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金信托需求增加,标准化进程或进一步提速
来源:国际金融报
距离2014年保险金信托首次被引入国内已经过去了七年。记者了解到,2023年以来,保险金信托业务规模实现较为快速的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选择保险金信托服务的客户连年增长,2014年仅10位,2015年近百位,2016年达到500位,2017年超过1000位。截至2023年6月底,设立保险金信托的客户已近万人。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保险金信托有着较为强烈的诉求,接受度也在逐渐提高。
那么,历经多年发展,这位结合了保险保障功能和信托制度优势的财富管理市场“新宠”正面临着什么样的新发展趋势?在不断升级的道路上,还有哪些应用场景和社会价值有待进一步探究?
真实需求客观存在
《中国保险金信托可持续发展之道(2023)——渠道深度洞察报告》显示,客户对于保险金信托的关注度持续增强。其中,近七成的调研对象表示,在一年内遇到过客户主动咨询保险金信托;过半的调研对象表示,一年中平均被问及2到3次。
整体来看,客户的真实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近半数的客户对保险金信托有着较为强烈的兴趣,并希望渠道成功协助配置保险金信托。
记者了解到,按照营销渠道的不同,保险金信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模式:一是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代理公司销售的渠道;二是银行通过向保险公司收取手续费的模式介入保险领域,保险公司通过银行代售来完成保险销售业务,即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渠道;三是保险公司代理人销售的渠道。
而按照主导机构的不同,则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模式:受益人信托模式、信托主导模式、银行主导模式和保险主导模式。
此外,目前可设立成为保险金信托的险种也在逐步增多,具体来看包括终身寿保险、年金保险和两全险。
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钧指出,保险金信托是保护保障型信托的典型代表,并且可以从信托资产端、受益功能端两个端口与现金信托、股权信托、特殊需要信托及慈善信托等类型的民事信托应用场景打通,信托资产复合型及受益功能复合型的保险金信托将是发展趋势。
功能需求更为突出
业内人士指出,作为服务信托,保险金信托客户对于功能的需求较之收益往往更为突出。
相关渠道调研结果显示,保险金信托可以帮助客户在防范财务风险、减少继承纠纷、隐私保护、年幼或无行为能力人照顾、财产独立、税务筹划、对子女的正向激励、保障个人及家人养老和慈善等方面进行安排。
记者了解到,保险金信托诞生之初的目的在于保障保险事故发生时, 不能( 例如年纪太小或身心有障碍) 、不擅长( 例如对相关遗产税申报手续不熟悉 ) 或是不方便( 例如各继承人间利益相冲突) 处理保险金的保险受益人的基本权益。
而保险金信托诞生至今的百年,不断发展创新出众多应用场景,其社会价值仍具有极大的探究与挖掘空间。
具体来看,保险金信托服务可管理运用的财产类型除了保险合同受益权之外,还包括现金、不动产、非上市股权、上市股票、债权。
对此,中信信托家族信托专家刘加冕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我国信托法,委托人可以将其合法所有的财产作为信托财产设立信托,这里所指的财产既包括现金,也包括了保单、股权、不动产、债权等财产权利。
“区别是不同类型的财产在登记、过户、管理等方面不同,中信信托按照各类型财产所对应的政策及法律为每一类财产设计了严谨的结构和流程,实现了各类型资产的装入。”该负责人进一步指出。
跨界合作重点所在
作为一项“跨界”业务,保险金信托业务的开展需要信托公司与保险公司进行深度合作。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指出,目前已经超过30家信托公司提供保险金信托服务,而有超过30家保险公司提供与信托公司对接的保险金信托服务。回顾2023年市场表现,保险金信托市场基本维持两强格局。
对于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中信信托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专门的合作准入机制体现在原则上会考虑保险公司的财务数据、偿付能力、公司股东情况和治理结构、客户数量等多方面因素,还会参考其协同系统对接意愿,以及是否计划配备从总部到分公司的专属服务队伍等条件。
可以说,保险金信托的升级既迎合了客户对财富传承的多元化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信托公司的经营需求。
另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保险金信托目前在市场上仍以将保险装入信托计划的业务模式为主,但已有高净值人士开始选择“信托+保险”的综合传承方案,即在设立保险金或家族信托的同时,通过认购大额终身寿险以提升财富传承额度。
“整体来看,先设立信托计划可以有效提升信托公司对客户的服务能力,信托公司为客户管理资产的同时,兼具事务管理功能,能够更加个性化地为客户服务。”该人士进一步指出。
标准化进一步加速
距离2023年中信信托发布保险金信托的服务标准已经过去了两年。具体来看,相关标准包括服务政策、设立流程、期间服务、信托运作、服务话术等方面。在相关人士看来,统一服务标准是推动业务标准化的第一步。
刘加冕告诉记者,保险金信托服务标准推行的前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一套标准化系统化的培训认证体系与合作机构共同建立专业的服务队伍;二是通过协同业务系统的对接,实现业务办理流程的标准化和线上化。
在刘加冕看来,有了以上两点保障,保险金信托的标准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
此外,记者了解到,从保险金信托现阶段的发展来看,人才方面也面临着一定的痛点,其中之一便是渠道无法较好地回应客户需求。具体来看,体现在由于渠道缺乏对信托相关知识的了解,在为客户介绍保险金信托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
此外,相关业务亟须培养交叉学科知识储备人才。整体来看,各渠道人员因各自所处机构不同、所从事具体工作和所属行业的差异,存在知识储备上的代沟。
相关报告显示,对于从事传统业务所需的法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良好,但未同时学习过民法典、保险法和信托法的人群仍有近五成。“保险金信托作为一个典型的跨界金融工具,需要从业人士具备充分的交叉学科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服务客户。”业内人士指出。
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联席主任、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周小明表示,当前整个财富管理行业都缺乏权威的职业认证体系,建议信托公司可以尝试建立保险金信托服务的培训认证体系,并向全行业推广。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