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信托>正文

标品信托今年最大的风险 标债信托是什么风险类型

2023-08-23 20:25:47 互联网 未知 信托

标品信托今年最大的风险

来源:资管云

作者:曾荣

最近马不停蹄地跑了多家信托公司,支棱着耳朵听各种会议精神,监管处罚,现在最大的感受是,合规风险可能是今年信托行业,尤其标品信托最大的风险。

标品信托,按照“三分类”,如今该叫“资产管理信托”了,标准的划分方法是:

固定收益类信托计划、权益类信托计划、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信托计划和混合类信托计划共4个业务品种。

这是按投资方向和资产占比来分的,最规矩的分法,但在实际运作层面,约定俗成的产品线划分则是:

现金管理产品、短期定开产品(含约期产品)、买入并持有策略纯债产品、固收+产品、FOF/MOM产品、阳光私募产品(非主动)、银行理财子定制产品(非主动)。

信托行业从事“真·资管”业务有很多天然短板,比如投研交人才的匮乏,比如风控延续非标做法带来的低效、比如TA估值运营的土法作业和分散作业,比如IT的发展滞后,补丁摞补丁,另外还有私募牌照投资者不得超200人啦,不得正回购加杠杆啦。这短板多的,仿佛银行、券商、公募基金都是提着桶来做资管业务,只有信托公司,端着个托盘就上来参与竞争了……

没法硬碰硬怎么办呢?如今的产品线就体现出了信托行业迂回取胜的手法,但也是眼下合规的漏洞之所在:

首先说说现金管理产品和类现金管理的短期定开产品,这一类产品是主动管理标品信托里规模最大的。之所以这类产品能做大,期限短、申赎灵活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信托的该类产品处在难得的监管空窗中。众所周知,最严格的现金管理产品是公募货币基金,它的投资范围严格限制在397天内的货币市场工具,信用等级得AA+以上,偏离度不能超过0.5%,组合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天。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后不久,券商的“大集合”就开始比照公募货币基金整改了,到了2023年底,银行现金管理产品的限制也几乎与货币基金比肩。全市场只剩下信托,还能在现金管理产品里,持仓久期更长,偏离度容忍更高,信用风险偏好更高,所以,自然带来了更高的收益,更强的市场吸引力。但这样的法外之地是不能长存的,今年年初监管的从严态度就不断释放出信号,政策收束要轮到信托了……

现金管理若比照货币基金整改,一个难题是需要调仓满足投资范围的要求。监管当然是会给一个宽限期的,但有些信托产品底层埋了过多没有流动性的长债,甚至私募债,如果给你一年,能不能调好?另一个难题是,一旦开始调整,收益率下行是必然的,如果赶上牛市还好说,如果赶上熊市,亏钱出债,对交易能力的要求陡然提高,对流动性管理的压力也是山大。如果产品里大量积聚着机构客户,特别是同业客户,一看你收益没有优势了,就蜂拥出逃,咱扛不扛得住?银保监当年要求银行整改现金管理产品,给的宽限期差不多就是1年,信托公司得自己掂量一下,1年要是搞不定,那就得从现在起,主动改善客户结构,缩短不可流动长债比例,多培养几个真交易员(别老让投资经理兼作交易),甚至得忍痛限制现金管理产品的规模了。规模控制在什么水平合适呢?各家的答案不同。只能各自盘一盘固有资金的家底和投研交与销售的能力,hold得住多大的场面,干多大的买卖。严监管的年头可不是疯狂冲量的好时候。

其次是稍长一点的短期定开产品,1个月,3个月,6个月的,不能用摊余成本法的,还想做到收益平稳,信托行业普遍的做法是用“风险准备金”或“浮动管理费”去调整。这种做法也有些擦边。像公募基金,“风险准备金”是提到公司账户,在货币基金的偏离度超过-0.5%时,或者基金公司因操作错误引至损失时,才能拿来弥补给产品。但信托可以把“风险准备金”提到产品里,并约定当产品收益低于X%时,就可以拿来抵补。这样的“风险准备金”,其实是“平滑基金”,而“平滑基金”机制,目前监管只批给了“养老理财”使用。由于各地银保监局的监管尺度不同,我们看到有些地方,“风险准备金”是被默许的,但前提条件是一旦启用抵补,必须公平地给与所有客户,而不能是单给当期赎回的客户补齐“约定收益”。那就是保本保收益了,属于妥妥的违规行为。但也有些地方,这样擦边的“风险准备金”,压根不允许存在。这就造成了地域之间,信托公司也有牌照优势差异。从来就没占过“风险准备金”便宜的信托公司,咱就不说了,但那些靠此秘技疯狂上量的信托公司则需要做两方面准备:一是竖起耳朵紧跟形势,如果监管要求整改,就别对着干了;二是丰富产品线,不能在一棵注定要倒下的树上吊死。

(“浮动管理费”同理,实现的效果与遇到的问题都是一样的。)

再次,以信托独特优势弯道超车上量的产品是“买入并持有策略纯债产品”。之所以前缀这么长,是因为这类纯债产品跟公募基金纯债基金的玩法,不能说一模一样吧,简直是毫不相干。这类产品的本质是将原有非标客户要发的非标,包装成标债,再以包销或分销的方式买入并持有到期。本质上还是在给城投们放贷款。这里不仅有绕监管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嫌疑,还因为标债的收益低,信托往往还需要发债城投公司暗暗返点,这笔额外收益哪怕每一分钱都给到了投资者手上,也还是存在瑕疵的。

此业务模式监管知不知道呢?那简直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年初的会议和窗口指导,监管已经都敲打过了,“单债模式”——也就是一只产品就持有一只“非标转标债”,这么明晃晃地“放贷款”行为是明确禁止的。那么“多债模式”呢?把“非标转标债”放进其他主动管理债券产品里呢?这些漏洞大家还在钻,或者说不得不钻吧。在如今信用债违约遍地开花,企业耍赖式破产,展期展到你退休之后,转股亏到你打折手脚的大背景下,作为债券市场新晋玩家的信托公司,在非城投、地产的信评能力上,确实是非常不足的。现阶段舍弃城投优势,分散投资的风险可能更大。考虑到当前国内经济的压力,恐怕城投这金身不破还能起码维持个一两年。但话又说回来了,咱的职业生涯可不是就剩一两年了,城投也开始违约了怎么办呢?监管彻底收紧“非标转标债”的口子怎么办呢?如果要培养内部信评能力,真正靠组合投资穿越周期,就不能躺在“买入并持有策略纯债产品”上止步不前。

另外还要加强的,是从严管理“返点”问题,防止道德风险。在今年“数据治理”的大风下,越来越多以往“用纸办公”时代能掩盖的瑕疵,都要在强大IT下,曝光于世了。以前监管来检查,材料太多,看不着,顾不上,可能混混就过去了,但以后数据一统,检索便利,都明晃晃地现在监管眼里,十年,二十年后还保存得好好的,有这样的把柄存世,信托公司管理层们不心慌么?

最后一个,说说这两年规模激增的银行理财子定制产品。银行理财子是2023年才出现的新晋资管机构,但凭借着富爸爸的业务搬家,截至2023年底,规模已经超过22万亿了。29家理财子公司,这点子人,管这么多钱,一是管不过来,二是平稳净值的压力巨大。不得已就需要通过FOF的手段,让小F们提供一些助力了。

甲等的小F出卖的是投研能力,承接银行理财子资金做真投资;乙等的小F出卖的是运营能力,帮着银行管理账户,做估值、提供IT支持,甚至帮着谈交易;丙等的小F就开始卖节操了,利用“摊余成本法”或“成本法”或“风险准备金”或“浮动管理费”等等,掩盖净值波动,或者利用合同条款,巧妙突破杠杆比例限制;丁等的小F干的活儿最可怕,帮忙处理网红债,违约债,在不同账户里买来倒去,这里能滋生出“不公平对待投资者”、“价格偏离”、“关联交易”、“内幕信息”、“利益输送”等种种罪孽……

信托公司做甲等小F的机会极少,乙等的也不多,得是银行系信托公司,或者管理费内卷王才能争取到机会,最容易接到的生意就是丙和丁。但做丙的,不能长久;做丁的,则属于饮鸩止渴了。

其实,标品信托未来可能遇到的合规问题还有很多,但也不好一一列举了。信托牌照本来是最适合做资管的,最独立的账户,最丰富的投资范围,最灵活的合同,也能一二级联动、也能给银行、企业、超高净值家族家庭提供综合服务,提高客户粘性,但恰恰是因为能做的事儿太多了,以至于不少公司、不少人在做任何一个业务,一款产品之前,想的都是自己有什么排他性优势?有什么不需要投入太长时间,太多资本,培养能力就能轻而易举赚大钱的机会?这样想着想着,想到的,做起来的,就都是“绕监管”“擦边球”业务了。

而这个习惯性的出发点,恰恰是严监管时代,标品信托最大的风险。

研修班

推荐

炒股开户享福利,送投顾服务60天体验权,一对一指导服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