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信托>正文

三分类落地,融资类信托“被干掉”了吗? 融资类信托占比大吗

2023-08-05 05:44:46 互联网 未知 信托

三分类落地,融资类信托“被干掉”了吗?

导读:融资类信托--现在谈“消亡”还为时尚早,但或许,也该慢慢被“遗忘”了···

2023年已近半,各家信托公司年报也相继出炉,自三分类征求意见以来各路“小作文”的主角——融资类信托的情况也随之浮出水面。

而这,也是融资类信托频繁不受监管待见、在各路监管文件中多次被点名的第三个年头。

其实这三年融资类信托“怎么过的”,从不少信托朋友的吐槽中也略知一二:

第一年压降:“短期趋势,牌照还在,忍一忍,明年又是一条好汉!”

第二年窗口指导又来了:“每年压降20%?那不如直接把牌照收回去得了……”

第三年指标还是不变:“压就压吧,反正这个信用环境,就算让我投我也不敢轻易下手啊!”

再到今年,嗯?三分类落地了,融资类信托是不是要“被干掉”了?

按照最初的监管压降思路,融资类信托要在五年内消解清零,如今时间已经过去大半,融资类信托还剩几何?最赚钱的依赖型业务逐渐压降,各家信托公司如今过得如何?

1、接近腰斩的融资类信托

2023年年初,监管定下“全年压降1万亿”的计划。当年年中,《关于信托公司风险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下发,要求信托公司压降违法违规严重、投向不合规的融资类信托业务。根据窗口指导的相关要求,各家信托公司的压降比例在20%上下。

事实上,经过监管政策的引导和各家机构的努力,当年的压降任务基本完成。截至2023年末,信托行业融资类信托余额为4.86万亿元,全年下降0.97万亿,目标基本实现。

当时,不少从业人员认为融资类信托的压降只是暂时性任务,很快就会结束。没想到,一年压降任务的结束,却也是第二年压降任务的开始。2023年度信托监管工作会议中,监管再度表示继续压降信托通道业务规模及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引导信托公司回归本源业务。指标依旧维持在全年压降1万亿,比例也在20%左右。

彼时,不少信托为了完成压降任务,尝试了不少“创新”,把融资类包装成投资类,搞一些“明股实债”类的产品,优先股、永续债、私募债等创新模式不断被创造、不断被效仿。

但归根结底还是低估了监管的决心。2023年11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信托公司“两项业务”压降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新增融资业务应依法合规,穿透识别底层资产,不得“假投资、实融资”,以投资为名行融资之实,规避额度管控。与此同时,各地监管分局也在监管报送中采用了严格的识别标准,“假投资类”产品彻底凉凉。

截至2023年末,全行业融资类信托余额降至3.58万亿,全年压降1.28万亿元,在信托管理规模中的占比降至17.43%,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压降目标。

再到2023年4月份,《关于调整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发,将信托业务划分为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融资类信托已不在监管部门最新的业务分类当中。

干掉一项业务,最“狠”的方法不是压降至0,而是从定义上彻底消失。新分类摒弃了原有的按照资金来源、功能投向的分类模式,进一步杜绝了信托业务边界模糊的问题,同时也进一步规范信托公司乱用制度优势开展通道类和融资类业务。

截至2023年末,全行业融资类信托余额为3.08万亿元,全年共压降0.5万亿元,压降比例为14%,速度有所放缓。

而究其放缓原因,一是去年因为不可控因素,地产行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都在承压,交易对手方相较之前普遍缺乏提前结束项目的能力;二是对于多数信托公司而言,压降任务已进入“深水区”,存量整改的进度自然有所放缓;三则是疫情等特殊环境下,融资市场很难进行急剧的信用收缩,慢慢消解才能维持信用市场的稳定。

但整体而言,三年来,全行业融资类信托余额从5.83万亿元压降至3.08万亿元,压降规模达到了2.75万亿元,压降幅度为47%,整体规模接近腰斩。

上图:2023年年末至今全行业融资类信托各季度余额变化

2、几家欢喜几家愁

目前,共有60家信托公司已披露2023年年报(7家信托公司未公布年报,1家信托公司未公布主动/被动融资类信托余额)。各家融资类信托的情况究竟分化的如何?

从各家情况看,2023年全年,共有50家家信托公司融资类信托继续维持压降态势,其中18家压降规模在100亿元以上,50家中共有21家信托公司压降比例在20%以上,其中压降比例最高者达到了65.5%。

上图:2023年融资类信托规模前十位

上图:2023年融资类信托压降规模前十位

而从各家主动管理型融资类信托数据来看,共有45家信托公司主动管理型融资类信托规模下降,其中16家信托公司主动管理型融资类信托的压降规模在100亿元以上,18家信托公司主动管理型融资类信托规模压降比例在20%以上,最高压降比例达到70%。而主动管理型融资类信托压降规模前十的信托公司中,压降的规模均在200亿以上。

上图:2023年主动管理型融资类信托余额前十位

上图:2023年主动管理型融资类信托压降规模前十位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过去的一年里融资类信托的压降速度有所放缓,但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压降、化解甚至“消亡”,已然逐步走向现实。

一是:过去几年来得强监管已经让大家意识到了监管想让信托回归本源的决心,再心存侥幸的话,转型过程只怕会一步慢、步步慢;

二是:三分类已经落地,6月即将正式实施,存量业务的整改也该正式开启倒计时了;

三则:是“刚兑”的幻想已然消失,以往力求软着陆的模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投资者风险自担的意识逐步成型,给各家机构留下了硬着陆的喘息空间,由此存量融资信托的压降也自然更有空间。

三分类落地在即,无论融资类信托在业务新分类中的归属如何,从存量数据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的融资类业务和规模会逐渐消解。当然,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现在谈“消亡”还为时尚早,但或许,也该慢慢被“遗忘”了。

特别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