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将跌破万亿?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规模半年下滑超4成至4300亿,分析师:下半年或许还会缩小 信托理财的优缺点分析怎么写
财联社7月18日讯(记者 彭科峰)7月17日晚,上市公司牧原股份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拟使用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7亿元购买理财产品。为控制风险,投资品种为低风险保本理财产品,期限不超过12个月。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一直是市场热门话题。不过财联社记者统计发现,据wind数据,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规模达4340.24亿元,同比去年上半年下降40.88%。2023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持有理财产品的个数,也从去年下半年的9972只降至6117只。
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财联社记者称,在理财产品净值化的大背景下,尤其考虑到地产低迷给信托类理财带来的巨大风险,上市公司需要更加理性的看待闲置资金买理财的行为。另外,今年经济复苏不如预期,上市公司营收和利润均会受影响,叠加考虑风险因素、舆论负面影响,下半年上市公司购买理财的规模可能还会缩小。
总量下滑明显,结构性存款仍是首选
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认购理财的规模同比去上半年下降40.88%,相比去年下半年也下降41.76%。
“一般认为,上市公司利用限制资金购买理财,尤其是结构性存款、货币基金等低风险、流动性较好的理财产品,被普遍认为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厚上市公司利润。这也是过去上市公司偏爱购买理财的原因。”前述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向财联社记者表示。
依据现有的规定,上市公司可以购买的理财产品包括存款、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通知存款、银行理财、证券公司理财、投资公司理财、信托、逆回购、基金专户等十类。
依据wind数据,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认购最多的理财产品是结构性存款,占到65.78%的比例;证券公司理财为10.56%,存款类为7.25%、银行理财为6.02%。
为何银行理财如此不受上市公司宠爱?对此,上述分析师认为,可能和去年下半年的银行理财集体破净潮有关。今年银行发行的新产品都是不保本保息的,在银行保本理财的迷思破灭之后,上市公司也好,普通投资者也罢,都会对银行理财多一些警惕。
总规模今年要跌破万亿,回到2017年水平?
据Wind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1411家上市公司认购了20139款理财产品,认购金额约为1.48万亿元;2023年,共有1427家上市公司认购了19740款理财产品,认购金额约为1.42万亿元。
如果以上半年理财认购规模4340.24亿元的基准来计算,如果下半年新增认购理财持平上半年,那么2023年全年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规模应当在9000亿到1万亿之间。以此计算,则2023年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规模很有可能成为过去三年来最低的一年。
此外,财联社记者还发现,2017年,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规模首次突破万亿,2017—2023年,其规模一直保持在万亿以上。如果今年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跌破万亿,则意味着上市公司对理财产品的热情跌回2017年前。
财联社记者还注意到,今年市场上也出现了上市公司购买理财暴雷,血本无归的案例。3月17日晚间,洋河股份公告称,2亿元信托理财本金尚未收回。据介绍,洋河投资于2023年2月26日、2023年3月1日,分别出资10,000万元认购了“中航信托·天新湾区更新 10 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第 1期”、“中航信托·天新湾区更新 10 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第 2 期”,产品预设存续期限 24 个月。但期满之后,这笔信托出现违约。
特别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