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外汇的具体形式及其基本特征 外汇,结汇,购汇和付汇各是什么意思?
简答外汇的具体形式及其基本特征
您好。外汇(Foreign Exchange)一词具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动态的外汇可以看成一种行为,意思是指将一国货币转化为另一国货币的活动,即国际汇兑。静态的外汇则是一种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通常我们所称的外汇是指静态含义的外汇。
静态的外汇还有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之分。广义的静态外汇是指一切可以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的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①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②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③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④特别提款权、欧元;⑤其他外汇资产。该条例所规定的外汇属于广义外汇范畴,等同于外币资产。狭义的静态外汇,即我们通常说的现汇,则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直接用于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狭义静态外汇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国际性,即必须是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而不能是本币表示的金融资产;②可兑换性,即持有人能够不受限制地将它们兑换为其他外币支付手段;③可偿性,即可以在另一国直接作为支付手段无条件使用。按照这一定义,以外币表示的有价证券,由于不能直接用于国际支付,不能视为外汇。
望采纳~
外汇,结汇,购汇和付汇各是什么意思?
外汇:用于国际贸易清算的外国货币和可以兑换外国货币的支票、汇票 、期票等。
结汇:企业或个人按照外汇牌价,向银行买进或卖出外汇,称“结汇”。
购汇:购买外汇的意思。在中国我们的本位币是人民币,当我们发生外币交易后需要支付外币时用人民币去购换成外币支付的一种行为就称之为购汇了。
付汇:一般是指进口企业在发生进口业务时, 需要从其外汇帐户上支付货款到境外的进程。
外汇一定要外币吗
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凭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的解释为: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和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包括:外国货币、外币存款、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外管局外汇监测系统里的汇兑差缺口是怎么计算的?
1. 所谓的汇兑差缺口就是指汇兑损益中的汇兑损失。
2. 汇兑损益是指涉及外币的经济业务在向记账本位币折算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折算差额。按照折算差额产生的正差和负差,分为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
3. 汇兑损益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形:
一种是在进行货币交易(即外汇兑换业务)时所产生的汇兑损益;
另一种是在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外币货币性资产或负债
价值发生变动所产生的损益。
第一种情形下产生的汇兑损益,是进行外汇兑换业务的交易发生时与确认实现时汇率的变化而产生的汇兑损益,这种汇兑损益的计算比较简单。
第二种情形下产生的汇兑损益计算较复杂,
暂时先简单说下此情形下会计上计算汇兑损益的两种方法
1、剔除分算法。即逐笔核算货币性外币账户上汇率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的价值变动额,而对汇率没有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则不予考虑。
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
上述结果若为正值,表示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2、综合差额法。这种方法须先计算出货币性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并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将其与该外币账户上的每笔外币金额按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得出的差额就是该账户本期发生的汇兑损益。
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期末汇率-(该外币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
其结果若为正值,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外汇交易中“点”的价值是怎么算出来的
要计算每一点的价值,可以先分别直接货币和间接货币。直接货币的特性在于汇率怎样高低波动,都不会影响每一点的价值。如一手十万元的EUR欧元,汇率怎样波动每一点的价值都是10美元。程序如下:
〈最少的变化单位/汇率〉*合约单位*手数=每一点的价值
〈0.0001/0.8942〉*100,000*1=11.183 EUR
我们把11.183 EUR*汇率〈0.8942〉就知道每一点的价值等于10美元。 如果欧元汇率涨至0.9000每一点的价值又怎样呢?
〈0.0001/0.9000〉*100,000*1=11.11EUR
我们把11.183 EUR*汇率〈0.9000〉就知道也是等于10美元。总言之,只是十万元一手,所有直接货币,每一点的价值都是10美元。
间接货币每一点的价值,会因应汇率波动而变化。计算程序跟直接货币相约,不同的在于合约单位是以美元为基础的。以日圆JPY130.46为例计算程序如下:
〈最少的变化单位/汇率〉*合约单位*手数=每一点的美元价值
〈0.01/130.46〉*100,000*1=7.7美元
如果日圆的汇率涨至132.60,每一点的价格又会不会是7.7美元呢?
〈0.01/132.60〉*100,000*1=7.54美元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生产要遵循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实行等价交换。在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发生主要是商品生产技术的对比,优胜劣汰,以此不断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扩展资料:
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这是因为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而等价交换又是通过价格和供求双向制约实现的。所以,当供不应求时,就会使价格上涨,从而使生产扩大;供过于求会使价格下跌,从而使生产缩减。
这里价值规律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流向。当一种商品供大于求时,价值规律就指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生产这种商品的部门流出;相反,则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生产这种商品的部门。
当然,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也会造成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因而需要国家宏观调控。这里,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比资本主义国家更有效。
货币的使用价值是什么?
货币作为一种商品,像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货币的价值是由生产货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表现在同货币相对的一切其他商品身上;货币的使用价值也可以用于工农业生产,用于各种装饰品。但是,货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具有和其他商品不同的地方,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①货币直接体现了社会劳动,是价值的一般代表。②货币还具有由它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社会职能所产生的使用价值。因此,货币是商品生产者通过货币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媒介,实质上表现为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过程,从而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和一般的价值形式 是什么意思?
指交换商品时,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实现的。偶然的物物交换,某一商品的价值就偶然地表现为另一种商品。扩大的商品交换,某一商品的价值就有许多商品来表现。
一般等价物出现后,商品的价值由一般等价物表现。
存在形式和存在方式区别?
有区别.
存在方式:起源的问题,也就是本质问题;
存在形式:你已经可看到了或感受到了,是现象问题.
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在,包括物质的存在和意识的存在,包括实体、属性、关系的存在。人的意志本身也是一种存在,属于意识的存在。人想象的、虚幻的东西也是一种存在,属于意识的存在。虚拟世界也是一种存在,是人的意识世界的外化(不是物化),本质上仍然是意识的存在。但虚拟世界的载体(互联网的硬件设备)是物质的存在。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