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基金>正文

我是盲池基金GP:没有储备项目,LP聊都不跟我聊 美元基金资金来源是什么

2023-08-21 06:09:16 互联网 未知 基金

我是盲池基金GP:没有储备项目,LP聊都不跟我聊

文丨柴佳音

来源丨投中网旗下东四十条资本

在公司唯一的会议室中,空荡荡的桌子上散落着几页“基金介绍”的A4纸,尹林和合伙人相视无言。

作为一家中小基金的GP,尹林自2023年末起就已开启“疯狂募资”模式:这一年多,他将自家的基金推荐给了微信通讯录上近1000个有出资能力的机构及个人,并马不停蹄地去往全国各地,拜访着每一个能够搭得上线的引导基金。

但是,转眼到了2023年,尹林的基金仍无资金入账,早已沦为僵尸基金。他和合伙人,也成为了机构仅剩的两名员工。

“没钱了,也没人了,我们还要继续看项目吗?”自募资起,这个问题已经被尹林抛出无数次,但得到的答案都是“要”。

尹林对投中网解释称,随着人民币基金LP对于底层资产的日益看重,盲池基金(基金池中没有储备项目便走向市场进行募资的基金)愈发难募。

“我们的基金本就没有名气,募资困难,如果再没有储备项目,LP就更不愿意和我们聊了。”尹林黯然。

GP进退两难:没项目募不到钱,好项目禁不起“储备”

尹林的募资经历并非个案。

“我们对于‘盲池基金难募’现象的感受是非常真切的。”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对投中网表示,“对于做VC的人而言,这是一件啼笑皆非的事情。”

医疗专项基金合伙人黎濛正身处于这样“啼笑皆非”的尴尬之中。

“没有储备项目的话,我们拿不到LP的钱。但是,如果LP扪心自问,现在哪个好项目禁得起‘储备’?”黎濛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2023年起,医疗赛道“急速抢项目”的风潮,催生了项目估值的火速攀升。

“目前,医疗赛道的项目估值显著上涨,且交割时间明显缩短,碰到好项目一定要抢。即便是头部机构,投资的节奏也不能像过去,很多企业甚至给不了机构尽调、走访、行业研究的时间。”黎濛对投中网表示,“更谈何储备?”

因此,中小机构便在无形之中陷入了恶性循环。

“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好项目越来越追不上,好LP越来越不理会,”黎濛称,“储备项目也在渐渐沦为形式主义,LP深知最热门的好项目我们最终一定投不进去。”

杨歌则不似黎濛那般悲观。

“在一些热门行业,部分头部基金已然形成护城河壁垒,并在其中对于更加钟爱的某一些项目或某一个体项目进行重仓,这确实会导致一些赛道的投放效应加剧。”杨歌告诉投中网,“但是,这在市场中仍是一个局部现象。”

杨歌相信,头部效应一直存在,但其通常存在于传统行业,或者说是已经建设起壁垒的行业。对于一些新生产业,比如年轻消费者驱动的新文化消费,此类赛道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头部效应,中小基金仍有机会拿到好项目,向LP证明自身的实力。

“作为GP,抱怨是没有用的。”至临资本创始人姜皓天对投中网表示,“只有根据市场的情况做出弹性的调整,GP才能更好地生存。”

LP放弃短视:不投盲池基金,则永远投不到最好的GP

作为管理过多年双币基金的GP,姜皓天直言,如果LP抱着不投盲池基金的心态,则永远投不到最好的GP。

全球布局的市场化母基金盛景嘉成创始合伙人刘昊飞同样认为,根据GP的储备项目或已投项目去判断是否应该出手其实是一个很短视的行为,“这就好比,我们LP不可能在基金的项目都已经快投完时再进场,这没什么意义。”

“一直以来,美元LP投资的都是盲池基金,因为他们长期关注的就是GP的专业能力、组织体系、决策体系等。”姜皓天告诉投中网,“正是因为出资是源于对‘人’长期的信任,美元LP对于GP的投资更偏长线,通常两三期起投,忠诚度也一向较高。”

那么,在如今的人民币基金市场,盲池基金究竟因何愈发难募?

刘昊飞对投中网分析称,一方面,市场周期在加剧GP的分化;另一方面,资本狂潮阶段,市场涌入了过多并无经验的LP及GP,这些机构及个人的整体专业度偏低。当市场趋于冷静,投资困境逐一显现,非专业LP及GP开始“缩手缩脚”,为自己寻求相对安全的生存策略。

换言之,对于“盲池基金难募”的现象,“非专业”的GP和LP双方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GP端,一些GP过往的过度投机和不合规操作导致让LP对于市场的信心度不足。长期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健康的投资生态并没有得到完善的建立。

因此,在当下,若GP尚未能向LP证明自己的能力(如尚未穿越足够长的周期或尚未取得过亮眼的业绩),LP会对其投资策略表示质疑,需要“储备项目”来拖底。

在LP端,有些不够专业的LP则相信“钱是万能的”,因此经常对底层资产过度干涉。

姜皓天直言,“LP认定自己对于项目的判断甚至超越了GP,这个逻辑本身就是错的。在任何时候,人都不该用自己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的专业。”

“一般来说,把储备项目作为重要判断依据的LP大多不够专业,或是没有太多经验,他们会想当然地认为看到项目会比较安全。”刘昊飞表示,如今把盲池基金拒之门外的LP其实没有抓住本质。LP投资的应该是GP的核心能力,这并不取决于他当下抓住了几个储备项目。

对于LP所看重的“GP的核心能力”,姜皓天认为,其可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GP的核心能力应该是体现在可持续证明的投资能力,即能够投到好项目,并从项目上赚到大钱,这也是作为GP最基本的一项能力。这里最难的其实是“可持续”,因而也就引出了另外两点。

其次,GP应具有主动的价值贡献能力,以及专业的管理投资组合的能力。主动的价值贡献能力通俗的说就是能领投、拿董事席位、积极主动地服务和影响企业家,很多人民币基金相比美元基金这方面是很大的差距。

专业的管理投资组合的能力经常被LP忽视,但是,“投过几十个项目的LP就会明白这中间的‘坑’——股权投资通常是持有好几年的长期投资,对企业的监控、帮助、分析、报告、及时干预、主动退出,都与投资回报息息相关,有无深厚经验结果会大相径庭。”姜皓天提到,这中间对LP的更大挑战是LP几乎无法组建和维持一流的团队,最好的人才总是会流向GP。如果没有团队,“个体户”战胜机构则完全是天方夜谭。

最后,GP应具有长期可靠的投资策略、清晰的投资逻辑和方法论,以及可传承的合伙人文化。这些往往是美元LP最关注,而人民币LP经常忽视的东西。说到底LP也是需要穿越周期后才能更明白、更成熟。

盲池基金不会消失,消失的是非专业的LP和GP

在具备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杨歌认为,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GP应该做好两件事。

一是顺势而为。“作为GP,不管我们所在的市场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都应该想办法去适应这个市场,这个是一个基础。我们不能用过度理想化的方法去做事情。”杨歌表示。

二是发挥优势。杨歌相信,每一个GP都应做出自己基金的优势,要通过历史业绩证明自己的表现有能力在任何环境中站在市场的制高点,并借助优势,维护住足够多的资源。

当市场逐步规范后,刘昊飞相信,LP理应把钱投给GP的能力,而非储备项目。如此,“盲池基金”的存在便充分合理。

但是,LP与GP之间信任的构筑不会一蹴而就。要知道,历史总是在重复上演。

十几年前的二级市场,中国初代“富人”更偏好个人炒股,对于“基金经理”并不足够信任,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有钱”、“有消息”就可以在资本市场赚到盆满钵满。

十几年后的今天,经历过数次周期并在实践中收获教训的诸多“富人”开始愿意为“专业”买单,张坤、刘格菘等“千亿顶流网红”被追捧的同时,中国二级市场也在日益规范。

如今的一级市场又何尝不是如此:终有一天,LP和GP将各司其职,“专业性”的意义将得到最大化彰显。

实际上,2023年,资本狂潮阶段残留的“全民GP”、“全民LP”风气已然在被洗刷,“盲池基金退场”则是资本市场迭代前的一曲前奏。

最终,市场上消失的绝不会是“盲池基金”的存在形式,而是一批非专业的LP和GP。

正如姜皓天所述,此次“盲池基金难募”现象淘汰的大部分是那些抱有“套利”思维的人,即想要在市场通过搭顺风车等捷径“捞快钱”的投机者,“这些人的退场,难道不是理所当然吗?”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尹林、黎濛为化名)

第15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将于5月12日-14日在上海举行,

了解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