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通道”加码 信托公司部分融资类业务被“叫停” 融资类信托再传被叫停的原因有哪些
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资金信托新政还未落地,信托公司的融资类业务又面临强监管。6月18日开始,市场上传出融资类业务将全面被叫停的消息。
6月21日,一位头部信托公司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证实,目前信托公司融资类业务的确是被叫停了,但仅涉及部分公司,并非全行业都不能做。“主要是前期比较激进的公司,融资类业务做的规模比较大,此次监管中被重点点名,这类公司要暂停融资类业务。”
据了解,融资类业务主要包括通道类和主动管理两种,此次被叫停的主要是通道类融资业务。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1.33万亿元,其中融资类信托余额为6.18万亿元,占比28.97%,较2023年底增加0.35万亿元。
“因为目前信托公司大部分非标业务主要集中在通道类,而通道业务往往更看重信托公司的资质和行业资源,所以头部信托公司中这类业务占比较大,受此影响,短期内其他公司的相关业务也会做出调整。”上述信托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压缩“非标”比例
消息一出,随即引起市场各种热议。
一位信托公司人士收到的邮件通知称,目前银保监会已经给各地监管局发了邮件,没有在中信登报备成功的融资类业务将受到影响。
对此,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监管政策不会一刀切停止信托公司开展融资类信托业务,而是逐步压缩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促使其优化业务结构,直至信托公司能够依靠本源业务支撑其经营发展。
该负责人介绍,融资信托业务需要重点压降的有两类。一是各类金融机构借助信托通道开展监管套利、规避政策限制的融资类业务;二是信托公司偏离受托人定位,将自身作为“信用中介”,风险实质由信托公司承担,违法违规开展的融资类业务。
记者了解到,此前银保监会下发《关于信托公司风险资产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作为落实资管新规后的具体监管举措,《通知》对信托公司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工作目标,重点是要求信托公司加大表内外风险资产的处置和化解工作,其次对压降信托通道业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再次为要求信托公司压降违法违规严重、投向不合规的融资类信托业务。
上述头部信托公司人士坦言:“目前行业大趋势是要压降融资类业务的整体规模,此次监管暂停部分公司业务,对整个行业来说,预计那些没有被叫停的公司,近期也会对相关业务做调整。”
收到邮件的信托公司人士则表示,融资类业务暂停的消息在市场传开后,影响较大的是产品交易结构的设计。“如果产品委托人是金融机构,那么底层资产是标准化产品的可以归类为投资类,但底层如果是非标,要么暂停要么归类为事务管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归为事务管理,则属于金融同业通道,将占用通道额度。”
在严监管背景下,信托公司“去通道”目标不变,这意味着,金融同业通道额度也会受限。银保监会相关人士表示,压降通道业务和融资类信托业务,不仅过去要求压,现在要求压,今后还会要求压,这个决心是明确的和坚定的。
在多位信托公司人士看来,未来融资类信托业务将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