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的估值,看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 定投基金还是定投股票好一点
这个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下面我从经济逻辑和实证数据两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看判断指数的估值高低,到底用PE合适,还是PB合适?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搞清楚PE和PB的概念:市盈率(PE)等于企业股权价值与净利润的比值,也等于上市公司的股价与每股盈利的比值,它反映了在企业盈利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投资该股票多少年能回本。
市盈率的计算公式为:市盈率(PE) = 企业股权价值 / 净利润 = 股价(P) / 每股盈利(Eps)
市净率(PB)等于企业股权价值与净资产的比值,也等于上市公司的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它反映了投资者为了获得企业的股权,愿意付出多少倍净资产的代价。
市净率的计算公式为:市净率(PB) = 企业股权价值 / 净资产 = 股价(P) / 每股净资产(B)
接下来,我们从经济逻辑和实证数据两个角度来看,各股票指数是更适用于PE,还是PB?
01经济逻辑根据PE和PB的概念:
市盈率(PE)以净利润作为参考指标,适用于盈利相对稳定、周期性较弱的行业,如公用事业、必须消费品业等,而不适用于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如资源类行业、证券业等。
而市净率(PB)适用于固定资产较多、账面价值相对稳定的行业,如化工业、钢铁业、航空业、航运业等,对于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如证券业、银行业,PB也是重要参考指标。
但PB不适用于账面价值变动快、不稳定的行业,如固定资产较少商誉较多的服务行业、互联网信息、软件行业等。
02.实证数据怎么用实证数据来判断到底PE还是PB更合适呢?
我们可以基于这样的逻辑:
既然我们用PE或者PB是为了更准确的评估指数是高估还是低估,并且在低估时买入,高估时卖出,那么更有效的指标,自然应该导致更好的投资业绩。
也就是说,对某一个指数,我们只要分别拿PE和PB来进行历史回测,哪个指标的投资业绩更好,哪个指标就更适用于该指数。
测试策略的核心逻辑是“低估买入,高估卖出”,最直接的想法自然是根据PE或PB来进行择时,比如PE或PB的历史分位数小于20%时买入,大于80%时卖出。
但是,这样有个严重的问题,交易信号太少,偶然性太强,测试结果的可信度比较低,用专业的话来说是“统计意义不显著”。
因此,我们换一个测试策略,用定投策略,低估值时多投一点,高估值时少投,正常估值时正常投,这样交易信号数量足够,而且也最贴近实际应用,因为PE和PB指数估值应用最多的领域就是定投。
详细策略逻辑为:
(1)当PE或PB分位数≤20%时,判定指数低估,定投1.5份资金;
(2)当20%80%时,判定指数高估,定投0.5份资金;
测试时间范围为2011-01-01至2023-06-30,分位数计算时的历史数据长度为5年。
具体测试结果为:
从测试结果看,基于PE和PB的估值定投策略的效果差不多,并没有本质区别,这和我们最初设想的结果不一致。
也就是说,使用从经济逻辑角度看,更适合PE估值的指数(如消费),并不能带来明显比PB更好的效果,使用更适合PB估值的指数(如证券、银行),也同样不能带来明显比PE更好的效果。
但仔细想想,这其实是合乎逻辑的,因为PE和PB的走势,是高度相关的,其分位数自然也会高度一致,所以它们的使用结果会很接近。
在PE和PB的计算公式,差别仅在于分母中的净利润和净资产,而这两者都是季度低频数据,一年仅变动4次,而分子中的股价数据,是日频数据,每天都在变化。
所以,作为日频数据的PE和PB,平时的变动基本都是由股价变动导致的。
总 结如果我们是要从相对角度,也就是分位数,来判断指数估值的高低,那用PE还是用PB,区别不大。
如果我们是要从绝对数值的角度分析指数估值,那对盈利相对稳定、周期性较弱的行业,如公用事业、必须消费品业,应该用PE,而对周期性较强、固定资产较多、账面价值相对稳定的行业,比如钢铁、证券等,应该用PB。
至于上证50、沪深300等宽基,PE和PB均可,但PE的的直观意义更强,比如PE为10倍时,可以直接反推出盈利收益率为10%。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