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信托>正文

信托业务转型框架日渐清晰 保险金信托市场份额是多少亿

2023-08-04 17:57:10 互联网 未知 信托

信托业务转型框架日渐清晰

作者|杨祥「新财道财富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

提要:

进入2023年,内外部经济环境对信托业的影响,远大于其他金融行业。

接踵而至的困境危机与风险出清,让信托行业达成了加速转型、回归本源的共识。各家信托公司纷纷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信托业转型路径已经明确,但行业逐渐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头部效应凸显。同时,各家信托公司发展步调的差异化逐步显现。

在经历了2008-2017年间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之后,我国信托业步入了转型发展阶段。特别是资管新规和“两压一降”监管政策的出台,使信托公司不得不面临传统业务衰退与内外部竞争加剧等的挑战,传统业务不可维继,转型发展迫在眉睫。经过近五年的调整,信托业务结构发生显著调整,新业务转型发展框架逐步形成。

进入2023年,内外部经济环境对信托业的影响,远大于其他金融行业。我国信托业在之前高歌猛进的粗犷式发展中,深度捆绑了房地产行业,其底层资产中的相当大比例是房地产项目,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贡献也高度依赖于房地产业务。而“三条红线”等系列监管政策的出台,叠加疫情影响与居民房地产需求转弱,包括恒大在内的许多房企陷入经营困难,一些房企甚至进入破产重整等程序。当房地产行业进入“寒冬”、一众房企陷入危机或破产后,部分信托公司频繁“踩雷”,风险项目及不良资产陡增,陷入经营困难的泥淖。信托行业加速出清。一些信托公司经营困难,业绩断崖式下跌,公司治理体系不规范、风险管理体系长期缺失等风险集中暴露。

转型成效初现 业务创新多点开花

拨云见日,曙光乍现,柳暗花明。

接踵而至的困境危机与风险出清,让信托行业达成了加速转型、回归本源的共识。各家信托公司纷纷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虽然原有的融资信托和通道信托日渐萎缩,但投资信托却趁势得到了充分发展,以资产证券化信托、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为代表的服务信托更是快速发展,而员工利益信托、破产重整信托、预付类资金受托服务信托、特殊需要信托以及慈善信托等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可谓多点开花。

●家族信托规模持续提升,业务价值日益彰显

近年来,布局财富管理业务已成为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核心战略,而以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等为代表的财富管理受托服务信托,均已在国内如火如荼地展开,不仅参与机构越来越多,业务规模迅猛增加,而且创新步伐不断加快,股权信托、不动产信托、养老信托等创新业务不断涌现。这其中,家族信托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尤为突出。

中信登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家族信托初始登记规模已达4390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5.6%。目前,参与开展家族信托业务的信托公司已超过54家。考虑到家族财富管理的潜在市场规模较大,而目前家族信托的渗透率还很低,未来仍有很大拓展空间。按年增长率30%计算,预计2025年末,市场存量规模将达1万亿元。

与此同时,家族信托的业务价值日益凸显,独立商业模式已然成立,对公司品牌塑造、高客捆绑、资产配置等方面的协同价值也日益突出。许多信托公司纷纷成立家族信托组织架构,并着手打造家族信托品牌,主要负责提供架构搭建、事务处理、法税咨询、家族治理、教育及慈善等服务。

在服务体系方面,多数信托公司都形成了标准化和定制化的家族信托服务体系。最新统计显示,家族信托客户中,有60.5%选择了标准化的家族信托产品模式,产品规模占比44.5%;39.5%的客户采用了定制化产品模式,产品规模占比55.5%(见表1)。

在产品创新方面,信托公司正在不断加快推动诸如股权信托、不动产信托、特殊需要信托、遗嘱+信托、养老信托等的财富管理类信托创新。

●资产证券化业务占比逐年提升,主动性有所增强

2023年末,信托公司参与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占市场总发行规模的60.03%,占比不断提升。2023年,受内部转型和外部经济下行等复杂环境的影响,占比有所下降,但仍然接近50%(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信托公司参与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占资产证券化市场总规模的49.54%)。相比企业ABS(资产支持证券),信托公司在ABN(资产支持票据)业务上的主动性较高,可以负责资产证券化整个交易结构的设计、操作和承销。2023年前三季度,ABN业务占比已提升至49.33%。

显然,在信托业转型的大背景下,资产证券化作为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已成为各家信托公司争相布局的业务领域之一。

从现有业务开展情况来看,资产证券化受托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的十几家信托公司,其业务份额主要来自合作的1-5家客户,如建信信托的核心客户为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其产品发行占比已超过90%。同时,监管部门对于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也做出了范围限制或资质要求。目前,获得企业ABS计划管理人身份的信托公司仅有两家,因此,资产证券化业务机会并非均等地属于每家信托公司。对于较早进入这个业务领域的信托公司来说,已经搭建起来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系统与业务团队,使得其规模效应较为突出,也具备了通过低价提供服务的基础与能力。但对于后进入及拟进入的信托公司来说,低价竞争或将带来巨大的业务风险。

●产品配置体系逐步建立,TOF发行数量大幅增长

2023年,信托公司持续深化科技、数据、投研等要素创新,搭建大类资产配置体系,开始向标准化证券业务转型。一方面,通过搭建大类资产配置体系,深入开展宏观、策略、大类资产、行业、上市公司等基本面研究,筛选债券池和股票池;构建覆盖现金管理、纯债、固收+、市场中性、多策略均衡、指数增强、股票多头等较全面的产品策略体系,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持续深化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不断提升产品筛选能力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全市场筛选权益类、固收类、另类投资等产品,打造开放式产品货架,做大标品信托资产管理规模。随着标品信托成为多家信托公司业务拓展的主方向之一,各家信托公司在金融科技领域的资金、人力投入也逐渐加大。

据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TOF类标品集合信托规模为1330.49亿元,同比增长17.95%。特别是第三季度,新成立产品规模达740.21亿元,同比增长77.08%,环比增长226.40%。其中,华宝信托、建信信托、外贸信托TOF类产品存续规模已超过200亿元;中航信托、平安信托、中信信托、上海信托产品存续规模在100亿元至200亿元。

此外,信托公司还在积极探索各类创新性业务,如特殊需要信托、涉众资金管理信托、破产重整服务信托等。这些都是信托公司回归本源业务、发挥信托价值的重要探索。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信托业转型路径已经明确,但行业逐渐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头部效应凸显。同时,各家信托公司发展步调的差异化逐步显现。

未来:信托业机遇大于挑战

尽管困难与危机是当下中国信托业的现状,但危中有机,未来,行业的机遇仍大于挑战。

从外部环境来说,随着社会经济逐步回归常态,2023年,我国经济将有望逐渐复苏,为信托行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而房地产行业的触底反弹、回归稳健发展,更会为信托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喘息与过渡的窗口期。

从信托公司自身来说,经过这几年的布局,信托业务的功能和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旧的发展动能日益衰减,新的发展动能日益增强,新发展起点逐步显现。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及社会服务等领域的新业务展现出了勃勃生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与私人财富,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大规模财富代际传承以及共同富裕时代的到来,我国民众有关资产管理需求、综合化的财富管理需求以及公益慈善等社会服务需求井喷。这些需求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会与业务蓝海。

我国信托法权威专家周小明博士认为,信托业的私募投行功能将逐渐淡化,而资产管理功能、财富管理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分别对应的是资金信托、服务信托及慈善信托等)将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信托业新发展格局下的主导功能。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随着信托业务新分类的出台,信托公司传统业务的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以财富管理受托服务信托、资产证券化受托服务信托为核心的资产服务信托,将构成信托公司未来生存发展及角逐竞技的关键赛道。未来,信托公司必须根据自身的战略定位、资源禀赋、关键要素、团队能力及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谋定而后动。

转型后的信托业态将与传统的信托业有很大差异,在新形势及信托业务分类改革框架下,未来信托公司的出路将是走专业化、差异化之路,打造专而精、小而美的精品店。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