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跌破6.8企业紧急购汇 银行借远期操作破解“拥挤交易” 银行外汇头寸管理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哪些
在加强购汇企业对外贸易投资背景真实性审查同时,部分银行还重启两年前人民币汇率单边下跌期间的资金跨境流动管理做法,包括结售汇逆差额度需逐月减少、单月结汇额需高于售汇额等,以此留出外汇盈余确保银行代客结售汇延续顺差格局,助力人民币尽早企稳反弹。
【人民币新低】
7月24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一度失守6.84关口,创下自2017年6月以来的最低价;在岸人民币也一度跌至年内低点6.829。分析普遍认为,这主要是受到中美货币政策分化预期的影响。在前一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认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受人民币汇率走势影响,银行开始迅速收紧资金跨境流动管理,加强购汇企业对外贸易投资背景真实性审查,与此同时,企业通过远期交易对冲人民币汇率下跌压力的热情开始升温。而不少拥有海外业务收入的企业也纷纷自主寻找汇率对冲做法,其中以海外分支机构留存美元头寸最为典型。但是鉴于目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情况,企业应树立避险保值和财务中性的理念,不应把金融衍生品当做一个赚钱的工具。(林虹)
截至7月24日20时,境内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Y)徘徊在6.7966,盘中一度跌至年内低点6.8290;境外离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H)则徘徊在6.8110,盘中同样触及年内低点6.8446。
“这让我们重新感受到去年初的压力。”7月24日,一家外贸企业财务总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鉴于过去一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1000个基点且多次跌破6.8整数关口,过去两天企业高层紧急开会讨论汇率风险避险策略——尽可能一次性购汇筹集下半年所需的对外付款额度,避免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造成新的汇兑损失。
“不过,能否完成一次性购汇,我心里没底。”这位财务总监直言。上周以来她听说自6月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回落,银行便迅速收紧资金跨境流动管理,部分企业因此难以完成购汇手续向境外机构支付市场推广、活动赞助等款项。
7月24日,多位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对此向记者直言,当前银行资金跨境流动管理尺度措施没有随着近期人民币汇率下跌而大幅收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部分银行的确加强对购汇企业对外贸易投资背景真实性的审查力度,要求企业需出具完整详尽的合同资料,如有疏漏就可能导致购汇流程延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在加强购汇企业对外贸易投资背景真实性审查同时,部分银行还重启两年前人民币汇率单边下跌期间的资金跨境流动管理做法,包括结售汇逆差额度需逐月减少、单月结汇额需高于售汇额等,以此留出外汇盈余确保银行代客结售汇延续顺差格局,助力人民币尽早企稳反弹。
银行外汇头寸管理新挑战“企业购汇避险情绪有所升温,这两天希望一次性购汇筹集下半年外汇使用额度的企业增加不少。”7月24日,一家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这给银行外汇头寸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在他看来,6月人民币汇率波动令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持续增长的趋势“戛然而止”。外管局最新数据显示,6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额从5月的225亿美元,骤降至73亿美元。这让不少银行预感到7月份人民币若持续下滑,当月代客结售汇顺差将持续回落,甚至出现逆差。
“因此银行内部要求适度控制7月银行售汇规模。”这位对公业务部人士告诉记者。部分企业换汇需求被挪到下个月,等到银行留出多余外汇头寸再处理。与此同时,近期银行内部也在加强对企业真实贸易投资背景的严格审核,避免企业通过贸易路径换取大量外汇提前偿还美元外债,导致部分企业换汇手续办理进程被放慢。
“尤其是对希望一次性购汇筹集大额外汇使用额度的企业,我们在确认对外贸易投资背景真实性后,会建议企业改用远期交易或期权交易对冲汇率风险。”这位对公业务部人士向记者指出。毕竟,随着央行取消远期交易20%风险准备金,企业能以更低成本开展多策略的汇率风险对冲交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6月份人民币汇率下跌期间,当月银行远期净售汇额达到887亿元人民币。截至6月底,银行远期累计未到期净售汇额达到6877亿元人民币,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达到-894亿元人民币,显示企业通过远期交易对冲人民币汇率下跌压力的热情开始升温。
“部分银行对此担心,若7月人民币持续回落导致银行远期售汇额持续增加,反而加大银行自身汇率对冲操作难度。”7月24日,一家私募基金宏观经济分析师向记者直言,究其原因,一旦银行代客远期结售汇逆差持续扩大,银行在内部无法“消化”如此多空头头寸的情况下,只能将大量企业远期售汇交易转化即期售汇头寸,拿到境内外金融市场寻找交易对手对冲风险,如此将给境内外人民币市场带来更大沽空压力。
“6月企业自身结售汇逆差达到342亿元人民币,似乎显示银行自身对冲代客售汇头寸的操作压力正在增加。”上述分析师表示。但这是否触发外汇管制措施持续加强,则主要取决于人民币下跌是否促使资本跨境流动从平稳均衡转向一边倒流出,以及人民币汇率市场是否出现异常庞大的投机沽空头寸。
海外分支机构设法“避险”随着人民币跌破6.8,不少拥有海外业务收入的企业也纷纷自主寻找汇率对冲做法。
7月24日,一家在巴基斯坦等国家参与基建项目建设的国内大型工程设备企业海外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母公司要求海外分支机构多储备一些美元资金,不急于将外汇利润结汇转入母公司账户。究其原因,一是鉴于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可能触发外汇管制加强,母公司可以用海外分支机构美元资金支付外汇款项,节省购汇流程并降低对外付款不确定性;二是多留存美元资金,也能有效对冲当前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
“不过,真正能在海外分支机构留存大量美元资金的企业并不多。”一家大型中资企业财务总监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去杠杆与紧信用政策导致不少企业资金链吃紧,加之6月底需偿还银行贷款,因此不少企业最终只能将海外美元资金结汇入境用于偿还贷款与缓解经营性现金流压力。
在他看来,这也是6月人民币下跌期间银行代客结售汇能延续顺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近期他意外发现部分企业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他们通过合作银行采取外保内贷的做法,以境外美元资金作为担保由合作银行向境内母公司提供人民币贷款,如此既解决了企业还贷压力,也留存了大笔美元,只要下半年企业重新获取银行信贷偿还贷款,这笔美元又能“回到”企业账户对冲人民币汇率下跌压力。
但多位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对此向记者直言,这种做法看似两全其美,但暗藏汇率投机风险:一旦人民币汇率企稳反弹,企业收回美元头寸后就不得不紧急结汇止损,由此反而可能带来新的汇兑损失。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企业不应把金融衍生品当做一个赚钱的工具。其实金融衍生品就像保险,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情况下,企业应树立避险保值和财务中性的理念,通过支付一定的“保费”锁定自己经营成本,对企业经营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去“赌”人民币汇率涨跌。(编辑:林虹)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马上分享
微信
微信朋友圈
新浪微博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