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超20家信托公司因合规和风险问题被点名;1月公募总规模重回27万亿大关丨大资管一周情报 保险金信托10和20的区别在哪里查
21世纪资管研究院 吴霜,实习生杨蕾 综合整理
一、监管和政策1. 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将正式实施
为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更好地满足境内外投资者参与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权益资产配置的需求,近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同意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中国结算和香港结算于2023年4月24日正式实施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开放因不满足结算安排而关闭的沪深港通交易日。实施后,港股通首次新增交易日为4月27日、4月28日,沪深股通首次新增交易日为5月25日。
2. 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
近日,为进一步发挥私募基金多元化资产配置、专业投资运作优势,满足不动产领域合理融资需求,证监会启动了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工作。此次试点工作是证监会健全资本市场功能,促进房地产市场盘活存量,支持私募基金行业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重要举措。
3. 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配套保密和档案管理规则修订发布
自2023年3月31日起,《关于加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与《管理试行办法》同步施行。本次修订主要包括:一是调整适用范围,衔接《管理试行办法》,明确适用于企业直接和间接境外上市。二是为相关主体在境外上市活动中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清晰明确的指引。三是完善跨境监管合作安排,为安全高效开展跨境监管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4. 证监会明确市值管理“三条红线”,强化“伪市值管理”精准打击
针对“伪市值管理”的强监管仍将继续。2月24日晚间,证监会在对《关于强化证券精准监管保障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回复中明确,将强化对“伪市值管理”的精准打击。证监会在最新回复中强调,“伪市值管理”的本质是借市值管理之名,行操纵市场之实。近年来,证监会严肃查处操纵市场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针对“伪市值管理”类操纵案件,证监会一方面坚持稳字当头,另一方面坚持全覆盖全方位追责,继续对“伪市值管理”从严监管,精准打击。
5. 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意见(征求意见稿)》
近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意见(征求意见稿)》,就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提出意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基本原则和要求,加强住房租赁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拓宽住房租赁市场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以及加强和完善住房租赁金融管理。
6. 央行上海总部通报2023年度金融违法行为:违反征信和反洗钱管理规定罚款最多
近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向全市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及支付机构通报2023年度上海地区金融违法行为处罚情况,并提出监管警示。2023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累计作出28项行政处罚决定,涉及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2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3家非银行支付机构和18名直接责任人,罚款金额总计人民币5117.9万元。其中,对机构的罚款总金额为5000.1万元,对机构直接责任人罚款总金额为117.8万元。处罚案件涉及的业务领域包括金融统计、支付结算、征信、反洗钱、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7.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修订后的《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方法》及配套指引
2月24日消息,近日,为进一步优化登记备案和自律管理工作,引导私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基金业协会发布修订后的《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配套指引。修订后的《办法》共六章八十三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适度完善登记规范标准,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出资人、实际控制人、高管人员等关键主体作出规范要求。二是明确基金业务规范,把握募、投、管、退等关键环节,强化行业合规运作。三是健全制度机制,强化穿透式核查,加强信息披露和报送等事中事后自律管理。四是实施差异化自律管理,落实扶优限劣理念,增加行业获得感。五是完善自律手段,加强对“伪、劣、乱”私募的有效治理,遏制行业乱象,净化行业生态。
二、 行业和机构人事变动:
-2月21日,天眼查显示,金元证券主要人员变更两人,新增主要人员为郭长洲,任职董事兼总经理;王作义从主要人员中退出,此前为公司董事。
-2月21日,锦龙股份发布公告,中山证券已完成法定代表人变更,现任法定代表人为李永湖,同时领取新营业执照。
-2月22日,中银证券公告,基金经理白冰洋因个人原因离职,离任在管4只基金,分别是:中银证券优势制造、中银证券健康产业、中银证券价值精选、中银证券聚瑞。
-2月24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变更公司首席风险官的议案,同意张皓担任公司首席风险官,张国明不再兼任公司首席风险官。
-2月25日,2月25日上午,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有关人事任免事项,其中,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小全被正式任命为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
力撑消费复苏,银行业思路打法日渐明晰。今年以来,各家银行助力提振消费,思路与打法日渐明确:新能源汽车等消费领域是发力重点;优惠利率、消费补贴等是关键抓手;策略上,消费供给侧和需求侧“双管齐下”——既注重对商户等市场主体的纾困支持,又聚焦激发居民消费潜力。2月18日,工商银行宣布开展扩内需促消费专项行动;农业银行也把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方向。就支持领域而言,多家银行“瞄准”了汽车、文旅、住房等。(上海证券报)
银保监会:商业银行已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超过2400万户。2月24日,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方面披露了最新情况。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主要包括商业养老金融和个人养老金制度。上述负责人表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多元主体参与、多类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在商业养老金融改革方面,截至2023年1月,特定养老储蓄业务余额263.2亿元;具有“稳健、长期、普惠”特征养老理财产品存续51只,47万投资者累计购买金额1004亿元;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实现保费42.7亿元,保单件数37.4万件,其中新产业、新业态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保单件数超过6万件,保费超过1.7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
取消超短赎回费、费率降至0,银行理财花式降费促销。春节过后,随着债市负反馈效应逐渐减弱,理财公司也紧抓开门红窗口期,降费促销以价换量,以收复失地。自2月以来,包括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子公司发布了产品费率下调公告,具体包括降低销售管理费、固定投资管理费、托管费以及取消短期赎回费,一些机构甚至将产品相关费率降至0。部分理财公司联合渠道端调低了销售服务费。(界面新闻)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增至18只:“L份额”后,子份额新增“B份额”命名。2月24日,中国理财网发布的截至2023年2月24日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显示,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只数增加至18只,较首批的7只产品大幅增加11只。从产品期限来看,这18只产品仍均为最短持有期,最短持有期1年,最长持有期6年。增加的11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分别为工银理财2只、中银理财5只、农银理财3只、中邮理财1只,其中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为首批7只产品的发行机构,中银理财为新加入机构。合并来看,截至2月24日,18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分别为工银理财6只、中银理财5只、农银理财4只、中邮理财3只。(21世纪经济报道)
开年掀起“理财热”,超400家上市公司共持有理财规模超千亿。开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再度掀起“理财热”,希望通过理财投资来盘活资金。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月21日, 年内已经有 409家上市公司,合计持有1412个理财产品,认购金额达1055亿元。从公告来看,多数上市公司的投资风格保持了以往谨慎的态度,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仍然占据了主流。但是,有不少上市公司开始布局权益市场。
看好银行业绩,股东、高管、基金积极增持银行股。重庆银行2月17日晚间披露稳定股价措施,12名董事、高管人员拟以不超过上一年度自本行领取薪酬总额(税后)15%的自有资金增持股份,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40.25万元;第一大股东重庆渝富拟以不低于增持本行股票方案公告时所享有的本行最近一个年度现金分红15%的自有资金增持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2858.02万元。包括董事长林军在内的12名董事、高管,拟以不超过上一年度领取薪酬总额(税后)15%的自有资金增持股份,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40.25万元。本次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2898.27万元,增持期限自今年2月6日起90天内。这是重庆银行A股上市后的第三次股价维稳措施。近期随着银行业绩快报的陆续披露,大幅好于预期,市场重燃对银行的关注,机构积极加仓银行板块。(21世纪经济报道)
新备案股票策略私募基金占比近六成,阳光私募看好今年A股的结构性机会。基于对A股市场全年结构性投资机会的看好,今年以来证券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布局热情大增。根据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15日,年内证券类私募产品备案数量近3200只,其中,百亿元级私募管理人备案243只,占比7.6%;不足5亿元管理规模的私募备案1817只,占比56.8%;其余备案产品则均来自于中型私募管理人(5亿元至100亿元)。多位私募基金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A股市场开年以来整体处于上涨态势,基于对中国经济复苏乐观预期和政策面的支持,预计市场全年结构性投资机会将更加明显,这也是年内证券类私募基金加快布局的主因。(证券日报)
海外基金最新持仓曝光,中概互联网龙头受捧。近日,高瓴旗下HHLR、景林、贝莱德、桥水基金、老虎环球等海外资管机构的最新持仓曝光,中概股的最新动向也浮出水面。具体来看,以拼多多、阿里巴巴、京东、哔哩哔哩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成为了去年四季度海外基金的加仓大户。高瓴旗下专注于二级市场投资的HHLR Advisors公告了2023年第四季度的美股持仓变动情况。总的来看,HHLR在去年四季度新进了12只股票,加仓9只股票,减持25只股票,卖空6只股票,换手率为6.74%。无独有偶,景林公告的2023年四季度持仓也显示其对拼多多的浓厚兴趣。四季度内,拼多多成为了景林的第一大重仓美股,在组合中的占比高达27.92%,相较之前的13.77%有大幅提升。从板块整体的表现来看,去年四季度期间,中概互联整体回暖明显。(证券时报)
基金经理开启“减负”模式业内人士称对基金经理和持有人来说是双赢。明星基金经理谭丽2月18日离任嘉实丰和灵活配置混合的基金经理,至此她旗下在管的基金产品减少至8只。记者注意到,近期有不少公募基金经理开启卸任部分在管产品的“减负”模式,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经理。根据公告,除谭丽外,本月宣布卸任部分在管产品的基金经理还有诺安基金张强、融通基金余志勇、浦银安盛曹治国与刘大巍、嘉实基金李直、前海开源基金曲扬、信达澳亚基金冯明远等。其中,明星基金经理曲扬于本月3日卸任前海开源医疗健康,至此他旗下目前有8只基金;原本与曲扬共同管理的范洁现独立管理前海开源医疗健康。包括这只产品在内,以上9只基金中有5只去年净值跌幅超30%,4只净值跌幅超20%;前海开源医疗健康A、前海开源人工智能主题混合与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精选混合A至少跑输基准业绩20个百分点。(深圳商报)
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面试”,能否获高净值投资者青睐?2月20日,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工作。证监会表示,由于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的投资范围、投资方式、资产收益特征等与传统股权投资存在较大差异,证监会指导基金业协会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框架下,新设“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类别,并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政策。与此同时,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起草《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备案指引(试行)》,将在3月1日施行。这也令高净值投资者“倍感振奋”。记者获悉,这两天不少高净值投资者向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询问是否有相关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产品可以认购,产品年化回报率能否超过12%-15%。这背后,是他们前些年看到房地产信托产品提供逾12%的年化保本收益,如今他们希望不动产私募基金也能提供类似的高回报。(21世纪经济报道)
十大券商策略:春季行情结束?存量机构补仓基本完成,下阶段价值占优。针对近一周的证券市场行情,十大券商表达了他们的应对策略。中信证券“短暂波动提供调增仓的良机,继续坚守成长洼地”;中国建设证券“部分获利资金兑现需求强,回避过热主题,行情进入整固期”;中金公司“以修复为主线,轻指数重结构;海通证券认为,本轮行情有望迎来第三段普涨”;安信证券“莫愁前路,看好数字经济2-3年的投资基于”;招商证券“市场调整的核心是获利盘了结和阶段性缺乏新催化剂,A股仍在上行周期”;兴业证券“市场并不存在显著的回调风险,整体仍处于积极可为的窗口”;申万宏源证券“春季行情未结束,下阶段价值占优”;华安证券“加速下跌不会持续也不是常态,震荡市中寻机会”;信达证券“存量机构补仓基本完成,熊转牛第一波上涨或进入后期”。(证券时报)
保险金信托业务爆火,30余家险企入局瓜分300万高净值客群,服务能力及代理人专业素养迎大考。 继“年金主险+万能主险”的产品组合,以及产品挂钩养老社区的模式之后,保险金信托业务正被业界看成人身险公司快速提升保费规模的法宝。据财联社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已有超30家寿险公司入局保险金信托业务,全国68家信托公司过半开始与保险公司合作保险金信托产品,设立保险金信托的客户也从2014年10位飙升至2023年的1万余人。业内人士表示:“于消费者而言,保险金信托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高净值客群财富传承的迫切需求,但目前想凭借这一模式撬动大额保单成交,拉动代理人的人均产能提升,仍有待时间检验”。(财联社)
信托监管会议召开:防风险放首位,超20家公司因合规和风险问题被点名。2023年度信托监管工作会议于21日下午3点召开,银保监会及各地银保监局有关监管人士、信托公司主要负责人、信托保障基金、中国信登及中国信托业协会相关人员均有参会。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采访核实了上述情况,并了解到,监管人士在此次会议上介绍了6家高风险信托公司处置进展及2023年的监管工作安排,同时通报了五大合规和风险问题,有20余家信托公司在相关问题上被点名批评。华北某信托公司副总向记者分析称,今年主基调还是控风险、谋转型,信托公司需要大力发展服务信托,按照信托业务分类改革要求继续推进,没有突出常规的重点。(21世纪经济报道)
三、市场和数据存单利率、票据利率双双上行,2月信贷或同比多增。年初以来,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持续上行。Wind数据显示,2月22日国有大行一年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加权平均,权重为发行额,下同)为2.72%,相比2月初上行了14BP,相比年初上行了约37BP。其他不同类型银行、不同期限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也呈现不同程度的上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行后国股行一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已逼近政策利率(一年期MLF利率为2.75%)。究其原因,一方面资金面边际收敛,另一方面宽信用预期强化,银行信贷投放增加。为了缓解负债端压力,商业银行通过同业存单融资的需求较高。近期同业存单利率和票据利率双双上行,或指向2月信贷依然向好,可能会超过去年1.23万亿的水平。
LPR报价连续6个月持平,5年期以上仍有下调空间。2月20日,2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公布。公告显示,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2月20日LPR为: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值得一提的是,此次LPR报价与上月持平,同时也是自2023年8月以来连续6个月保持一致。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认为,2月LPR报价保持不变,主要原因是2月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不变,且近期银行边际资金成本有所上升,报价行压缩LPR报价加点动力不足;与此同时,各方也在密切关注楼市能否随经济回升而企稳回暖。他预计,为推动楼市尽快企稳回暖,后期5年期LPR报价有一定下调空间。
央行精准滴灌,遏制短端资金利率上行。央行逆回购操作规模节节高。据央行网站消息,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3年2月21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500亿元逆回购操作。由于有910亿元逆回购到期,今日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590亿元。由于本周到期的逆回购规模较大,近期资金面出现微紧的趋势,Shibor已经全线突破2%。不过市场分析认为,资金利率中枢不会大幅偏离政策利率,而长债利率在配置需求下,或保持在2.9%附近偏强运行。
1月公募总规模重回27万亿大关,债基份额和净值双跌。近日,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公布了2023年1月份的公募市场数据。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2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7家,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7.25万亿元。这是继2023年7月、8月之后,公募基金的总资产净值再次站上27万亿元大关。相比去年12月份,公募资产总规模增加了1.22万亿元。从基金数量来看,截至1月末,公募基金总数量为10607只,相比去年12月份增加了31只。分类型来看,股票型基金增加了6只,混合型基金减少了5只,债券型基金减少了14只,QDII基金则增加了3只。
债券市场:2月17日与2月10日相比,银行间DR利率:隔夜上行35BP,7天上行31BP,14天上行60BP,21天上行16BP,1个月上行21BP,3个月下行55BP;银行间拆借利率:隔夜上行33BP,7天上行35BP,14天上行47BP,21天下行38BP,1个月上行13BP,3个月下行3BP。(苏银理财)
股票市场:宽基指数上,主要股指均出现回调。上周,创业板指(-3.76%)与科创50指数(-3.73%)领跌,中证500指数(-1.53%)和沪深300指数(-1.75%)相对占优;风格指数上,消费风格回暖。市场风格指数表现有所分化。消费风格指数(0.27%)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指数,而成长风格指数(-3.01%)和金融风格指数(-2.33%)跌幅靠前;行业指数上,仅6个行业实现上涨。上周中信一级行业上涨数量进一步减少。食品饮料(1.58%)、石油石化(0.78%)、纺织服装(0.53%)涨幅居前。电子设备及新能源(-3.90%)、电子(-3.35%)及房地产(-3.25%)跌幅靠前。(苏银理财)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