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信托>正文

TOT不能续发 四川信托资金池项目陆续违约 提出引进战投等方案 信托引进战投需要多久

2023-08-29 18:47:42 互联网 未知 信托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蔡越坤 2023年6月15日,记者从多位四川信托投资人处获悉,四川信托“芙蓉43号”、“申富129号”等信托产品发生逾期。

据记者了解,6月12日与15日,多位投资者与四川信托总部沟通所投资产品的逾期状况与处理方案,四川信托的高管出面做了沟通,表示资金池项目风险暴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TOT产品停发,此外,也透露了四川信托TOT产品规模可能超过200亿。

据记者多方了解,对于逾期的产品处置方案,四川信托相关高管表示,将采取引进战略投资者、变卖股权、清理底层资产等方式解决逾期问题。

一位现场投资者表示,6月15日在与投资者的沟通会上,四川信托总裁刘景峰表示,一是目前TOT项目流动性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为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公司TOT项目停发。二是资金缺口目前无法回复具体数据,有待进一步评估后确定。三是经营层保证在川信努力工作,保障投资人的权益,力争一年内解决问题。

对此,投资者希望四川信托给出一个准确的方案解决期限,并希望国企进入重组四川信托。

对此,记者6月15日采访了四川信托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并未获得回复。

投资者沟通被告知解决方案

6月15日,四川信托“芙蓉43号”二期的投资者表示,该产品5月31日到期,但是本金一直没有兑付。6月4 日,四川信托理财经理回复这位投资者称“还在清算中”,并未告知违约的消息。直至6月12日,理财经理正式确认产品延期了。

“芙蓉43号”二期成立时间为2023年5月31日,信托期限为12个月。据记者了解,“芙蓉”系列的产品是具有“资金池”业务属性的TOT产品。

TOT(TRUST OF TRUST)即专门投资信托产品的信托。目前,国内TOT的普遍操作模式为由信托公司要约募资成立母信托产品,由母信托产品选择已成立的阳光私募信托计划进行投资配置,形成一个母信托产品投资多个子信托的信托组合产品。

根据“芙蓉43号”二期产品介绍:“本信托计划运用信托财产的方式是:将信托财产投资于:流动性资产、融资类资产、金融机构产品及符合信托计划文件规定投资标准的其他资产。”

“芙蓉43号”、“申富129号”到期后发生逾期,四川信托此类产品的风险逐步暴露。

近期,多位投资者前往四川信托总部沟通交流最新的逾期状况与处置方案。

6月12日,部分投资者在四川信托总部沟通情况,四川信托监事会主席孔维文出面接待。据一位投资者提供的沟通会的录音,孔维文表示:“四川信托资金池项目风险暴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TOT产品不能续发。”

孔维文还提及,TOT产品不能续发,放在任何一家信托机构,都会出事。而且,自流动性风险暴露以来,也在积极想解决办法,比如按照市场原则,引进战投等。

关于涉及TOT产品的规模,孔维文表示,可能超过200多个亿。

对于TOT产品不能续发,6月15日,记者拨打了四川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的联系方式,截至发稿并未接通。

据记者多方了解,今日,多位投资者再次前往四川信托总部沟通情况。四川信托多位管理层人士接待了投资者。

多位投资者透露,对于逾期的项目处置方案,四川信托给出的解决方案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公司准备转让宏信证券公司所持超过60%股份;第二,股东增加注资;第三,变卖川信大厦;第四,引进战略投资者;第五,清理底层资产回收资金。

多位投资者表示,希望四川信托尽快找到国企对其进行重组,解决问题。

据记者了解,根据四川信托2023年年报,该公司前三大股东分别为四川宏达(集团)有限公司、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宏达集团和宏达股份合计持股比例为54.19%,二者实际控制人为刘沧龙。

对于四川信托引进战投的情况,记者也采访了四川信托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TOT监管趋严

5月11日,一则四川信托“资金池”产品被暂停的消息在信托行业内流传。

但随即,四川信托回应表示:“四川信托即将被接管,资金池业务全部停止”等信息不实。

据记者此前了解,相关监管有要求四川信托压缩“资金池”业务。

此前,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四川信托有申鑫、申富、丰盛、芙蓉、蓉汇、蓉城、蓉都、蓉锦、锦恒、锦江等多个TOT项目在发行。

今年以来,监管对信托机构开展“资金池”业务进一步趋严。5月8日,银保监会就《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十七条明确提出,信托公司应当做到每只资金信托单独设立、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单独清算,不得开展或者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不得将本公司管理的不同资金信托产品的信托财产进行交易。

一位华南信托人士对记者表示,“TOT模式”信托具有资金池的属性,但并非严格意义的资金池,关键取决于产品是否“滚动发行”、“期限错配”等。

对于未来“资金池”信托的监管,该人士补充称,一般较大信托机构“资金池”业务早就停了,不会去碰监管的红线,而其他一些资金池体量较多的信托也会逐渐压缩、停掉符合监管的要求。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