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波动中纠结?基金怎样才能买得巧? 基金怎样买收益高点
【白酒投资日报】洋河股份已回撤近30% 机会来了吗? || 【新能源汽车投资日报】铁锂供求失衡 涨价能否持续需关注先行指标? || 【硬核研报】网红饮料横空出世,巨头ROE超50%,还在加倍扩产?
来源:好买臻财VIP
点击此处,为您朗读文章
好买说:基金投资,大家都绞尽脑汁想买在低点卖在高点。但择时难度大、成功率低,纠结买卖时点不仅耗费心力,而且往往为投资者创造零价值甚至负价值。与其在市场波动中纠结,不如踏踏实实的在不同资产类别中选几只风格各异的优质基金,用简单有效的方式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股市剧烈波动时,股票基金投资者往往非常心累。
股市大跌时,纠结要不要抄底,买早了会有浮亏,买晚了又会错失良机。
股市大涨时,纠结要不要追涨,后悔当初买少了,想追加又怕买在高位。
就如2023年2月份,月初市场受新冠疫情影响大幅下跌,肯定有很多人看到机会但纠结何时抄底。结果行情V型逆转,几周后,纠结的问题又变成到底该不该追涨。
大家都想买的巧,都绞尽脑汁想买在低点卖在高点。那么基金投资怎样才能买得巧呢?
好买商学院的答案是四个字——“大巧若拙”:
一、择时难度大、成功率低,纠结买卖时点不仅耗费心力,而且往往为投资者创造零价值甚至负价值。
二、买得巧不如选的好,选好基金、均衡配置、无视波动,这种“大巧若拙”的“笨方法”反而更有利于投资者的长期理财成果。
1
为什么择时很难?
择时的诱惑极大,如果能判断对买卖点,投资者短期就能赚到钱。所以多数人都有择时的冲动,但他们可能并不清楚准确择时的难度和成功率。
一、择时究竟多难
有人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
1996-2015年,买入并持有美股的年化回报约为8%。但如果投资者在上涨幅度最大的5天没有持股,那么年化收益会降低到5.99%;而如果是涨幅最大的10天踏空,回报会进一步下降到4.49%。
10天相比于20年的5000多交易日,仅仅是千分之二。你有信心通过择时把这10个交易日找出来吗?
二、择时的准确率要求
如果要保证择时策略为你赚钱,需要的最低准确率是多少呢?
提出夏普比率的William Sharpe曾在美股市场做过研究,如果要想带来正收益,择时的准确率至少要达到74%。也就是说择时4次,对3次才可以。
A股市场素来波动大,涨跌相比成熟市场都更加迅猛,对择时准确率的要求只可能更加残酷。
实际上,多数A股投资者的择时决策往往贡献了负收益。
2
为什么择时总是贡献负价值?
关于择时是否真的带来了超额收益,统计、学术论文很多。1975年至2010年,围绕“择时策略是否为投资者创造了正价值”这个主题的知名研究有15个,结果显示:87%的研究表明择时为投资者创造了负价值或者零价值。
投资者绞尽脑汁去择时,为什么到头来择时却贡献了负价值?归根结底,业余者不够专业,专业者战胜不了人性。
一、业余投资者追涨杀跌的择时
普通投资者的择时往往体现为情绪化的追涨杀跌:
基金在赚钱,快上车——买完长时间没怎么涨,止损——错过了后续涨幅,后悔——看着基金赚钱,再上车。
2014年7月到2023年7月,公募股票型基金的资金申赎情况基本印证了业余投资者追涨杀跌的择时过程。
市场顶部往往是公募基金净申购的高点,业余投资者的择时以情绪化的追涨杀跌为主。
专业投资者的表现又如何呢?
二、专业投资者靠选股获得超额收益
2018年,海通采用6大归因模型对国内公募基金业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多数基金具有选股能力,而缺乏择时能力,且选股能力稳定性优于择时能力。
在择时这件事上,专业投资者也不一定比业余投资者强。对于多数投资者来说,择时耗费心力且往往事与愿违。
资产配置组合的长期年化收益略逊于股票多头基金,但放弃几个点的收益却换来波动率和最大回撤的大幅降低。这意味着投资者将有更好的投资体验、更小的犯错概率。长期看,资产配置组合风险收益性价比最高。
3
买得巧不如选的好
无论是业余投资者失败的追涨杀跌,还是专业投资者放弃择时专注选股,都说明了一个事实:一个人无法持续成功择时。
既然我们无法做到“精准择时”,长期看放弃择时是最好选择。那么不靠择时,什么方式可以让我们不惧波动,不那么焦虑,在财富增长的同时获得良好的投资体验?
选的好比买得巧更靠谱。
优选好标的、做好资产配置,这是一条能提升投资效益和体验的可行路径。
与其在市场波动中挣扎纠结,不如踏踏实实的在不同资产类别中选几只风格各异的优质基金,用简单有效的方式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投资中,“大巧若拙”才是真的“巧”。
好买提醒: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