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外汇>正文

郑州一电信诈骗团伙靠“炒外汇”骗5000万

2023-07-17 11:10:21 互联网 未知 外汇

郑州一电信诈骗团伙靠“炒外汇”骗5000万

二、诱惑力度大

对外谎称该平台为正规交易平台,可以保证客户有三成以上的年收益,且只挣不赔,公司只是收取客户的交易费。

三、分公司多

在全省及省外数个地市均有分公司及代理公司,运用这样的模式进行诈骗。

四、手续费贵

客户通过该平台交易一次需要交50~70美元不等的手续费。

五、骗术蒙人

诈骗分子配发专业全面的“话术本”,其实就是应付客户提问的“题库”,内含各类咨询答疑。

六、更改后台数据

若客户想要退出,则需要在平台内发送请求,然后需要“中佰文公司”财务总监和董事长“审核”,一般他们会百般阻止客户退出。再加上该交易平台是虚假编造的,他们可以更改后台数据,随意编造炒外汇“暴发户”的信息引诱客户。

【案例】轻信网络投资平台,掉入外汇骗局

今年10月21日15时,居民王某报警称今年8月份左右,其在家中分别接到号码17132122165、17621160729打来的电话,对方自称“燕经理”,向其推荐炒外汇。后他按照“燕经理”所述把钱存到一个网址为“www.eagood.cn”的网站,并用建设银行卡充值90000元人民币,兑换了13500美元。今年10月20日23时左右,他发现账户里只剩1109.8美元,这才意识到被骗。

今年6月28日,居民宋某在家中浏览手机QQ,发现一短期投资理财平台,就用QQ邮箱注册账户进入了该平台并进行交易。据了解,该平台提供购买美国国债并可以回购,宋某先后通过手机银行进行了15次转账,共计248043.65元,却未见任何收益。7月10日宋某又登录该平台,发现登录不上。

【提醒】

面对各类网络信息

要做到3不

不轻信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手机短信及微信、QQ上传播的信息;

不透露

无论什么情况,都不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更不要轻易在网络上绑定自己的银行卡等信息;

不转账

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或可疑账户汇款、转账。

这6种常见诈骗手段注意提防

1.炒外汇类诈骗:冒充境外金融机构代理商,通过注册聊天软件,盗用美女头像,发展恋爱关系的方式发展下线,以炒外汇的方式进行诈骗,受害者损失惨重。事实上,除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公布的36家银行外,其他任何第三方都是诈骗平台。

2.微商代运营类诈骗:诈骗分子盗用网络图片,冒充“白富美”,以交友为由,借机推荐微信商城,谎称可以帮助受害人开设网店,收入可观,骗取受害人加盟费及套餐费。或者依托淘宝平台,谎称帮助受害人开设淘宝店,骗取受害人网店设计费、维护费等。

3.荐股诈骗:以交友为由,给受害人推荐无任何资质的“股票分析师”,“分析师”给受害人发送股票分析软件,之后以软件升级才能赚钱为由骗取受害人钱财。

4.办理大额度信用卡类诈骗:通过贴吧、论坛、QQ、微信和散发名片、张贴小广告等形式发布办理高额度信用卡信息,骗取受害人缴纳高额手续费。向受害人邮寄伪造的信用卡,然后以激活、认证等借口骗取受害人向骗子账户转账。

5.利用QQ(微信)针对公司财务会计等特定人群诈骗。骗子通过搜索公司财务会计的QQ(微信)号后,建立QQ(微信)群,骗子在群里伪装成老板、经理,询问公司账目资金情况,以签合同、交易等借口向会计下发转账指令,诱骗财务会计使用公司账户向骗子转账。

6.收藏艺术品、保健品类诈骗。此类诈骗手法主要针对老年群体,诈骗分子在谎称艺术品将来升值后可以随时帮助受害人卖掉艺术品,利润较大,骗取受害人财物。或谎称某保健品有神奇功效,可延年益寿,并在购买后会有国家补贴等,骗取受害人购买虚假保健品。查看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