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吹上天的量化基金,到底能不能行? 买基金好不好
量化基金,可以说是近期A股最有争议的东西了。
一方面,量化基金今年的业绩确实好,算术平均收益率为10.78%,已经高于了同期主动权益类基金的9.5%的平均收益,而量化基金中的翘楚,今年业绩超30%的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以至于量化基金的基金经理,都敢发文章跟基民公开调侃了,你就体会到今年的业绩有多得意…
另一方面,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A股成交额连续43个交易日破万亿,也被认为是量化基金在背后兴风作浪,更有领导直言,量化基金有风险...
量化基金到底是怎么玩的,究竟能不能给普通人赚到大钱?
从字面上看,量化基金很好解释,就是程序化交易——先给电脑设定好程序,然后让电脑自己去交易,不需要像我们一样每一笔交易都手动买入或卖出了。
程序化交易不是什么新玩意儿,几十年前的美股就已经有很多机构在用程序交易了,而且据说1987年的股灾“黑色星期一”,背后就是因为程序交易在推波助澜。
还有1988年西蒙斯创建的纯量化基金“大奖章基金(Medallion Fund)”,20多年间复合年化收益率超35%,傲视全球其他投资者。
数学家西蒙斯说白了,人家量化交易,也是历史悠久呢~
这些年量化交易越来越火,甚至火到出圈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电脑的性能越来越强,可实现的操作越来越来愈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策略越来越成熟、收益也越来越稳定。
就拿国内的量化基金来说,2023年超额收益明显的基金,2023年仍然能够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
优秀量化基金超额收益的延续性在增强。
业绩好,自然会受人追捧,拿大家最常见的量化基金——指数增强基金来说,从2016年末到今年年中,4年半的时间里规模涨了近5倍(要是大家的收益也能这么涨就好了)…
但,量化基金长期来说,真的能赚大钱吗?
首先,量化基金虽然是程序在自动交易,但背后最重要的,还是人的设计。
我们以最常见的指数增强基金为例,一般都是80%左右配置成指数成分股,然后20%拿去做量化增强。
增强的部分呢,又可以分为选股增强(比如增配消费股或新能源股)、对冲增强(买卖期货合约)、动量增强(根据技术面程序交易)等等。
根据中金的研究,以9种不同的量化风格为例,可以看出差异非常大,并不是所有的量化策略都能赚钱。
其次,最近的量化基金,也受到了一些监管的限制。
主要因为量化基金,特别是私募量化都比较喜欢做高频交易,就是一天能不停的买卖成千上万次,但高频交易非常容易推动股票炒作的演变,引起暴涨暴跌。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前两天就表示过,“量化交易、高频交易在增强市场流动性、提升定价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引发交易趋同、波动加剧、有违市场公平等问题。”
所以总结来看,现在国内的量化基金,业绩表现分化比较严重,同时高频量化还可能面临监管的风险。
具体到产品上来说,量化基金首先可以分为公募与私募。
私募量化的水,非常深。别说不同的公司,就是同一家公司的不同产品,收益都可能天差地别。
买私募量化,一定要对渠道、公司有着绝对的了解和信任才可以。
公募量化,国内常见的就是偏主动的量化对冲基金和偏被动的指数增强基金。
长期来看,绝大多数的量化基金,在业绩上是跑不赢优秀的主动基金的,比如今年的朱少醒、谢治宇等等虽然都跌落神坛了,但长期来说,业绩还是远超量化基金的。
当然,量化基金也有好处,比如容易给投资者带来一个好心态…
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指数增强基金,的确可以长期跑赢指数。比如某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涨的时候可以比沪深300多涨一点,跌的时候能比沪深300少跌一点。
这样说起来就很好听,毕竟都比大盘、比对应的指数优秀了,还想怎么样呢?
长期来看,主动基金能够提供更高的累计收益,但中间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回撤;指数量化增强基金,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做到比指数涨的多、回撤小,但绝对收益没有主动基金高。
随便模拟一个场景的话,大概就是下图这个样子:
大致模拟,不具备任何投资建议当然,这指的都是优秀的基金,垃圾的基金无论是主动还是量化,该不行 都不行。
所以对普通人来说,如果你比较理性,力求长期的回报,并可以承受较大的回撤,那还是优秀的主动基金更好;
但如果承受不了大回撤,或者只想比大盘稍微多赚一点,那优秀的量化指数增强产品,就是比较适合的选择。
是你的话,会选择哪个呢?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