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基金>正文

深度:基金托管资格加速放行,券商托管业务痛点凸显!业内人士:期盼三大基础性建设 首家外资银行获得公募基金托管资格

2023-08-17 03:09:01 互联网 未知 基金

深度:基金托管资格加速放行,券商托管业务痛点凸显!业内人士:期盼三大基础性建设

不过在很多托管人士眼中,无需担心外资银行进驻会改变现有托管业务格局。

《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一书中显示出目前银行在资产托管业务中的龙头地位:截至2018年末,中国银行业资产托管存量规模达145.7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26万亿元,增速从2017年的16.06%大幅回落至3.01%。托管规模较2009年初托管委员会成立时4.1万亿元的行业规模增长近36倍;2011~2018年托管规模平均复合增长率达39.54%。截至2018年末,银行业资产托管投资组合达20.48万个,较上年底的19.64万个同比增长了4.3%。2018年托管资产规模排在前十位的托管银行依次是中国工商银行(16.3万亿元)、招商银行(12.35万亿元)、中国建设银行(12.22万亿元)、上海浦东发展银行(11.93万亿元)、兴业银行(11.61万亿元)、中国农业银行(9.56万亿元)、交通银行(8.91万亿元)、中国民生银行(8.71万亿元)、中信银行(8.44万亿元)、中国银行(7.97万亿元)。

目前,国内基金托管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为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且商业银行在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信托计划、公募基金等资管产品的托管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证券公司则凭借私募基金托管市场的优势逐步发力资管产品的托管。

事实上,已进驻基金托管市场的渣打银行,自身主要的客户群就集中在私募基金和专户业务。

北京某托管人士表示,公司的长远规划还看不清楚,但从初期来看,外资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体应该还是有所差别的。

华东某券商托管人士则指出,“销售”对托管业务有重要的联动作用,是外资托管机构的短板之一。此外,中国市场有别于海外的市场规则、监管环境,对外资托管机构运营业务本土化也是一项考验。

纠结的定位:业务部门 or 中后台管理部门

在资产托管机构排位中,银行是当中的绝对主力。和银行动辄十几万亿元的托管规模相比,券商托管机构仍相对“弱小”。目前券商托管行业呈现明显的梯队格局,第一梯队包括招商证券、国泰君安、中信证券,托管规模在万亿上下。依靠服务起家、主要定位于服务私募基金群体、激烈价格战充斥,成为了券商托管行业最真实的写照。

与此同时,目前已拥有托管资格的20多家券商,在托管业务的开展中各家的招数也不尽相同,分别侧重于销售、私募投研、资本金及两融、低价等等。不同的策略背后,实际上体现出券商对托管业务不同的定位。

据了解,各家券商对托管业务的定位,既有作为业务部门也有作为中后台管理部门。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要考核成本、考核盈利能力,而后者则不考核成本,考核的是承载量、精细化管理、人均产出等。目前发展较好的几家券商,均将托管部门设置为业务部门,且都把托管业务当做一个很重要的战略抓手。

兴业证券认为,托管业务是一项轻资本业务,对于证券公司来说,开展托管业务不占用资本金,且业务收入相对稳定。托管业务亦属于牌照业务,有其牌照的红利优势。证券公司通过开展托管业务,可以引入大量的优质专业投资机构,为机构服务打下基础,建立综合性竞争能力,实现机构服务的闭环。在机构化风口机遇的背景下,托管业务作为证券公司机构服务链条的关键功能,在发挥中间业务稳定属性的基础上,又承载了平台功能(前端获客,后端数据资源挖掘)的战略定位,是证券公司综合竞争实力水平的重要内容。

而近几年业内比较认可且在托管业务方面发展最快的是中信证券。尽管不占先发优势,但是中信证券凭借强大的代销能力,在做平台的思想下,改写了券商托管行业固有的坐席。不过,这样以销定托的模式并不适用于其他券商,毕竟各家券商的自然禀赋并不一致。

前述深圳某券商托管人士表示,托管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塑造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券商自身对托管业务的定位,如果对业务很重视,就会投入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