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为什么需要刚兑 又要打破刚兑? 信托基金是干嘛的
来源:稳 盈 资 讯
导读:刚兑已经成为了信托产品的固有印象,也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武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新版的信托管理办法,除了强调信托的私募性原则,还有一点是打破刚性兑付这一信托界潜规则。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为什么信托需要刚兑,又要打破刚兑呢?
为什么需要刚兑
01 信托公司是弱势群体
说信托公司是弱势群体,你把银行放哪里了。信托公司的弱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销售困难,抢客户抢不过其他产品是促使刚兑变成刚需的重要原因。行业成立时间短,信托公司基础薄弱,自身积累的高净值用户极少,若依靠自身力量销售则有可能导致“有产品、无买主”的局面出现。除了中信信托、平安信托、华润信托等少数信托公司外,大量信托公司缺乏自己的投资者积累,多靠银行及第三方理财机构代销信托产品。投资者资源薄弱已成为信托公司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同时发行几只信托计划时面临的销售困难更是巨大,刚兑成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的“大杀器”。
信托公司自身核心竞争力不足,只能通过刚兑增加投资者对信托产品的认可度。诸多信托公司自主资产管理能力欠缺,并未掌握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核心能力,除了在房地产、证券、矿产能源等少数几个领域建立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外,对其它产业及金融市场上的其它产品了解不够,使其仍未摆脱“通道”的角色,只会将融资方的项目和金融同业(如银行)的投资者进行简单对接,包装成简单的信托计划,对投资者吸引力有限。
在刚性兑付的大环境下,没有一家信托公司可以“独善其身”。正是因为上面两点原因,导致刚兑成为了信托行业的潜规则。信托行业因起步较晚,相比较其他金融行业,还只是一颗小树苗。若信托产品到期不能兑付,不仅该信托产品的发行公司市场声誉受损,信托行业在金融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也会下降,因此诸多信托公司只得默默遵守“刚性兑付”的潜规则,不敢做打破这一潜规则的第一人。
02 金融市场维稳需要刚兑
信托产品到期无法兑付,会导致一系列后果,如集体“登门拜访”信托公司这种群体事件,给信托行业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更重要的是,某些信托产品因为投资者较多,募集资金较大,产品无法兑付会导致金融市场出现波动,不利于稳定,这是监管层不愿看到,也不会让它发生的。所以,发生信托产品兑付风险时,监管机构均会对作为发行方的信托公司予以“窗口指导”,要求该公司采取各种措施尽力确保投资者收回本金及收益。
03 流动机制不健全,需要刚兑保护投资者利益
信托产品之间的流通不像股票交易那样自由,也没有一个固定的交易场所使得投资者无法自主、有效地根据自身资金需求、信托产品变化、金融市场波动等情形及时转让信托份额、收回投资,因此只能依靠“刚性兑付”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消解其承受的投资风险。
为什么要打破刚兑
刚兑本身严重脱离投资的本质。任何投资都是收益与风险并存,而刚兑意味着0风险,如果某种投资产品长期0风险,那么这种投资产品离“消失”就不远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01 违背了信托本身应该具有的内涵和概念
真正意义上的信托业务就是投资人把自己的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以自己的专业投资管理能力和品牌对资产进行投资和管理,而最后的结果也就是亏或赚都由投资人承担,不用要求信托公司对委托管理的资产和收益进行刚性兑付。信托公司只按约定收取管理费,与投资人或者委托人没有硬性的债权—债务关系。
而刚性兑付的本质是信托公司对管理客户的资产进行投资,如果投资盈利了,那么投资人可以得到较高的盈利,但是如果投资亏损了,信托公司必须自己掏钱还给投资者,甚至还要赔偿投资人的收益损失。因此,刚性兑付的本质与信托的本质是相违背的。
02 刚兑难以培养出合格的投资者和资产管理者
一个成熟健康的信托市场,必须要具备两大参与主体:合格的投资者和合格的资产管理者。
合格的投资者,说的明白一点,就是真正懂得“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话绝对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大脑中的一种意识,当选择了某种信托产品时,就清楚地了解自己所要承担的风险与责任。刚兑是无法培养出这种投资者的,大家只需要知道利率是多少即可,至于风险如何,管它那么多呢,反正有信托公司兜底,我怕什么。长此以往,投资者都变成了“瞎子”,缺乏对投资应有的基础判断能力,导致在投其他产品时,变成了“韭菜”。
合格的理财资产管理者是通过优胜劣汰和资产风险的出现,让那些资质不高的、能力较差的、管理能力弱、管理水平差的资产管理者进行淘汰,从而产生高质量的、风险管理能力高的资产管理者,从而保障市场的健康发展。刚兑会让资产管理者变成了流水线上的工人,只是进行着重复简单的工作,缺乏了应有的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判断能力。
03 刚兑导致风险集中,可能引发金融系统风险
当某款信托产品到期,融资主体无法按时兑付怎么办,信托公司来来来,你来兜底,刚兑给投资者。一家融资主体这样干可以,两家融资者这样干也可以,三家、四家。。。大家看到“天底下竟然还有借钱不用还这种好事”,不良资产就这样越来越多,风险也就这样集中到了信托行业。这时的信托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兑付压力,但信托公司只是资产的管理者,自身资金有限怎么办,找其他机构借啊,这样风险再次被传递放大,最终引发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等到了那个时候,离金融危机就不远了,信托这个行业在不在还是未知数。
后记总结
“存在即合理”,我们预计刚兑短时间内不会在信托行业消失,毕竟信托公司的成长不会那么迅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有待加强。
从长远的角度看,打破刚兑是信托业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行业健康的发展。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