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理财>正文

居民理财无处可逃,“利率跌到2%也要去存款”

2023-07-17 20:18:54 互联网 未知 理财

居民理财无处可逃,“利率跌到2%也要去存款”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存钱还要托关系

文|肖望编辑|杨布丁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来想理理财,挣点儿钱换个房子,结果现在已经亏掉一个卫生间,麻了。”在北京工作的90后姑娘李颖(化名)对作者吐槽道。

如今的李颖是一名铁杆银行存款爱好者。在经历了过去两年股票型基金的暴跌行情后,她把大部分钱都买了银行大额存单。

余额宝唤醒了李颖的理财意识,她从最初工资都放银行活期,到追逐高收益理财,先后购买过P2P、互联网存款、股票型基金等产品。曾经她对理财的收益预期达15%~20%,如今,她为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的几个基点揪心不已。

李颖的经历,正是过去十多年间绝大多数中国居民理财的缩影。随着监管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消除监管套利,打破刚性兑付,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开始深入人心。兜兜转转,存款又成为居民理财最青睐的产品。

但伴随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行,居民理财已无处可逃。

存钱还要托关系

“通知存款已死。”5月16日,有投资者感叹。

此前,包括平安银行、桂林银行、东营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发布公告称,自5月15日起调降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利率。据央视新闻,根据利率自律机制要求,国有银行加点不能超过10个基点,其他金融机构加点不超过20个基点。同时,停办自动滚存的通知存款,即需要用户手动操作。

此次调整后,有银行通知存款利率从2.1%降至1.55%。尽管协定存款、通知存款并不是银行的主流存款产品,但作者了解到,由于其利率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且期限灵活,受到部分希望提升闲置资金收益用户的欢迎。

据作者测算,假设一位投资者有10万元,原本存1个月可以有175元利息收入(通知存款利率2.1%),此次调整后每个月利息将减少45.8元(利率1.55%),如果忘了操作存入,利息就只有25元(活期利率0.3%),较此前减少150元。有投资者称,此次调整后,通知存款从“天使”变成了“折翼的天使”。

某华南地区城商行行长张雷(化名)对作者表示,上述银行调降协定存款、通知存款利率,既是响应利率自律机制的要求,也有银行调降负债成本的考量。当前不少银行根本不缺存款,但面临着贷款需求不足的困扰,需要适当管控负债成本和规模。

作者梳理,2023年以来,银行业调降存款利率动作密集。先是去年4月和9月,国有大行主动下调存款利率,其他银行陆续跟进调整;今年4月份以来,山东、陕西、广东、河南等多地中小银行相继调整定期存款利率;5月5日,渤海、浙商、恒丰三家股份行跟进“补降”。

拉长时间看,存款利率下行更为显著。以工行为例,其1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从2014年时的3%下调至当前的1.65%,10万元存1年的利息从3000元减少至1650元,少了1350元。5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从2014年时的4.25%下调至当前的2.65%。

随着越来越多人将存款作为主要理财渠道,近一年多以来,存款利率的每一轮调降在社交媒体上都会引发热议。央行统计显示,去年全年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而今年一季度住户存款已增加9.9万亿元,达到去年全年存款增加量的55%。

豆瓣“用利息生活/储蓄”小组聚集了超过10万名以银行存款为主要投资渠道的用户。有成员感叹,“存款利率全面下调速度太快了,想要靠利息生活遥遥无期”,引发共鸣。

张雷告诉作者,尽管银行业存款利率都在调降,但一些民营银行、地方中小银行的存款利率仍有相对吸引力,有银行对一些利率较高的存款产品实行“白名单制”。不少亲朋好友托关系想要加入白名单,以买到较高利率的存款产品。

另一方面,多家银行在业绩会上提到要进一步压降存款付息率。邮储银行副行长在年度业绩会上就表示,压降付息成本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将通过预算、绩效考核等手段,把压降付息成本的压力层层传导到最后一公里。年报显示,存款在邮储银行总负债中占比达96%,规模达12.71万亿元。付息成本每压降1个基点,就有望为该行贡献利润12.71亿元。

摄影:肖丽

“踩过众多坑后的自然选择”

“利率3.5%的大额存单,搁前几年我看都不看,现在简直太香了。”李颖告诉作者,她庆幸去年买了40万元的大额存单,前些天她想再存一笔时,发现利率已经降至3.1%。

促使李颖转向银行存款的直接原因,是其前两年购买的多只爆款基金严重亏损。最多时她在基金里一共投了15万之多,目前持仓亏到只剩7万多元。

由于工作原因,李颖还曾接触并买过P2P产品,期间产品收益率高达13%,甚至不乏有平台给出过高达20%的收益率。

但高收益背后,P2P平台存在非法集资、高利贷、暴力催收、诈骗等多重风险问题。金融监管部门开始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专项整治,P2P行业在2018年6月开始大面积暴露风险,于2023年被大规模清退。

P2P平台之后,投资者对银行背景产品青睐有加。2018年起,一些缺存款的民营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开始与互联网理财平台合作,推出互联网存款产品。这些产品有多种期限选择,且利率诱人。但由于互联网存款突破地方法人银行经营的地域限制,且存在部分高风险银行激进扩张等风险,这一类型产品在2023年末被监管叫停。

这一时期,还有资金饥渴的房地产公司借道第三方财富公司或信托等融资,年化8%~10%的高收益同样吸引了大批投资者。但这些地产公司的理财产品从2023年下半年也纷纷出现兑付危机。据作者不完全统计,出现风险的理财规模超过900亿元。

在P2P、第三方理财、基金等产品红火之际,银行理财一直受到保守、稳健型投资者喜爱,规模稳健增长。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7.65万亿元。

某股份行西北某支行行长郑铭(化名)对作者表示,在前些年的工作中,许多客户根本分不清理财和存款,由于银行理财收益较高以及隐性刚兑等优势,备受投资者喜爱,“那时候根本没什么人买存款。”

2018年4月,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资管新规》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推动资管产品净值化管理,明确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并安排了过渡期。

2023年是《资管新规》正式全面施行的第一年,投资者开始真切地感受到,银行理财不再承诺收益率,不再保本。去年3月,受股票市场波动影响,理财产品出现一波“破净潮”。而到了11月,受债券市场罕见下跌,银行理财出现更大规模破净潮,有产品4天亏光两个月的收益,各大银行的理财收益都在回撤。

郑铭介绍,当时许多客户将理财全部赎回转入存款。如今这两年,她明显感受到存款的压力小了很多。尽管现在利息更低,但存款的用户却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