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家族信托的优点和缺点
最常见的三种家族财富管理工具就是遗嘱、保险和家族信托,而相对于遗嘱和保险,家族信托在我国出现得较晚,也是最具有神秘性的一种财富管理工具。实际上从2023年家族信托就进入快速增长期,从1000亿规模到2023年9月末就达到3100亿,平均到每个月都有100亿,2023年1月信托行业新增家族信托规模128.99亿元,较上月新增33.54%,创近一年内新高。
随着高净值人群财富保障、风险隔离意识增强,不同机构纷纷布局家族信托,市场教育推动家族信托理念的进一步普及,家族信托的接受度大幅提升,在传统创富一代、新经济创富一代、董监高的接受度达到25%左右。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下家族信托,以及其与遗嘱、保险这两种工具相比的优缺点。
一、家族信托的起源和发展
早在公元前2548年的古埃及人留下的一份遗嘱中,遗嘱人指定由其妻子继承财产,由其子女做受益人,还为子女指定了监护人。这份“遗嘱信托”就是一种原始的信托行为,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和监察人,以及信托财产都可一一对应。
中世纪时的英国,为了规避长子继承制和《没收条例》,英国人创造了用益制度,土地保有人可以把土地转让给其信任的亲友,托付他们经营管理土地,并将土地收益交给土地保有人指定的人,比如土地保有人不具有继承权的亲属或教会。这种制度下,因土地而产生的间接遗赠,就是最初的信托关系。16世纪,英国颁布《用益法》,用益制度开始向信托制度过渡,并在19世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民事信托制度。信托制度产生于英国,却在19世纪,在美国获得进一步发展,美国人扩大了信托的用途,开创了商事信托模式。接着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一些富裕家庭最早设立了一批家族信托,用于确保家族财富的世代继承,比如洛克菲勒家族。
在中国,家族信托是一个地道的舶来品,现代信托进入中国是在20世纪初,而第一单家族信托设立是在2013年5月,至此家族信托正式进入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视野。但在中国文化中,“信任”与“托付”的思想却早已有之。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信托”故事,莫过于刘备白帝城托孤。如果把这个故事置于家族信托的语境下,那就应该是——刘备对诸葛亮说:“我们签个信托合同吧,委托人是我,受托人是你,委托的资产是蜀国江山,受益人是我儿子刘禅。”同时,刘备还以李严为监察人监督诸葛亮,若诸葛亮怀有异心,就把他换掉。他们之间的信任,建立在恩、威和德的基础上,而家族信托则是以契约合同取代这三者,这是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家族信托的起点。
二、家族信托的优点
(一)能处理的财产类型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