基金分批买与一次性投资的PK,不能一概而论。就比如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中,基金分批买反而会增加成本,一次性投资获利性肯定更强。
所以,两者并不能简单的放在一个维度来比较,只能说相比一次性投资而言,基金分批买入或者定投更适合大部分的普通投资者,从四个方面来看:
1、两者要求的投资能力不同
A股自诞生以来牛短熊长、震荡运行,闭着眼睛都能赚钱的机会非常稀有,所以进行一次性投资,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择时。择时就意味着,你可能需要漫长的等待,才能等到一个机会;但也许经过千挑万选,最终投资在了山顶或下跌的半山腰,风险很大。而基金分批买入,则淡化了择时的作用,对人的投资能力相对要低很多。
2、两者的资金来源不同
一次性投资往往需要大量资金,比如过往的储蓄积累、年终奖等。普通的投资者大部分为工薪阶层,资金来源是有规律的,按月将工资的一部分买入基金,十分符合普通投资者的资金来源节奏。
3、从投资目的来看
我们进行投资,最终是为了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一次性赚取财富之后,你就会离开这个市场了吗?并不是。如果你赚了一笔钱,获利了结后,需要寻找下一次投资机会。有人说,投资是一辈子的事,这话没错。
对于一次性投资者而言,投资生涯是由多个“一次性投资”构成的;对于分批定投的投资者而言,投资生涯是由一轮轮定投构成的。而前者的风险,肯定更大。通常而言,定投更适合养老、子女教育、个人置业等理财目标。
4、两者对情绪控制的要求不同
交易的核心是情绪控制,强调的就是诸如贪婪、恐惧等情绪对交易的影响。如果在该贪婪的时候恐惧,在该恐惧的时候贪婪,往往就会变成高吸低抛,不仅无法获利,反而会赔了本金。分批买入通过一定的投资规则,对人的投资行为具有强制性。因此,如果无法有效控制投资情绪,分批买会比一次性投资更为适合。
怎么选?
1、看投入金额
如果你每个月都会有相对固定的结余资金,比如工薪阶层每个月都会发一笔工资,如果把除去生活必要之外的结余资金拿来做基金定投,那么资金的使用效率无疑是最高的。
但是如果你有一大笔闲置资金,此时还只是做基金定投的话,你肯定是把这笔闲置资金分成很多份,然后每个月投出其中的一份,那么这就意味着除了已经定投的资金以外,剩余的这部分资金并没有合理的利用起来。
所以“是分批买好还是一次性买入好”,对于不同财务状况的投资者来说,答案是不一样的。
2、看投资能力
理财小白,由于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有限且缺乏相应的投资技能,所以采用基金分批买入和定投去参与股市投资,是更为合理的方法。
因为市场行情是每天都在波动的,股票的价格也随着其本身的价值在上下波动,因此就会存在“贵”和“便宜”的区别。
然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是判断不了什么时候贵、什么时候便宜的,所以如果是单笔买入的话,是很有可能买到阶段高点的。
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普通投资者最好采用基金定投去投资。因为基金定投能平摊投资成本,即使你买到了阶段高点,拉长时间看,平均下来你买的成本也不会太贵。
当然对于投资经验丰富且能承担投资风险的投资者来讲,如果能识别基金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便宜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单笔买入基金,可能会有更好的投资收益。
所以“是定投好还是一次性买入好”,对于理财小白跟投资老手来说,答案也是不一样的。
3、看市场行情
从中国股市情况来看,一直是牛熊更替,震荡时间比较长的。那么,哪种方式买基金,也要结合市场情况。
(1)当市场走牛,一路上涨,分批买入的回报率是低于一次性成本的。
(2)当市场低迷期,一直阴跌,分批买入的成本,远低于一次性买入的成本。
(3)当市场先跌后涨,分批买入成本不仅低,而且能很快获得较大收益。
(4)当市场先涨后跌,分批买入的成本短期内变高,长期会低于一次性买入。这时,就看你有没有踏准节奏,在高位果断卖出了。
当然,我们也无法预测未来市场会怎么走,但可能发生的情况有哪些,这是可以大体知道的。分批定期投资虽然也有很多的缺点,但可以通过约束估值来规避大部分的风险。而且跟大多数投资者的现金流收入很契合,心理压力也小,是不错的选择。
实际上,一次性投入和分批买入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一次性买入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强,希望赚取高收益率的基民。基金分批买入,适合风格偏保守,希望稳健赚钱的基民。当然,做任何投资,别人说再多,最终还是要自己做判断,并且用真金白银来“下注”。
(责任编辑:DF519)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