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理财净值化转型:大象转身 银行理财基金是什么意思
报告核心观点 2023 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理财净值化改造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过渡期结束后,通过资金池和摊余成本产品平熨净值表现将逐步成为历史,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将是常态。在此过程中,客户接受度面临考验,理财投资管理难度大为提升,产品形态需要摸索,在资管生态中的竞合关系需要重新辨析。尤其是,理财净值化改造堪比“大象转身”,对其投资行为也将造成影响,久期偏好降低,对银行资本债的需求弱化,配置非标难度增加,权益占比将所有提升等等。 净值化转型势在必行 理财净值化转型之前,“资金池”一直是理财的传统操作模式,理财产品普遍为预期收益型产品,在实操中存在强烈的“刚兑预期”。理财资金池模式好处显而易见,降低管理难度,提升客户体验,但同时消耗金融体系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成为监管重点监管的对象。2018 年开始,监管发布多项政策助力理财净值化转型,主要政策包括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理财子管理办法、理财子净资本管理办法、现金管理理财新规、销售新规等。资管新规明确了资管产品净值化转型的大方向,鼓励使用市值法计价,后续的理财估值核算、会计指引等制度体系,也为理财净值化落地提供了重要参考。 理财净值化转型进入冲刺期 距离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不足三个月,目前来看理财净值化转型已取得较大进展,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超过八成。不可否认理财在过渡期内曾出现某些短期化行为,如大力发展现金管理理财产品、通过摊余成本法委外稳定收益等,这些做法也已经纳入监管视野。6 月份现金管理理财新规正式稿发布,将现金管理理财产品和货基监管基本拉回到同一起跑线;8 月份摊余成本理财新规落地,敦促理财对滥用成本法估值的产品、成本法委外进行整改;另外近期多个监管规定均对理财净值化转型、压降委外规模、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成立理财子公司等提出要求。 理财迈入“真”净值时代 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理财将真正迈入“真”净值时代,建立在资金池和成本法估值上的理财产品将成为历史,产品净值波动将是常态。同时未来理财发展将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理财净值化改造后面临客户接受度的问题,银行理财的规模与发展将越发艰难,二是净值化改造后,理财管理难度大幅提升,最少是增加了赎回这一新维度,三是净值化改造后的赎回风险事关金融稳定。此外理财与公募基金的竞合关系也将重新演绎,尽管公募基金的迅猛发展给理财带来较大竞争压力,但是在国内财富管理市场仍具备极大发展空间的背景下,两者仍有合作互补空间,主要包括投研服务、权益投资、支持系统等方面。 银行理财投资行为变迁 理财经历了17 年的发展,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资产配置特点:其一债券、主要是信用债和非标是最受理财青睐的两类资产,由于监管限制,非标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其二理财风险偏好不高,投资的信用债资质整体较好;其三理财权益配置占比较低,并且其权益投资一直处于薄弱地位。理财即将迈入“真”净值化时代,过去理财的投资行为也将面临一定冲击:一是理财规模增长放缓弱化债市需求;二是短久期偏好更明显;三是对银行资本债需求将有所弱化;四是理财配置非标难度进一步上升;五是权益配置占比将提升。 风险提示:监管政策执行尺度;利率上行会否引发赎回压力;产品形态创新。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