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明明有“亏本”风险,银行员工为何不愿“说实话”? 信托有亏本的吗安全吗
“在银行买理财产品有风险吗?本金会不会亏损?”这几乎是银行客户在购买理财时,问得最为普遍的问题之一,其中以中老年群体为主。
但是,银行理财虽然很少“出事”,很多银行员工还是告诉投资者“不会亏损”。银行员工为什么不说实话?其背后有什么“难言之隐”吗?[what]在本人看来,银行员工不愿意提前并且充分告知投资者的风险,主要原因有三个:
首先,理财销售量是银行考核员工的一大指标。
有的银行理财经理背负着一个网点的主要考核指标,而有的银行会把理财销售任务分派到每位员工身上。特别是在每年的一季度(银行的“旺季”),几乎每家银行网点都在抢客户。“做营销都来不及,没时间去管理财风险了”——这就是很多银行网点员工营销的现状和心态。因此就出现了银行员工只顾营销,不顾风险的现象。
其次,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风险认识还不充分。
有的投资者虽然经常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但是他们很多人不知道:在银行购买理财前,必须做“风险测评问卷”,而且需要本人完成,目的是让银行充分掌握投资者的风险接受程度,从而可以匹配相对应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
从理财产品风险等级来看,目前商业银行将其分为五类:
一级:极低风险,提供本金及收益保障,适用于保守型投资者。
二级:较低风险,不提供本金保护,但本金亏损的概率极低,适用于保守型投资者。
三级:中等风险,不提供本金保护,但本金亏损的概率较低,适用于平衡型投资者。
四级:中高风险,不提供本金保护,本金亏损概率较高,适用于积极型投资者。
五级:高风险,不提供本金保护,且本金亏损概率高,适用于激进型投资者。
如果投资者购买了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其实就必须做好本金亏损的准备了。就像此前银保监等监管部门作出的提示:“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因此,投资者如何和去认识并且规避风险,真的非常重要。
最后,银行为了掩盖理财产品亏损的事实。
从银行角度来看,其实银行自身运作的理财产品也是有很多出现过亏损的案例的。比如今年8月,由招商银行代销的大业信托·君睿15号(九通基业)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出现了利息逾期兑付的问题。当然,在理财领域,也时常会有利息未达到产品说明书标准的情况,在此就不一一枚举。
所以,银行为了维护自身理财品牌形象,多数在亏损的情况下,会拿出自身的“补贴”资金给到投资者,让投资者误以为理财“保本”且风险性较低。
但是,这样的“操作”很快就要被叫停了,因为在资管新规后,打破刚性兑付成为新要求,预计在2023年开始,保本理财将被全面下架。对于投资者来说,做好以下三方面准备是关键:
1、加强对理财政策制度的学习,提高风险合规意识;
2、加强对投资组合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投资收益;
3、加强对银行理财的研究和判断,选择合适自己的产品,特别是对于比较看好的、熟悉的理财产品可以循环往复投资操作,对于从未听说但是银行极力推荐的产品,我们要“长点心”。[思考]
想了解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