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一边大量买理财、一边去银行贷款,背后原因何在? 理财产品买不了什么意思
去年,上市公司“存贷双高”引起广泛关注,有不少“存贷双高”公司爆雷,发现巨额货币资金是虚构的或受限,典型的就是康美药业和康得新。
谁是下一个康得新?上市公司虚构高货币资金手法剖析
巨额货币资金,是喜是忧?
最近有人问,上市公司一方面有很多钱拿去买理财产品,说明不差钱;另一方面,又在银行有贷款,怎么看?
这个和存贷双高现象是有点类似,只不过左边体现的不是货币资金,而是类货币资金的理财产品,资产负债表上通常体现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其他流动资产”。
分析下来,可能几种原因:
一、为了维持银企关系。
毕竟企业情况千变万化,万一需要钱的时候,能从银行贷到款,这种情况下,银行借款金额通常不大。
比如亿联网络,笔者猜测可能就是这个目的,2023年三季度有31亿元买了理财,但也有5000万的银行借款。而且其理财产品公布了具体明细,分布在各家银行。市场有人质疑其真实性,但笔者认为,从逻辑上来说,并无特别反常。
二是财务造假。
虚增利润,同时需要虚增资产,放在货币资金容易露馅,放在应收账款也容易被质疑且需要计提坏账,所以,通过理财产品进行操作。
比如,风华高科为了解决应收账款账目挂账问题、延长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时间,就对应收账款进行处置,通过自有资金购买理财,再通过另一家公司受让约5470万元应收账款,将收到的上述款项全部转回风华高科。
2016年3月,风华高科出资5500万元购买了粤盛资产委托宏信证券发行的一项理财产品,粤盛资产在收到钱后将这笔钱转给了宁夏顺亿,由后者以2015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受让其中5470万元的应收账款。而宁夏顺亿就能够以支付债券受让款的名义,将收到的款项再转回风华高科。
这样,风华高科一顿操作猛如虎,用自己的现金买下了自己的坏账。
三、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变现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大股东不好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就通过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利用理财产品的通道,实现资金占用,或者暗地拿这些产品给大股东融资做担保。
四、募集资金用途受限。
公司有钱,但这些资金用途有限定,而其他地方需要用钱,就通过银行借款来解决,募集资金暂时又不能用,那就拿去买些理财产品。
这种情况可以观察一下公司募集资金情况。
五、跨主体的资金调度问题。
上市公司的合并报表显示,账上有闲钱购买理财产品是一个公司,银行借款是另一家子公司,不同公司之间的资金调度,有时会存在法律障碍,比如不同国家外汇管制,或者管理上的原因。
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以对比一下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如果合并报表有理财(及存款)和贷款双高的现象,而母公司报表并没有,那很可能是这个原因。
不同子公司是独立经营的,股权结构也不一样,这种情况下,有些公司钱多、有些公司钱少,钱多的去买理财产品,钱少的要去贷款,毕竟就算母子或兄弟公司,大家日子还是各过各的,都是独立的法律主体。
六、近期有大笔资金支出安排。
比如,公司需要进行对外投资或分红,账上需要留钱,但这种情况,一般是短期的,不会长期是这样的。
七、财务管理水平问题或处于稳健考虑。
这种情况一般不大出出现,作为上市公司,就算财务总监不行,公司老板还是鬼精的。
当然,有些公司问了报纸公司资金流动性,就多放点钱,同时保持银行借款。
具体到某家上市公司,既有理财又有大量贷款,需要综合分析判断,可能的原因是哪一种。
如果有合理解释,那就不用过于担心;反之,则要加以注意。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