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理财>正文

100万起步、4.1%收益率理财产品爆雷!中产们的40亿元被活埋?

2023-07-13 17:45:26 互联网 未知 理财

100万起步、4.1%收益率理财产品爆雷!中产们的40亿元被活埋?

银行理财一直给人“保本保息”的错觉,特别是中老年人,对银行有种迷之信任。我们之前就有写过文章《银行理财亏钱,意味着国内金融业开始出现转变》,里面说了今年6月,招行的一款理财产品也因年化收益一度降至-4.42%而上了热搜,它的风险等级只有R2,中低风险的银行理财竟也开始亏钱了。

没想到这几天,有“宇宙第一大行”之称的工商银行也爆出大雷。代销理财产品出现违约,这是继“中行原油宝”之后,又一个银行爆雷的大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从2月开始,不少客户在工行,陆续投资了一个固收理财,风险级别R3稳健型,100万起投,6个月到期,业绩比较基准4.1%。其次,R3的风险级别,总体还是非常稳健的。6个月4.1%,在今年疫情期间,收益率是偏高一点的。但考虑到100万的门槛,也说得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从8月起,第一批投资人到期,意外就出现了。

据媒体报道,由工行代销的“鹏华聚鑫资管计划”(1至25号)全线违约,25只产品总规模或超40亿元,资金缺口或超20亿元。可这理财的门槛可不低,100万的门槛锁定期限6个月,这次受害的都是大户。

这次的违约着实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因为这系列的产品,同时满足了高门槛、收益合理、投资期限短的三大特点,再怎么看也不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爆雷。而且,这一系列的理财产品风险等级适中,属于平衡型的一款理财产品。

鹏华聚鑫计划成立于三年前,是由鹏华基金子公司鹏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提供, 鹏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法定代表人为金智勇,注册资本为15000万元人民币,所属集团为国信证券,大股东为鹏华基金管理公司。截至2023年9月底,鹏华资产管理规模约368亿元人民币,产品累计发行数量1188只,存续产品数量242只。

由此看来,鹏华聚鑫系列实际上就是银行“短贷长投”的类资金池型产品。在底层资产兑付危机和资管新规的双重压力下,该类产品短期难以完全兑付的概率通常会显著增加。不过,鉴于7月底资管新规过渡期已延至2023年底,在上述产品违约事件里,底层资产兑付问题显然是不可忽略的一环。

根据披露的信息,该资管计划主要投资于现金、正回购、逆回购、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央行票据、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以及具有业绩比较基准的各类证券投资类资产管理计划,如信托计划、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基金及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期货资产管理计划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说,这种收益和风险等级的产品,虽然写了证券投资基金等中高风险产品,但这种占比一般不会太高,稳健投资是主要路子,所以这次出事也是很神奇的。

今年的8月14日,管理人鹏华资产发布了产品提前终止公告,主要是说:“本资管计划拟提前结束,最晚于公告出具之日起30天内完成分配”。但是经历了30天的焦急等待,投资人并未如期收到本金和收益,而是等来了另一份分配延期公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鹏华资产在公告中表示:该资管计划已经开始对持仓资产进行变现操作,一定比例的资产已经完成变现,但仍有个别资产存在嵌套结构,回款需要一定时间,因为个别资产的原定交易策略,询价卖出需要一定调解,个别资产的变现回款处于清算在途状态。基于以上原因,该计划尽可能在延期公告发布后,40天内执行分配。

历经两次分配延期,悲剧还是发生了,投资人最终收到了产品无法完全兑付的噩耗。10月15日,鹏华资产官网发布了《1号至25号资管计划正式终止清算及权益分配公告》公告。该公告称,鹏华资产作为该计划管理人,从产品结构、投资标的、估值原则等多方面反复论证,但受限于该计划的实际情况以及资管新规的严格要求,最终仍无法找到促使聚鑫资管计划顺利整改的路径,因此宣告终止。清算期间,管理人将根据该资管计划的变现情况向投资者进行现金分配,剩余未变现权益,也将慎重处理,妥善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商银行方面称,如按照目前的产品清算进度要求清算,仅能获得相当于本金60%的返还。这也意味着该产品亏损幅度达到40%。虽然打破刚性兑付一直是行业发展方向,但年化收益率仅4%左右的固收产品能亏损达40%还是比较少见的。《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获悉,工商银行也已拿出了一份兑付方案,承诺今年10月20日兑付本金的50%,另外48%的本金转为工行理财,2%本金作为该理财的收益,1年后到期兑付。工商银行方面对部分“鹏华聚鑫”系列投资者表示,如按照目前的产品清算进度要求清算,投资者仅能获得相当于本金60%的返还。

直白的说,就是目前只能兑付一半的本金,而另一半本金需要以理财产品的形式,延后到一年后再进行兑付,至于利息,那就别想了。

对于这个通知,投资人第一反应当然是震惊,第二反应是,这“底层资产”到底是些什么东西?

令人奇怪的是,聚鑫系列资管产品,底层资产到底是哪些标的?以及为何固收类产品会出现如此大的亏损?面对投资人的诸多质询,无论是管理人鹏华资产、还是代销方工商银行对此都是守口如瓶。

多位投资人称,在工商银行购买聚鑫系列产品后,并未获得该产品的任何运作报告。而在获悉产品无法兑付后,曾多次找代销方管理人,索要该产品的投后报告,季度、年度等定期报告,但均以失败告终。

对于不给报告,这两家机构给的理由是什么呢?工行告诉投资人,自己可登录管理人官网查询;而鹏华资产则对投资人表示,相关投资报告只能给予代销方工商银行,无法直接提供给投资人。

两家机构“踢皮球”,可是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的通知》中有关信息披露与保密管理部分的规定,代销产品存续期内,商业银行应当督促合作机构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向客户披露代销产品投资运作情况、风险状况和对投资者权益或者投资收益有重大影响的风险事件等信息。

多位投资人表示,其身份信息无法注册鹏华资产官网账号。对此,一位投资人表示,鹏华资产是这样对他说的:该投资人为代销机构工商银行客户,其身份信息被系统自动屏蔽,因此无法通过官网渠道查询上述报告材料。

一个中等风险产品居然搞成这样,对于底层资产又避而不谈,难免引人遐想。如今事件的发展还不明朗,这次产品爆雷的真实原因也无从知晓,但是却引起了市场的诸多猜测,目前判断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根据《红周刊》记者从投资人处获悉,该系列产品可能重仓了某民企集团发行的债券。这家民企近些年在海内外快速扩张,一度拥有十多家上市公司,也正因此被卷入了舆论漩涡中。不要说专业管理人,即使普通老百姓,去年开始,都知道海航出事了。

今年2月发的产品去接海航,而且是6个月短期产品,是故意做接盘侠?还是看好海航起死回生?这点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值得注意的是,海航在2023年12月刚刚获得了一笔40亿元的融资,其中就有工行的一份子。同时,工行还是海航的主要债权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航的债务风险很大,近几年来的盲目扩张,导致了现金流出现流动性风险,还放了较大的杠杆,在2023年海航的资产负债率就已经高达72.07%,在本次疫情的冲击下,盈利能力也在下降,净资产收益率都是负的,这要能还得上就有鬼了,并且目前,海航集团未到期的债券存量规模超过百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的4月15日早间开盘,上交所公告,“15海航债”盘中临时停牌,因交易出现异常波动,停牌前大跌23.45%,自10时06分开始暂停“15海航债”交易,自14时57分起恢复交易,“15海航债”二次临停前跌31.08%,至收盘跌25.75%,累计成交1.22万手,成交金额324.09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航债因为延期兑付,在一天内连续下跌,临时停牌了两次,如果这款产品已经重仓了海航发行的债券,那么毫无疑问会对净值造成重大损失。

这部分债券在二级市场上出售的价格,应该要打个5折。这就和工行客户经理称,如果仓促变现底层资产,只能拿回60%的钱的说法相吻合。不过,资管计划背后往往存在风控机制,除非风控失灵,否则单一重仓某一品种的可能性并不大。

第二个原因,产品资金加杠杆,押注利率造成巨亏。正常情况下,债券和利率是反向波动的,也就是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反之亦然。今年初的疫情期间,债券基金曾经在大涨之后又大幅度下挫,原因是国内经济数据在复工后大幅反弹,利率上升,债券价格大幅下降,导致债基普遍下跌。

如果这个资管计划刚好在三月的时候,押注债券上涨、利率下跌,那就很有可能造成亏损。不过在正常情况下,亏损额不会太大,一般都在10%之内。但是,加了杠杆之后就不一样了,产品投资经理可以通过,购买其他金融机构的劣后份额,来大幅度的加杠杆。

举个例子,用20块钱购买100元的二八劣后份额,就可以撬动100元的债券资产,杠杆就是5:1。如果押对方向,投入的20元能赚到1倍以上的利润甚至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