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外汇风险套期会计 外汇多少钱起步合理一点
现金流量套期
对于面临现金流量变动的风险敞口,例如外币借款、极可能发生的预期采购、预期销售或者企业发行的浮动利率债券,由于企业意在管理敞口的现金流量,因此可以应用现金流量套期会计,将用于管理现金流的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的有效部分先递延在其他综合收益。例如,对于预期采购,待预期采购发生时才将累积在其他综合收益的衍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结转到存货成本,从而实现锁定采购价格的效果,将套期工具的利得或损失在被套期项目销售的相同会计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企业在跨境并购中往往面临着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汇风险。对此,企业也会通过远期外汇合约、外币借款等多种工具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在运用套期会计核算时,将衍生品公允价值变动的有效部分对冲境外经营净投资累积在其他综合收益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新套期会计准则要求
2017年,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财会〔2017〕9号)。相较原套期会计准则,这一新套期会计准则更加贴近企业的风险管理实务,其改善重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更人性化的有效性测试要求
企业运用衍生工具对风险敞口进行管理时,原套期会计准则不仅要求企业对套期关系内的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抵销结果进行预期有效性评估,还要求企业对套期有效性进行回顾测试,即测试实际抵销结果是否在80%—125%之内。如果不在上述区间,企业将不满足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实务中,对于某些套期关系,尽管企业在套期开始日及以后期间预期套期关系能够做到高度有效抵销,然而对于割裂的每一个会计分期,当企业进行回顾测试时,可能会由于短期内市场波动等原因,导致实际抵销结果较差。例如,当企业使用人民币换美元的外汇衍生工具对港币借款的外汇风险敞口进行管理时,因为美元和港币之间的挂钩机制,预期美元外汇衍生工具能够高度有效地抵销港币借款的汇率风险;但在特定会计期间,实际抵销效果可能不在80%—125%之间,导致企业无法运用套期会计,造成风险管理与财务报表的脱节。
对此,新套期会计准则取消了原套期会计准则下“回顾有效性测试”所要求的“80%—125%”的生死线,也不再要求企业进行回顾有效性测试,而是更加注重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之间是否存在“经济关系”。该“经济关系”使得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而产生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预期随着相同基础变量或经济上相关的类似基础变量,发生方向相反的变动,也即更注重“预期有效性”。因此,对于主要条款(例如名义金额、到期期限和基础变量)均匹配或大致相符的套期关系,如果企业通过定性分析便可得出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之间存在“经济关系”,便不再需要进行量化评估以及“回顾有效性测试”,而是可以直接运用套期会计,更加贴近企业的风险管理实务。
二是更合理的套期工具会计处理
企业在运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时,常常需要付出相应的“套期成本”。例如,为锁定远期汇率,企业在远期外汇合约中会付出“掉期点”,即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差异。该差异源于交换币种的利差产生的“远期要素”以及交换币种由于流动性等产生的“货币基差”,这便是企业为了锁定外汇价格所支付的“套期成本”。类似的,企业通过买入外汇期权,可以在市场价格发生不利变化时行权,而在市场价格发生有利变化时放弃行权,但所付出的期权费中包含了期权的“时间价值”,这也是保护外汇风险的“套期成本”。
在原套期会计准则下,尽管企业可以仅将远期合约的即期要素或期权的内在价值指定为套期工具,而将远期合约的远期要素、货币基差以及期权费中的时间价值排除在套期关系之外,但在整个套期期间,远期合约的远期要素、货币基差以及期权费中的时间价值的公允价值波动,依然会影响企业业绩。相比之下,新套期会计准则更加尊重远期合约的远期要素、货币基差以及期权费中的时间价值作为“套期成本”的商业实质,允许企业将“套期成本”相关的公允价值波动递延在“其他综合收益”中,再根据套期项目的性质,如果是与时间段相关,可在一段期间内分摊计入损益(见图1);如果与交易相关,则在确认交易时进行结转(见图2)。
图1 对与时间段相关的被套期项目进行套期的期权
图2 对与交易相关的被套期项目进行套期的期权
例如,某企业于20X9年1月1日使用100万美元名义金额的远期外汇合约,对一年期100万美元的外币借款的汇率风险进行锁定时,即期汇率价格为1∶6.7,一年期远期外汇合约价格为1∶6.8。在新套期会计准则下,企业可以根据被套期项目的期限,将“套期成本”——即期价格和远期价格之间差异产生的影响——10万元(即100万美元×(6.8-6.7))在一年内进行摊销计入损益,套期期间的套期成本的公允价值变动递延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直至套期结束。当即期汇率以及远期汇率在套期期间发生波动时,由于远期外汇合约公允价值变动中的即期部分和外币借款的汇兑损益相抵销列报,因此呈现出风险管理后的汇兑损益将非常小,也就是企业成功避免了外汇波动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作为套期成本的远期要素以及货币基差部分,在套期期间按照直线法分摊计入损益,体现出企业在套期期间管理风险的成本,因此企业的利润表现更加合理及平稳(见下表)。
某企业针对外币借款进行的套期会计处理
注:数据为示例目的,仅供参考。括号为负数代表亏损,正数代表盈利。假设远期外汇合约的公允价值计算及拆分中不考虑折现及信用风险。
三是更丰富的被套期项目
新套期准则更加尊重企业的风险管理,允许企业对于可单独识别并可靠计量的风险成分进行套期,也允许企业对一组项目名义金额的组成部分进行套期,还可以对风险敞口与衍生工具的组合形成的汇总风险敞口进行套期等。例如,在外汇风险管理中,如果企业对于外汇风险的管理基于净敞口(包括预期销售与预期采购的外汇净敞口,应收与应付外币账款的净敞口等),新套期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对于此类静态的净敞口运用套期会计,从而实现“一箭双雕”的效果。
例如,企业A计划年末支付80万美元采购固定资产,同时预期年末会有100万美元的销售,为了同时锁定固定资产采购和销售的外汇风险,企业A既可以签署80万美元的远期外汇合约购汇以及100万美元的远期外汇合约结汇,也可以采用更为经济的风险管理方式——针对外汇净敞口进行管理,仅签署20万美元的远期外汇合约结汇。
在原套期会计准则下,企业只能将在手的20万美元远期外汇合约指定对部分预期销售进行套期,不能反映企业的风险管理全貌。而在新套期会计准则下,企业A可以将20万美元的远期合约同时指定对80万美元预期采购以及100万美元预期销售进行套期,即同时锁定固定资产的采购和货物销售因受汇率变动而导致的损益影响,将20万美元远期外汇合约公允价值变动中与预期销售有关的100万美元公允价值变动,在销售发生时结转计入损益(由于净敞口套期的特殊规定,衍生品有关损益列报为净敞口套期损益而非收入报表行项目);与固定资产采购有关的80万美元的公允价值变动,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结转计入损益(同上,衍生品有关损益列报为净敞口套期损益而非成本费用-折旧报表行项目),从而实现会计核算与风险管理相统一。
新套期会计的挑战和难点
由于企业各项风险管理活动的复杂性,新套期会计准则的应用仍存在诸多挑战和困难。例如,如何在复杂衍生品中运用套期会计,以及如何在动态净敞口的管理中运用套期会计,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是套期会计在复杂衍生品中的运用
为了争取较有利的价格,企业在选择衍生品时,可能会签署结构复杂的衍生品或组合,而如何识别这些衍生品是否满足运用套期会计的标准便成为难点。以外汇衍生品为例,企业为了锁定较一般远期外汇合约更为优惠的购汇价格,在远期外汇合约(该合约中美元对人民币的一年期远期汇率为1∶6.9)中嵌入一份签出期权,约定当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高于1∶7.0之后,银行将不再按照约定的汇率售汇,而在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不高于1:7.0时,企业可以按照1:6.7的优惠价格签署远期外汇合约。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基于对市场的判断,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能按照优惠的价格购汇,但不排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失去保护,而衍生品中优惠的购汇价格便是银行向企业支付的期权费,使得银行可以在发生风险时降低损失。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该项签出期权使企业承担的风险可能高于获取的收益,而企业会计准则禁止在上述情形中将包含“净签出期权”的工具作为套期工具,从而无法运用套期会计。
相反,如果远期外汇合约同时包含签出期权和买入期权(俗称“领子期权”),约定当外汇价格高于6.95时执行价为6.95,外汇价格低于6.5时按照6.5行权,6.5—6.95之间没有保护,从而使企业将外汇风险锁定在6.5—6.95之间。由于企业并未在合同开始或整个合同期内收取期权权利金,且名义金额始终一致,不构成“净签出期权”,因而可以运用套期会计。
综上,在运用复杂的衍生品或衍生品组合进行风险管理时,企业需审慎分析是否满足套期会计的指定标准。
二是动态净敞口的套期
新套期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将构成净敞口的所有项目的项目组合整体指定在套期关系中,并追踪被套期项目的变动来运用净敞口套期;但在风险管理实务中,企业可能基于定期(例如每天、每周或每月)更新的风险净敞口进行动态的风险管理,难以逐项追踪构成风险净敞口项目的变动。
例如,银行A从事外币业务,对于某外币(如美元)账户净资产的外汇风险逐日通过一年期远期外汇合约锁定。企业在对套期进行指定时,无法逐一匹配外币账户资产或负债的期限。又如企业B从事外贸交易,存在大量外币应收账款及应付账款,到期日各不相同,每月均有到期以及新增,企业使用一年期远期外汇合约对应收账款以及应付账款净敞口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套期,远期合约到期后会叙做。对此,企业同样也无法逐一追踪并匹配外币应收账款以及应付账款的期限。在对该类动态净敞口进行套期保值时,能否运用套期会计,以及如何运用套期会计便成为难点。目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正在其“宏观套期”项目中探讨如何对动态风险净敞口运用套期会计,企业可以关注该项目的最新进展。查看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