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毅:从关注基金发行转向关注客户体验 买基金亏的几率大不大怎么看出来
编者按:2011年,基金发行愈来愈难,发行只数越来越多,规模却越来越小,三季度以来成立的37只新基金平均首募规模9.13亿元,仅有2008年熊市时18.2亿元的平均首发规模的一半。
在基金业管理规模徘徊不前的背景下,基金公司能否走出销售困局?在目前的困难时期,基金公司应该怎样做营销?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鹏华基金公司主管营销的副总裁曹毅,就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即使再来一轮牛市,基金也不可能鸡犬升天,有些基金的规模可能快速成长,有些不一定能够长大,那种靠基金数量快速提升管理规模的方式应该不会是主流。只有那些现在致力于基础建设、投资能力强、服务好、口碑好的公司,才能在下一次行情到来时脱颖而出。
●老客户维护好,口碑好了,公司发展的基础就牢固了,大一点的公司,客户数量都是上百万,200万客户每年流失5%就是10万,一只新基金有一万个左右客户,要发10只产品才能弥补流失的客户。因此,客户存量比增量更重要,如果能把老客户留住,首发也就不那么重要。
●鹏华基金营销的理念,要从关注产品的销售,向关注客户的投资体验、关注客户账户盈亏变化、关注客户满意度转变。
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曹毅:经济学博士。历任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科员,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副主任科员,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市场拓展部副总监、渠道部总监。现任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作为身处基金营销一线的实践者、思考者和领军者,曹毅主张应该360度了解客户,着手分析客户的不同需求,给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曹毅要求营销团队在进行基金营销的过程中,引导投资者形成更科学的理财观念和生活方式,力争做到为每个投资者提供适合的投资方案。
证券时报记者 杨波
如只注重发行新基金
将影响公司长远发展
新基金发行数量大增,首发规模却在不断下降,目前的追新潮会给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曹毅:基金首发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新基金发行只数越来越多,发行规模越来越小,发行越来越难,代价越来越高。其实按目前的进度,今年基金销售的绝对金额跟去年差不多,总量并没有大的变化,但基金只数多了,摊到单只基金的规模就小了。
今年的一个特点是,中大型公司发行的新基金增加了,抢占了渠道资源,小公司发行更加困难。过去小公司等一等,还能等到较好的发行时机,现在银行的通道永远都很拥挤。有银行客户经理给我们看了他们的工作安排表,每周至少增加两只新基金发行,一个月内可能有6、7只基金密集发行。发行只数多了,渠道资源更加向大公司集中。实力有限、没有较突出的业绩、又缺少跟渠道谈判能力的公司,的确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基金公司如果只注重发行新基金,将很难把精力放到长期有益的工作上。基金公司为新基金发行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严重入不敷出,这必然会消耗原本可以加强持续营销和客户服务的资源,影响到公司长远的健康发展。
大家都吃了亏
才会逐步恢复理性状态
销售难已成基金业的顽疾,为什么会出现目前这样困难的局面?为什么这么困难,大家还是要拼首发?
曹毅:从博弈论看,个体的理性会导致集体的非理性。比如看演唱会时,大家各归其座,基本上都应该看得见,如果第一排突然站起来,第二排也得站起来,最后是全场人都站起来。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看得见而站起来,结果是秩序全乱了,大家都看不好。
对基金公司来说,如果大家都少发新基金,只有一两家抢着多发,多发者会得到好处。关键的问题是,大家都站起来了,你不站起来肯定看不见,当然,你站起来也不一定看得见。因此在决策上,大多数公司都非常矛盾,最后大多数人可能都会选择站起来。大家都吃了亏,才会逐步恢复到理性的状态。
即使再来一轮牛市
基金也不可能鸡犬升天
很多基金公司都抱着这样的想法:多发几只基金相当于多播几粒种子,在牛市到来时就可能会丰收。对此,您怎么看?
曹毅:如果再来一次大牛市,基金业的成长难以重复2007年的方式。当时行业比的是谁的产品多,比谁敢拆分、分红,通过产品增量来获取行业发展先机。因为当时投资者刚刚认识基金,还不太会挑选和甄别,整体基金的数量也较少,只要是一只基金,就有可能长大。
但现在不一样了,大公司的产品线基本上都全了,基金产品数量也多了,投资者也开始成熟了。即使再来一轮牛市,基金也不可能鸡犬升天,有些基金的规模可能快速成长,有些不一定能够长大,那种靠基金数量快速提升管理规模的方式应该不会是主流。只有那些现在致力于基础建设、投资能力强、服务好、口碑好的公司,才能在下一次行情到来时脱颖而出。
持续营销很快会
成为基金销售的常态
在国外,基金公司并不追求首发规模,而是通过积累慢慢把基金养大,这种做法,在国内是否有可行性?持续营销为什么这么难?
曹毅:的确,业内还没有可以推而广之的行之有效的持续营销新模式,我们也正在探索中。持续营销需要选择时机、找准品种、精准定位客户,有很强的针对性才可能有成绩。目前,大量持续营销有相当比例是客户自发申购的行为,由客户自己主导,客户自己研究市场,自己做决策,比较分散。其实,现在有不少渠道和基金公司也已经开始重视持续营销,我相信未来持续营销很快会成为基金销售的常态。
客户买基金
核心诉求是要赚钱
最近几年,基金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不太好,为什么?
曹毅:近年来,基金给客户带来的盈利体验是比较差的,无论我们的草根调研,还是数据分析,基本上都能得出这一结论。基金作为一件产品,客户买基金的核心诉求是要赚钱,就像冰箱一定要制冷,别的配套服务再好,如果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不能实现,肯定没人买。所以,对基金来说,赚钱才是硬道理。
基金业绩还可以
客户却不赚钱
从数据分析看,基金净值增长比客户账户收益要好很多,为什么?
曹毅: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基金自我感觉做得还可以,客户却不赚钱。比如大部分股票基金三年、五年以来的年化收益都在10%以上,但客户的实际投资收益却不及此。问题出在哪儿?一方面是开始少量买入基金时赚了钱,后来大量买入时买在了高位,总量一算,套住了;另一方面是部分基民追涨杀跌、频繁波段操作,赚小钱亏大钱。此外,很多客户并不了解基金,买了不适合自己的产品,资产配置跟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很多客户甚至不知道自己买的产品是什么类型的,本来是追求绝对回报的客户,却买了高风险高收益的指数产品。这些因素导致客户的满意度很低,也使基金的信用受损。我们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改善客户的盈利体验,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客户。
让持有人认同你的理念
就不会在最便宜时卖掉
在改善客户的盈利体验方面,鹏华基金准备怎么做?
曹毅:我们打算从易到难,首先在销售的时候对产品进行详尽客观的介绍,让客户知道自己买了什么东西;其次要跟客户保持很畅通的联系,让他们很容易就能了解自己持有基金的运作状况。比如一只主动型股票基金,赚的时候为什么赚?亏的时候为什么亏?后面表现可能会怎样?基金经理是怎么看的?我们会尽可能将这些跟投资相关的信息告诉持有人。如果持有人认同你的理念,与你达成共识,就会长时间跟你站到一起,不至于在最便宜时卖掉。
最后也是最困难的是,我们希望在买卖的时机选择上、基金资产的大类配置上、客户的止盈止损上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投资资讯。在客户赚到超过他预期的盈利时提醒他,这需要基金公司有极大的勇气。
如果能够把老客户留住
首发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你们具体有什么办法,给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曹毅:鹏华基金营销的理念,要从关注产品的销售,向关注客户的投资体验、关注客户账户盈亏变化、关注客户满意度转变。股市风险大的时候,给客户提供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