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理财>正文

理财小白怎么开始入门?

2023-07-14 11:58:52 互联网 未知 理财

理财小白怎么开始入门?

首先你要明白: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只是普通投资者而已。

适时放弃暴富思想,才能够帮助我们在理财这条路走的长远。

投资是生活的一部分,二者从来都是一种紧密相连而不可分割的关系。

彼得·林奇甚至认为普通投资者相比专业投资者的优势之一就是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启发从而产生超越专业的力量。

当投资渐渐成为一种习惯,我自觉不自觉地,开始用投资的眼光和思维来观察和思考生活。

这时我突然明白投资与生活的辩证关系:投资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具有生活所具有的一切特质。

这段话的另一层含意解读是:在普通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可以寻找到投资的规律、体悟到投资的真谛。

那么回归到投资的话题上来,战略对于投资的意义何在?

其实在对我们家庭的进步与分析中,我已经给出了答案: 战略是一种方向的选择,战术只是一种技巧的框定。 当方向选择正确的时候,技巧的作用只是加速或延缓目标的实现。

也就是说,针对目的地,只要我们选择的方向没有错,行走的速度只能改变到达的时间,而无法改变或迟或早最终到达的结果。

所以确定投资的战略,是我们投资者在投资领域为攻城略地而需要面对的头等大事。

股市三观

投资的战略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正如一个人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选择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一样,投资者进行理财投资,首先要解决的,当然也是自己的「投资三观」——再明确一下,对于股市投资者而言,就是「股市三观」:

第一,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股市?第二,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看待投资?第三,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

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认识、不同回答,会从根本上决定我们在股市上的不同表现。

投资理念、投资技巧、操作系统、交易心态,这些看似局部或零碎的东西,其实都取决于我们最初建立的「股市三观」。

再进一步,可以肯定地说,投资者最终的命运,也完全取决于「股市三观」的规定:巴菲特之为巴菲特,来源于他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利弗莫尔之为利弗莫尔,也来源于他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

对股市三观的不同思考和不同抉择,最终造成了两位资本大佬首富与自杀的不同命运。

苏格拉底说:「人类普遍地对一件事情无知,而这是一件最必要知道的事情。

那就是怎样正确地生活,怎样去照顾自己的灵魂并且使它尽可能地完善,还有,人们对这种无知普遍地是视而不见的。」

这个被人们普遍地视而不见的东西,就是后来流传千古的「苏格拉底之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最终造成了后世哲学的纷纭流派。

对于股市投资者而言,「如何看待股市?如何看待投资?如何看待股市中投资的我们自己?」同样是不得不正面和回答的「股市苏格拉底之问」。

很多投资者在进入股市之前,甚至完全不知道股票是什么?这就是大多数人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进入股市之后,原本是想进行长期投资达到稳定营利的目的,但搞来搞去最后却搞成了高频交易、波段操作、趋势为王的狂热投机分子。

这就是大多数人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自己对股市、对投资明明「无知识无经验无脑子」(我谓之「股市三无人员」),却自视甚高,以为自己天赋异禀、智力超群,甚至运气最终会站在自己这一边,渴望赌王式的一夜暴富。

这就是大多数人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

正是因为大多数人对「股市苏格拉底之问」的上述回答,才最终造成了股市后来流传的「一胜二平七负」之说。

大多数人股市三观不正,乃有此境。

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股市股市的本质

股市本质上就是一个市场,一个可以让交易双方互通有无的地方。

你有钱,但是没有企业,更不会经营企业,我有企业,也会经营企业,但是没有钱。

在股市中,通过股票的买卖,我们二者可以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

你的钱买了我的股票,你的钱就不再是普通的钱了,而是流入企业,成为企业经营的资本。

我的股票卖给了你一部分,意味着我的企业就不再单纯是我一个人的企业了,而是有了自己的股东。

企业通过股票的出售,实现了经营资本的聚合,当然,也同时实现了股权的分散——我卖给你的那部分股票,不是一个简单的电子凭记,它其实是我企业的一部分股权。

当你拥有了股权,哪怕再多或再少,你都拥有了法律所赋予股权的一切权利和义务。

也就是说,依据股票,你有了分享企业发展红利的权利,也有了维护企业健康发展的义务。

当你的股权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甚至可以解散董事会,重组企业。

从互通有无的角度看,股票市场和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市场没有两样。

但从股权的角度看,股市与菜市的最大区别是,股市除了是一个市场,具有普通市场所具有的一切性质,还具有普通市场所不具有的股权交易的特质。

记住,股权是股市交易的最终标的,也是股市交易的本质所在。

这意味着我们买卖股票的行为,实质是一种企业经营行为。

既然是企业经营,那么我们盈利的手段就是企业的分红和企业的成长。

一家经营正常的企业,每年的利润分配无外乎两个方面,拿出一部分维持经营者与所有者的正常生活,剩余部分进行再投资,从而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

前者就是企业的每年分红,后者就是企业的后续成长。

获利的途径

如果把股票投资者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其从股票投资行为中获利的根本途径,有且只有以下两条:企业的分红和企业的成长。

但是作为普通投资者而言,股票市场尤其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明明是作为一个个的个体存在的呀。

所以,当普通投资者化身为个体的时候,盈利的途径的确又格外生发了新的一条:市场波动的钱。

支撑股票价格的因素在大的方面有两条:一是股票所代表的那家企业的基本面;二是市场交易者的总体预期。

当企业经营良好,利润丰厚,迭创新高,并不停成长,企业给投资者回报的能力就会格外突出,股票的价格就会表现得相对坚挺。

从长远看,股票的价格就是企业基本面的反映。

但是股票的买卖毕竟是在不同个体间进行的,所以个体对未来趋势的预期,会在短期内成为影响和制约股价涨跌的重要因素。

当大家一致看好未来时,会加大股票购买力度,于是股价越涨越抢手,而当大家一致看衰未来时,会加大股票的抛售力度,于是又出现股价越跌越乏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这种境况,在股市中经常见到。

以至于有人疑问,这等现象完全有悖于经济学讲义中的「市场供需规律」嘛。

其实,价格和需求的规律并没有被违背,根本原因就是股市中的短期走势中加入了人的预期这一额外的局限条件,书本上严格的「供需规律」被扭曲异化了。

从长期和本质上看,供需规律并无丁点变化。

它依然存在,只是被某种阶段性的表象短期地屏蔽掉了。

正是因为人的预期因素,股价总会产生短期的波动。

曾经有人问一位投资界大佬:你怎么预测未来几年的股市?大佬回答:我预测未来几年股市将继续波动。

好像是一句玩笑话,却直抵市场规律的核心。

股市唯一不变的规律就是股市将永远波动。

对于这一规律的认识和追究,投资学家们又总结出了「周期理论」和「钟摆理论」。

对这些理论,霍华德·马克斯在《投资最重要的事》一书中均有论述,有兴趣的朋友可翻书一读,这里略过不提。

我想强调的是:正是因为股价波动的存在,所以投资者似乎又从中嗅到了除分红和成长之外的第三种股市盈利之道。

是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赚市场波动的钱。」

所谓市场波动的钱,就是差价。

昨天股价 10 块钱,今天 11 块钱,这 1 块钱的差价就是投资者渴求的目标。

理想的模式是:在 10 块钱的时候买入,然后在 11 块钱的时候卖出。

网络上无数的股神和骗子就是这样诱导或者说欺骗他们的追随者的:打板说,神准说,诸如此类的蛊惑和吹嘘由此而来。

波动与骗子

既然波动无时无刻不存在于股市,我为什么还说宣扬靠股市波动赚钱的股神多是骗子呢?原因就在于从整体和长远看,股价的波动就是一种随机行为。

我投身股市十余载,历经 2008 年、2015 年两次堪称经典的「世纪大崩盘」,数度穿越牛熊,阅人不在少数,除了骗子,我的确没有看到多少靠谱的依靠股价波动即能实现稳定盈利的人。

暴富是有的,但一次性的成功,往往具有不可复制性。

例如体育彩票几乎期期都能产生一位百万富翁,但这样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我们最好还是不要奢望好运总是降到我们头上吧。

我的意思是,我的确见到过因为依靠市场的波动而一夜暴富的人,但我没见过总是依靠市场波动而致富的人。

格雷厄姆不是、巴菲特不是、费雪不是、彼得·林奇不是,利弗莫尔是,但最终破产,一枪自毙。

中国投资者中也不乏投机制胜的传说,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人要么涉嫌内幕交易而锒铛入狱,要么归于沉寂消失于无踪。

我不相信这些人已经衣锦夜行、富贵而隐。

资讯无限发达的时代,巴菲特在这个星球上恐无隐身之所。

因此,我更相信这些牛皮烘烘者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最终都被淘汰出局,甚或死于非命。

不止一位投资大佬告诉我们:「要像经营企业一样投资股票。」

我相信这些人不会是骗子。

因此,我愿意再强调一遍投资者股市获利的两大最重要最靠谱的手段:企业的分红和企业的成长。

当然市场有时候会为企业进行错误的定价,我们在低于企业价值的价格上进行购买,然后在企业价格回归到价值线附近的时候卖出,这种获利手段貌似也在做波段。

但究其实质,这种方式依靠的还是企业的基本面分析,从本质上讲,它赚的还是企业成长的钱,与靠预期下一步的股价走势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