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理财>正文

银行4.1%的理财也能暴雷丨你以为的低风险,翻车了 外汇银行理财有风险吗知乎文章内容

2023-08-20 00:54:10 互联网 未知 理财

银行4.1%的理财也能暴雷丨你以为的低风险,翻车了

最近两天,工商银行理财“暴雷”的事情,在我们的用户群里讨论开了。

大家都关心,自己手头买的银行理财,是不是也会遭遇同等“厄运”。

一直以来,买银行理财就是图个安心不费脑,难道现在也靠不住了?

先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事件主角,是工行卖的一款“理财”产品,半年期,100万起投,年化基准4.10%。

就是这样一款看似平平无奇的产品,“暴雷”——不但收益没了,连本金都拿不回来。

银行理财产品背后,那些被你忽视的细节,可能是未来的”雷“,有两点想和你分享。

01.银行不但自己卖理财,还做“中间商”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有资格发行理财产品的机构,除了我们熟知的银行和基金公司之外,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都可以发行。

但它们毕竟没有银行名气那么大,分支渠道也没有那么多,于是,就有了“代销”的做法:

金融机构纷纷抱紧银行的“大腿”,把自己的产品放在银行“寄售”。

看起来,是一个联手赚手续费的双赢局面。

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就要擦亮双眼,仔细辨别了。

你在银行app上买到的产品,五花八门,可能是银行“亲生”的,也可能是帮其他机构代销的。

代销关系,意味着银行只是一个“中间商”。

一旦产品管理运作出现了麻烦,只要销售过程中合规,银行是不用承担兑付义务的。

有了“代销”这层关系,产品能赚到多少钱,是否安全,其实都和银行等销售平台无关,主要都取决于发行机构。

在买银行理财产品之前,我们要仔细读一读产品说明书,它的管理人是银行还是其他机构,心中要有数。

02.低收益不等于低风险

第二点想和你分享的是,理性看待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

高收益基本等同于高风险,不少人都有这个意识。因此,很多人联想到,低收益的产品,可能就没那么多“幺蛾子”了吧。

比如,我们平时打开银行APP或是支付宝等大平台,看到一款收益率在4%左右的产品,

大多数朋友肯定会信心满满——

这么低的收益,应该是绝对安全的,我完全信任银行,肯定会给我把好关的。

具体投了些什么也未必知道,稀里糊涂地就买上了一笔。

工行这次的“暴雷”事件,正好给我们提了个醒,低收益不等于低风险。

风险如何,还是取决于理财产品背后投了什么。

比如,工商银行这一次的“聚鑫系列”产品,主要投向了海航集团。

稍稍搜索一下,你就会发现:去年开始,海航集团就已经频频出现违约,债务高筑,就投资风险来说,和它相关的产品自然不仅无法“高枕无忧”,还隐藏着不小的隐患。

因此,就算是中低风险的债券类投资,一旦出现违约等情况,损失也会很惨重。

03.保持新知

大家可能会说,理财赚钱越来越难了,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这里分享给你一个核心思路:建立组合,不要让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尽管老生常谈,却是个理财的真理。

《威尼斯商人》里有这么一段话:

“感谢我的命运,我的买卖的成败,并不完全寄托在一艘船上,更不是依赖这一处地方;我的全部财产,也不会因为这一年的盈亏而受到影响,所以我的货物并不能使我忧愁。”

在工行的案例里,这款产品起投是100万。

如果当时能用这100万以上的资产,以不同比例投资在不同的产品里,比如基金、股票、存款等。

那么,也不至于像现在这么被动,一损俱损了。

另外,还是要对理财知识保持不断地更新和学习。

买入产品只是一个起点,后续的维护工作也不可少,根据市场情况和个人的资金安排,调整投资节奏,也是能帮我们多赚一些的关键。

关于理财,我们整理了一份「12个简七原创理财工具包」,欢迎私信【理财】,免费赠送给你~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