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改变,信托全能牌照将失去合理性基础...
来源:上海信托圈
导读:如果行业迟迟不能扭转投机的风气,全能性金融牌照这一信托公司最大的政策优势将失去存在的合理性基础。
前两年的信托年会报道,都是大家瞟两眼过去了。今年的年会却格外不同,大家或多或少都在群或者朋友圈看到了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2023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上的讲话。
之所以引起大家的转发,主要是今年的讲话内容,除了针对信托业的问题做了严肃批评之外,也放了不少“狠话”,背后意味深长。
举个例子,黄洪指出:
部分信托公司的前台业务部门独立性过高,不像信托公司的内设团队,更像是承包信托公司牌照的个体户,机制设计存在较大隐患。
这两年反观信托公司的“传染性违约”窝案,例如《海发药业》、《武汉黄金骗贷》,基本上都是过于依赖业务团队自带资源,于是业务人员跳到哪里,违约就跑到哪里。
严重一点的公司,项目团队简直都快成“外包”的了……这种现象,本质上还是“以融资方为中心”设计和发展项目导致的,再多的风控机制,没法拦住这一点。
虽然有干货,领导讲话一个特点就是“长”,鲜有投资者有耐心看完。我先把我觉得比较“狠”的部分挑出来,大家品品:
1、要杜绝与监管博弈的心态,不通过变通或绕开监管规定开展信托业务,更不能以此寻求相对于其他信托公司的不正当竞争优势,破坏市场秩序。
之前写过一些“非标转标”、“融资转投资”的套路,这样的模式有人敢干,有人不敢干,敢干的人就取得了 “不正当竞争优势”,这样的产品以后能不能持续也不好说。
至于到底怎么转,反正我觉得光靠建设信托文化肯定是不够的。
2、今后严监管、强监管态势将进一步巩固……信托公司和各银保监局都要坚信不移。
特别把“各银保监局要坚信不疑”提出来讲,某些出问题的信托公司,其实和监管速度、力度没跟上难以撇清干系,地方也往往有自己的考虑。
就这么忽松忽紧,忽明忽暗,最后就是变成揣摩监管心思的游戏。
3、如果行业迟迟不能扭转投机的风气,全能性金融牌照这一信托公司最大的政策优势将失去存在的合理性基础。
这句话的震慑意味明显。营业信托也算是“中国特色”业务了,靠着这种全能性金融牌照,信托公司既能像私募一样募集资金,又能像银行一样发放贷款,还能像投行一样做投资业务……
牌照是个“政策优势”。结果是,别人能干的都能干,于是挑了最容易的干。
信托业发展伊始阶段,信托公司为国家建设募集资金建立了汗马功劳。但现在融资渠道多元化,信托业曾经的地位边缘化了一些,如果不能摆脱路径依赖,给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大于好处,信托业牌照范围调整权还在监管手里。
来源:大话固收
特别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