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理财>正文

21资管|火线解读超严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数万亿产品面临“回炉重造” 现金管理理财与货币基金

2023-09-09 08:22:31 互联网 未知 理财

21资管|火线解读超严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数万亿产品面临“回炉重造”

现金管理类产品占合规银行理财的八成,正面临资产投向紧缩,久期约束加强的严监管。

资管新规之后占据银行理财半壁江山的现金管理类产品面临大考。

12月27日下午,银保监会和央行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现金管理类产品新规》),从投资范围、投资集中度要求、流动性、杠杆管控、估值核算和认购赎回等方面做出了规范和约束,整体上与货币市场基金等同类监管标准保持一致。

一位公募基金总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银行现金管理的政策与公募基金中的货币基金政策基本一致。这体现了对同类产品统一监管的思路,未来银行现金产品与货币基金差异性就消失了。

不过,据记者此前与银行资管人士交流,从他们的角度来看,银行的现金产品与公募基金本身并不完全一样。其中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投资者构成上,银行现金产品基本上以零售投资人为主,而公募货币基金的投资者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银行等机构投资人。因此,他们认为,完全参照货币基金进行监管并不合理。

“总体非常严格,在没有基金免税优惠的情况下开展整改难度较大。”一位华东理财子公司人士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数位理财子公司高层和银行资管部门负责人,整理后发现他们想要反馈的问题如下:

一是可投资产门类大大减少,高收益资产限制颇多,拉低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未来可能与货币基金持平;

二是久期管理参照货基控制在120天之内,但是目前银行都通过拉长久期来做高收益,未来长期限资产不再“受宠”,这项产品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减弱,并且导致资产端期限利差扩大;

三是虽然与货币基金拉平起跑线,但是由于缺少税收优惠等政策,依旧存在不公;

四是银行理财中80%的净值转型合规产品都来自现金管理类产品,新规之后还需要整改,可能造成净值转型步伐减慢。

现金管理类产品为何当红

两部门称,制定新规的原因在于,与货币市场基金相似,现金管理类产品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允许投资者每日认购赎回,容易因大规模集中赎回引发流动性风险,风险外溢性强。制定工作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是充分借鉴国内外同类资管产品的监管制度,确保与货币市场基金等同类产品监管标准保持一致,促进公平竞争,防范监管套利。

二是明确长期制度安排,促进相关业务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通知》充分考虑机构承受能力,审慎设置过渡期,并规定符合《通知》要求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在过渡期后仍能够继续发行存续,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消除不确定性,防范银行在过渡期结束前集中抛售资产出现断崖效应。

三是规范现金管理类产品管理要求,防范单体机构和系统性风险。《通知》明确现金管理类产品监管标准,强化业务规范管理,增强银行、理财子公司经营的合规性和稳健性,推动银行存量业务整改和理财子公司“洁净起步”,避免业务无序发展,防范潜在系统性风险。

现金管理类产品毫无疑问是银行理财产品中的“当红炸子鸡”。根据银登中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23年上半年)》截至2023年6月末,开放式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14.97万亿元,占全部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67.51%,称之为银行理财的“大半壁江山”也不为过;存续余额同比增长2.63万亿元,增幅为21.34%。这部分开放式产品中,就有不少属于现金管理类产品。有资管人士称大约三分之一。

在资管新规之后,作为取代保本理财的揽储利器,再加上理财销售起点从5万下降至1万元,多家银行及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将现金管理类产品这种类货基视为重点产品,其特征为可快速赎回、灵活性高,随时可以满足银行理财客户的流动性需求,收益率虽然低于封闭式银行理财但是高于货币基金。

从银行资管转型的实操角度而言,利用现金管理产品进行净值化是过度转型的第一步,在此背景下,银行现金管理产品的规模迅速增长了起来。据记者了解,目前银行资管机构中,现金管理产品占比较多的达到20%以上,多家银行在三分之一以上。

事实上,在此之前,现金管理产品相较于货币基金在收益率上有明显的优势,比如当前,银行现金管理产品收益率普遍在4%左右,货币基金则多在3%以下,甚至相当的时候在2.5%以下徘徊。而在投资者心目中,这都属于同一类的安全性产品。

收益率下滑是定局

一位银行资管机构人士对记者说,按照新的要求,银行目前几乎所有的现金管理产品都要进行整改,配置现金的要求、集中度要求以及债券剩余期限的要求目前应该几乎没有银行能满足,“从技术和实操上来说不难,转型不难,转型以后的管理也不难,问题就是赚不到钱了。”

《现金管理类产品新规》在投资范围、投资集中度要求、流动性、杠杆管控、估值核算和认购赎回各方面对银行资管进行了约束,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执行中的重难点:

1. 定义收紧,摊余成本法适用范围缩窄。

根据《现金管理类产品新规》的定义,现金管理类产品是指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每个交易日可办理产品份额认购、赎回的商业银行或者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在产品名称中使用“货币”“现金”“流动”等类似字样的理财产品视为现金管理类产品。

这个定义看似波澜不惊,但是“每日赎回”的字样将很多每周甚至更长期限开放申赎的银行理财产品“拒之门外”。由此可见这部分理财产品不能享受类货基产品的估值办法仍使用“摊余成本+影子定价”的红利,全部进入市值法估值。不过也有两家大行理财子公司高层表示,在此前已经将现金管理类定义为每日申赎,因此影响不大,但也不排除有些小银行的口径不同,将定开产品混入其中用摊余成本法计量。

2. 投资范围严约束。

按照新规,只能投资现金,1年期以内银行存款、债券回购、央行票据、同业存单,397天剩余期限以内的债券和ABS,以及其他货币市场工具。但是禁止投资四类金融工具,包括股票、可转债、以定期存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浮动利率债券,和信用等级在AA+以下的债券和ABS。

从机构的管理上来看,此前银行现金产品由于在投资范围、集中度、杠杆等方面没有与货币基金类似的明确限制,其可以投资一些收益更高的资产,老产品中甚至配置有不少非标资产,但这也是监管担心的风险所在,如果此类产品规模不断扩张,势必产生较大风险。

“投资范围全部参照货币基金,这么一来就没有高收益资产可以投了,长期看来肯定是收益率下滑,与货币基金拉平。”一位大行理财子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最麻烦的就是资产端配置,以后只能将三年期的存单慢慢置换为一年期以内的,放弃大量长期限债券,显然会导致投资者最终的收益减少。

上述公募基金总经理对记者说,确实从监管的角度实现了统一性。从老百姓理财的角度来看,面临着新的挑战,要转变观念。未来银行现金管理产品收益了肯定会下降,逐渐向货币基金趋同,客户要进行新的选择,不过在她看来,银行并不会因此流失客户,银行渠道的客户黏性比较强,更可能是在银行系统内重新选择其他的产品。

3. 久期管理约束增强。

文件要求商业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每只现金管理类产品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天,平均剩余存续期限不得超过240天。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多位银行资管人士,都认为这是“杀伤力”极强的一条。相比之下,新规要求的“杠杆率不超过120%”不足为虑。

一位华东理财子公司高层对记者表示,现在表外非保本理财大约23-24万亿的规模,差不多三分之一都是类货基,这一条相当于约束了8万亿现金管理类产品投资长期限资产。一般来说,现金管理类产品拉长久期,进行一些错配才能做高此类产品的收益,但是现在这条路被新规封堵了。

“此类产品未来难以支持长期限资产,会导致市场风险偏好和期限偏好均下降,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扩大。对企业端来说,中长期融资成本抬升,不利益此类产品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上述人士表示。

4. 估值办法进一步细化,但过渡期后估值办法尚未明确。

由于类货基产品并不完全符合资管新规要求,去年7月央行还下发了《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暂参照货币市场基金的“摊余成本+影子定价”方法进行估值。《现金管理类产品新规》对此进行细化,设立了0.5%和0.25%这两个阈值:

当影子定价确定的现金管理类产品资产净值与摊余成本法计算的资产净值正偏离度绝对值达到0.5%时,商业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应当暂停接受认购并在5个交易日内将正偏离度绝对值调整到0.5%以内;

当负偏离度绝对值达到0.25%时,商业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应当在5个交易日内将负偏离度绝对值调整到0.25%以内;

当负偏离度绝对值达到0.5%时,商业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将负偏离度绝对值控制在0.5%以内;

当负偏离度绝对值连续两个交易日超过0.5%时,商业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应当采用公允价值估值方法对持有投资组合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或者采取暂停接受所有赎回申请并终止产品合同进行财产清算等措施。

这个阈值也是参照公募基金的。公募基金方面的要求是,“同一基金管理人所管理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货币市场基金的月末资产净值合计不得超过该基金管理人风险准备金月末余额的 200 倍。”据此倒推,即是允许最多0.50%的亏损。

这一条银行资管人士们表示,此前都形成了业界统一预期,影响不算很大。但是明确过渡期自《通知》施行之日起至2023年底,2023年之后采用什么样的规定,是不是统一采用市值法,还有疑惑。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也有资管人士产生了“各行业是否真的回归同一起跑线”的疑惑。有资管人士认为,经过调整后的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相较于公募基金和保险资管都缺乏政策优势。此前现金管理类产品由于缺乏监管一直被公募基金眼红,但是一旦仿照货币基金监管之后,反而由于没有税收优势,政策利好输给货币基金。另外保险资管中的养老类产品不受资管新规影响,政策优势上也优于银行理财。

另外,上述华东理财子公司高层指出,目前银行资管净值转化水平大约是35%左右,其中八成都是容易合规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托起”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恐怕未来会萎缩,银行理财的合规进展恐怕会受到影响。”

多位资管人士表示,未来现金管理类产品想要做好,合规整改中必须加强投研能力,更要加强资产获取能力,这是平稳过渡的关键。

记者:周炎炎,方海平

(编辑:周鹏峰)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